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真人版相比动画版在哪些方面与时俱进?

《美女与野兽》是所有儿童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最早却是一个关于成年人善与恶,罪与罚的小说。原作中的公主是国王和仙女的女儿,为了保护家园免遭女巫的破坏而使用魔法与邪恶势力抗争。1756年,女作家珍妮将其改为儿童故事,并于1946在法国导演让·谷克多的执导下搬上了大银幕,这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故事原版。

在这期间,无数的导演都想方设法对故事进行了丰富和改编,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而留在中国观众心中,影响最深的一部当属1991年迪士尼版本的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对这部作品留有印象。在我的记忆中,如此凶猛的野兽竟然也会如此楚楚可怜,而善良美丽的公主不仅没有因为丑陋的外表而嫌弃他,反而用真心换取了幸福生活,这样一部情操高尚的电影显然值得被歌颂。

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将童话故事真人化一直是各大电影公司努力的重点,作为行业巨头的迪士尼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是如果固守原来的故事内容,仅仅将平面故事拍成立体化故事,显然迪士尼不屑于此。尽管真人版在大部分内容情节上与动画版情节一致,但是里面仍然有大量的细节进行了调整,而恰恰是这些调整的细节让这部影片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艺术执导和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2017年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奇幻类影片的殊荣。

今天,我想从这些细节的改编来谈下影片对于真善美主题的延伸和挖掘,很多细节虽然只是细微的调整,但却让影片更富有感染力和真实性。以下八个小点在这个完整故事中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正所谓小改进,大创新,正是这一个个细节调整让影片散发出与时俱进的光彩。

01、深入探究贝尔知性的形象,让她充满了女性独特的魅力。

贝尔是知性女子的代表,在动画中她的脸庞是原型的,可是2017版却选用了瓜子脸英国演员的艾玛·沃特森,作为人尽皆知的《哈利·波特》赫敏的扮演者,艾玛知名度极高,而与贝尔更为相近的是艾玛本身就是学霸,曾经同时被牛津大学、布朗大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录取,并最终选择自由宽松的布朗大学。更可贵的是,艾玛还是联合国世界妇女亲善大使,致力于推行性别平权,因此出演本部影片可谓众望所归。

贝尔热爱学习,整日与书为伴,被村里人戏称性格孤僻,因此鲜有同伴。在2017版中加入了贝尔教孩子认字的情景,村里人说”这个村子有一个认字的已经够了”,言语中尽显嘲讽,而在1991版中,贝尔只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提到了《杰克与豌豆》这本童话书,显然贝尔不会仅仅聚焦在童话故事中,因此将这个信息删掉,而是多角度展现贝尔新时代女性的风貌

与原版不同的是,新版中的贝尔个人张扬,他敢于向野兽说不,摒弃了原版中有些腼腆和不自信的贝尔形象,转为更加主动和阳光的性格特点。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对野兽时,还表现在对追求他的加斯特时,贝尔对于加斯特没有特别明显的拒绝,但观众从贝尔身上却能清晰感受到她内心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鄙夷,这些都是由于时代特点造成的,而新时期对于高学历、事业型女性显然更加包容和平等,因此不易过度展现,这正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人物特点。

02、削弱了加斯顿的张狂性格,采用含蓄内敛的方式展现反派的邪恶内心。

1991版的加斯本身材魁梧,面貌俊朗。他有着迷之自信,尽管在其他女孩眼中,他是完美男人的化身,但在动画中我们看到他扔掉贝尔心爱的书籍、进入贝尔家将脚放在桌子上,还脱下了袜子等等不礼貌行为。这种表现方式对于动画来说是一种有趣的表现形式,可是在真人版中很容易让观众反感。

其实,加斯顿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2017版中,卢克·伊万斯较原作更加迷人。他疯狂地迷恋贝尔。尽管他蔑视知识,同样认为女性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但是在追求贝尔时更加谨小慎微。在他眼中,贝尔是女神,他无法清晰描述到底贝尔美在哪里?但是观众们知道,这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表现。

