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你在尝试制作自己的计算机、终端、电视打字机、I/O设备或其他的数码黑盒子吗?你正在购买分时服务以节省时间吗?倘若如此,你也许会想要加入我们的聚会,结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们互换信息、交流想法、项目互助吧……

——1975年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海报内容

选自《硅谷之火》 第4章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为什么Altair和IMSAI的诞生在工程师和电子学发烧友的圈子里引起了轰动呢?这并不是因为这两款计算机在技术上取得的奇迹,事实上它们也不是什么技术奇迹。要想理解工程师和发烧友对这两款计算机近乎疯狂的热爱,你必须了解当时买下那两款计算机并在不久后创办自己计算机公司的创业者们的想法。你还需要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尽管Altair发布于1975年,但它很大程度上依然是20世纪60年代文化变革的产物。

向大众普及计算机

它在反正统、反战争、反学科、支持自由方面的立场可将其基因代码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

——吉姆·沃伦,微型计算机工业先驱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旧金山湾区是政治积极分子的温床,同时它也拥有一个既庞大又活跃的电子工程师社区。这两类人难免有所交集,而两者交集之处便引燃了燎原之火。

激进的政治与电子工程学

20世纪60年代末,李·费尔森斯坦从工程学校退学,随后去了一家名叫Ampex的公司任初级工程师。Ampex公司不需要费尔森斯坦与计算机打交道,对此,费尔森斯坦倒没什么意见。自从因为自己眼高手低,在高中时代动手制作计算机吃了苦头后,费尔森斯坦对计算机的态度就释然了。费尔森斯坦在享受Ampex公司工作的同时,又不愿意为美国商界的工作不遗余力。1969年,费尔森斯坦离开了Ampex公司,开始为《伯克利芒刺报》(Berkeley Barb)撰写文章,《伯克利芒刺报》是著名的反主流文化报刊,极具影响力。有一段时期,费尔森斯坦在头版的文章署名为“星期五”,显然,该署名出自《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忠实仆人。

李·费尔森斯坦:他使得个人计算机界早期所拥有的技术领悟力和反主流文化精神具像化。图为1971年李·费尔森斯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一台小型计算机的合照(资料来源:李·费尔森斯坦提供)

后来,费尔森斯坦又回到了Ampex公司。1970年,费尔森斯坦为数据通用公司的Nova设计了一个接口,他开始觉得,计算机也许也没有什么不好。费尔森斯坦节衣缩食,存了些钱,1971年,他重新回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取得工程学学位。1972年,费尔森斯坦捡起了自己的工程学知识,加上反主流文化的阅历,他加入了“资源一号”项目。

“资源一号”项目是一个试图用计算机网络将旧金山湾区的非营利组织和激进团体联合起来的项目,由一个名为“旧金山交换台”的自发性职业咨询机构和一些离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的计算机发烧友一同管理。像群居城市公社那样,“资源一号”项目的众多参与者群居在旧金山一家工厂的大楼里。这幢大楼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许多反主流文化的工程师,其中就包括费尔森斯坦。

令人惊讶的是,“资源一号”项目竟然有一台计算机,那是一台价值12万美元、巨大的XDS 940型计算机!XDS 940型计算机是施乐公司试图进入大型计算机工业未遂的遗腹产物。“资源一号”项目从斯坦福研究所接手了这台计算机,最早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沙基就是斯坦福研究所操纵的。费尔森斯坦是那幢大楼的第二代迁入者。他受雇作为总工程师来管理这台XDS 940型计算机,做的是一份“月薪350美元却要遭受各式各样责备”的工作。这份工作十分令人沮丧,但费尔森斯坦相信这个项目,后来他还常对人谈起有关该项目的事情。据费尔森斯坦回忆,两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查克·格兰特和马克·格林伯格不愿退出系统让自己进行维护工作,这让他十分反感。

“资源一号”项目使得费尔森斯坦有机会接触到加州大学的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其他研究人员。费尔森斯坦参观了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看到了一些令他眼花缭乱的创意。然而,相对于那些渐欲迷人眼的技术乱花,费尔森斯坦更愿意支持一场日益发展壮大的、向大众普及计算机的草根运动。

这场草根运动能在旧金山湾区发展起来,得益于当时的时代精神以及像费尔森斯坦这样对计算机威力有所了解的人对彼时计算机行业的不满。少数人掌握着计算机的强大威力,他们却存戒剔之心,将计算机的威力护得严严实实。计算机技术革命者对此感到懣愤不平,他们积极致力于推翻IBM公司以及其他巨头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霸权地位,试图打破程序员、工程师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等把守计算机入门门槛的人在计算机界“白袍祭司”的形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技术革命者当中的许多人原本就是那些“白袍祭司”中的一员。

对抗白袍祭司卫道团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阿尔布莱特离开了CDC公司,因为公司不愿意进军个人计算机领域。阿尔布莱特和朋友创办了一家非营利的新型教育机构,名为波多拉学院。在斯图尔特·布兰德的配合下,一本名为《全球概览》(The Whole Earth Software Catalog)、关于软件入门的杂志在波多拉学院萌芽。这本杂志启发了女演员西莱斯特·霍尔姆的儿子泰德·尼尔森,尼尔森后来撰写了一部精神上类似但内容方面关于计算机的图书。Altair还没有宣布问世之前,尼尔森的著作《计算机解放》(Computer Lib)就宣称,“现在已经到了大伙儿都能了解而且必须了解计算机的时候了!”在这场计算机启蒙运动中,尼尔森就像托马斯·潘恩,而《计算机解放》则是潘恩笔下被奉为圭臬的《常识》(Common Sense)。

当时,将计算机的信息送到旧金山湾区大众手中的另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刊物是一本名为《人民计算机公司》(People's Computer Company)的文摘,《人民计算机公司》也是阿尔布莱特经手的项目。阿尔布莱特曾说:如果歌手詹尼斯·乔普林的乐队“老大哥和控股公司”算是一家公司的话,那《人民计算机公司》也应该算是一家公司。

计算机解放和梦想中的机器:“现在已经到了大伙儿都能了解而且必须了解计算机的时候了!”泰德·尼尔森在《计算机解放》中这样宣称。对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人来说,这就是革命的宣言。《计算机解放》的后半部分是上下颠倒印刷的,还有独立的封面。(资料来源:泰德·尼尔森提供)

阿尔布莱特热衷于将计算机知识传授给大众,尤其希望小孩子能了解这些机器。于是,阿尔布莱特离开了波多拉学院,成立了Dymax公司,致力于向大众传播计算机的信息。《人民计算机公司》指出,计算机曾主要用于对付大众,现在它该用于服务大众了。

阿尔布莱特没有得到过任何报酬,公司其他人的报酬也极低。在20世纪60年代,《人民计算机公司》的主流价值观赞颂的是完成有价值的工作,这种价值观认为,工作的意义远不止获得金钱、权力和名望。如果说《计算机解放》提出了当时最具革命性的哲学原理和最高明的独创见解,那么《人民计算机公司》则希望自己成为想了解更多计算机知识的大众眼中最可靠、最实用的指导书。

阿尔布莱特和他的伙伴并没有撰写关于个人计算机的文章,因为当时还没有个人计算机。他们写的是个人使用计算机方面的文章。在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一般是通过分时服务来使用计算机的。

好在那些大型计算机正变得