在最后一场城堡打斗中,加斯特一意孤行,甚至在性命不保时求饶,1991版和2017版对于加斯特的阴险狡诈都采用了正面表现,但是原版中加斯特使用弓箭,并且是在野兽原谅他后用刀刺伤了野兽。而新版中加斯顿使用手枪,在射击之后因城堡桥梁断裂而坠落。原版更强调人物的咎由自取,而新版更有种命运因果报应的循环论主张。新版中对于加斯特的刻画更注重面部的特写,利用真人的情绪效果带动观众,而原版更注重全身的近景,通过行动凸显加斯特的自私贪婪。

03、女巫形象更加生动、父亲戏份被删减,将焦点对准贝尔和野兽。

很多人知道父亲是一个发明家,却不一定知道他其实也是个失败的商人。他沉浸在科学研究之中无法自拔,极度耗费财力物力,所以才会踏上参加展览会的路途而被困在野兽城堡,父亲是串起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剧中的女巫同样如此,故事从女巫开始,将王子异化为野兽,故事以女巫结束,将野兽变回王子,女巫的作用正是检验善良的标准。

在新版中,女巫施加咒语时给出脸部特写,并且化身为漂亮的美女,这点在原作中并未出现,恰恰是为了嘲笑野兽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女巫施法的过程就如教育孩子,这是对女性家庭教育中地位的一种肯定。

其实在小说中,就连贝尔父亲误入野兽城堡也是由于女巫的引导,但是这一点对于表现人物意义不大,所以在两版中都进行了删除。这样删改并无不可,会让观众感觉到冥冥之中的之中神奇安排。为什么贝尔会遇到野兽,正是这种不可思议的缘分注定的。但这也引出一个疑问:如果来的是一位丑陋的姑娘,野兽会因为要解除魔咒而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吗?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童话故事要积极向上,正是这种反差才更让故事具有可看性和反思性。

04、特意突出玫瑰的作用,让叙事线更加通畅、真实。

玫瑰是女巫留下的“计时器”,原版中说当花瓣全部凋谢之时,野兽和伙伴们的面容将无法被恢复,这样就给影片设置了倒计时,而新版中又强调了21岁这个年龄概念。随着玫瑰的掉落,野兽变得越来越焦虑。

同时玫瑰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工具。新版中贝尔在父亲出门时特意强调自己想要一只玫瑰,于是父亲在迷路之时,似乎是玫瑰在向他招手,并且引导他摘下了野兽花园里的玫瑰。原版中只是说他“误闯城堡”,但到了新版父亲却被扣上小偷的帽子,所以以贝尔置换父亲才有了可能性。

当贝尔得知西塔楼不能去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因为那里存放着女巫的玫瑰,而因为好奇的探索欲让野兽对她大发脾气,而这促成了贝尔的愤怒离去,也让野兽有了英雄救美的机会。恰恰是这次营救让野兽受伤,而对野兽舍身相救的怜悯心改变了贝尔对他的态度,成为全片的转折点。

在新版影片结尾,尽管花瓣已经落下,贝尔还是亲吻了野兽,野兽也终于变回王子,这时的玫瑰花似乎有了人类的感性,愿意为这对眷侣多停留片刻,表现出唯美浪漫又略带遗憾的情景效果。

05、茶壶太太有了丈夫,大结局的温馨效果有所加强。

原版中的茶壶太太并没有伴侣,而新版中她的老公是莫里斯,甚至前面还有呼应,当贝尔问莫里斯是否忘记某事,莫里斯说自己忘记了但是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事,这是一处伏笔,正是为了影片中的大团圆结局做铺垫。

在城堡大战中,原版体现出了欢乐的元素,新版加入了茶壶太太与莫里斯相认的片段,让影片包含了家庭欢愉的温暖。新版更像是一场闹剧。为此还加入了钢琴角色,这个角色的加入是增加更多的欢乐元素,用琴键当武器,想象力非凡且视觉效果震撼,以野兽一方的齐心协力来反衬出加斯特的“失道寡助”,并且以茶壶太太和莫里斯的吻还原成了真身,这种和谐氛围的营造真实可信,也让儿子小齐可爱的性格有了家庭依据。

对于童话故事,所有观众都在期待大团圆,真人版的表现力显然会比动画版更强,所以能打高分理所应当。

06、强化美女爱上野兽细节,让贝尔爱上野兽的正是知识和善良。

影片的主旨是喜欢一个人应该关注他的内在而不是外表,但是形象设计却千差万别。在1991版中,野兽先生更像是一个四肢行走的野猪,基本上保持了动物的全部特性。在2017版中,虽然外表没有原作那么骇人听闻,基本上保持着人类的形态。但从他说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上还是能够感受到暴戾的气息。

2017版还强调了两点,第一点和小说交代的细节一致,茶壶太太说野兽先生从小母亲早亡,被父母养大所以并不知道珍惜和疼爱,其实,正是父亲一直溺爱他,所以他长大了才会缺乏共情,无法体会到女巫的悲惨经历,也因此被变为野兽。第二点就是野兽其实从小受过高等教育,他爱读书并且有思想,所以当贝尔提到《罗密欧与茱莉亚》,他说自己并不喜欢这个悲情故事,并由此引出了自己琳琅满目的书房,说出“我送给你”,这一句话分量极重。

首先,他救了贝尔的性命,在贝尔有些心动的时候,是外表的丑陋让贝尔左右为难,虽然她窥探到了野兽善良的内心,但还无法支撑起他的内心。正是在看到野兽深厚的知识储备才让贝尔放下了芥蒂,从内心接受了野兽,由此看出心灵相通的重要性,也正是知识让新版的野兽更具有人类的情感。

07、以乐福形象为代表的村民们思想发生了改变,抛弃愚昧重归理性。

在1991版中,乐福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傀儡,所以加斯顿把他当玩偶,这种形象的建立在16年前是可行的,但是作为类似英雄人物的副手,显然也绝非等闲之辈。原作中特意模糊了这种界限,正如加斯顿对于村民的蛊惑,其实是一种洗脑行为。

但是如果深究起来,乐福其实有着悲天悯人的思想,当他看到贝尔父亲被困野外,他提醒加斯顿营救,当加斯顿带领村民攻击野兽城堡,置自己于危难而不救的乐福明白了加斯顿的贪婪自私,因此在情节上完全改变了1991版中村民与官员们的对峙。其实这正映射了我们内心容易被外部的假象所误导,加斯顿一人就能造成如此的情况,如果像《乌合之众》呈现的多人误导呢?结果自然无法想象。

在城堡中,乐福的幡然醒悟转变为村民们的逐渐转变,这种群体无意识到醒悟的过程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只是有的人醒悟快,有的人只有在钱财两空时才能进行反思。

08、增强了影片中的歌舞表现力,突出塑造不同人物性格。

2017版从90分钟的片长增加124分钟,除了增加人物刻画细节外,大部分是由于增加歌舞表演所产生的,比如贝尔在融入城堡后灯台们表演的奇幻歌舞,颜色奇幻,特效精美,表现出大家对于贝尔的高度认可,也折射出他们生而为人的真诚。

再比如贝尔与野兽的深入了解之后,贝尔用一首歌曲反映出她对野兽的犹豫:”不管那日子多么痛苦,有爱和希望就满足,曾经太无知太执着,长大后却又迷茫,我的童年只活在回忆,有我父亲挡风雨,我感觉我已改变,更坚强却困在这里。美好的时代要相信他会重来,就像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会重来。”一首歌就揭示了贝尔内心的成长,在美妙之际的歌声中体会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既形象又生动,寓教于乐。

2017版中有四五首歌曲是1991版所没有的,这些歌曲不但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也更突出贝尔的知性形象和突破自我,这一首首歌代表了不同人物的人生之路,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和穿透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结语: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2017版加强了叙述的流畅性,增加的大量歌舞表演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并通过各种细节调整塑造人物性格,在细节方面与时俱进,把更具有真实性的元素赋予给人物,简化童话故事的奇幻色彩,增强了现实生活的隐喻,让观众在观看之后有所反思,这恰恰是时代精神的应有之义。

《美女和野兽》是儿时的经典回忆,那时觉得美女能够和野兽相爱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也并不理解外貌的重要性,似乎美丽的公主就应该嫁给帅气的公主,但是长大了再来回味,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男才女貌只是大众对于理想婚姻的一种向往。我们只能通过外貌的相配来推测他们心灵的相通,这恰恰证明这部影片的价值,告诉我们爱情可遇而不可的珍贵。从这个层面上看,野兽善良的内心之所以激发起观众的怜悯,正是因为对于这种善良的珍视。这也是影片无论何时翻拍,总会得到不错评价的原因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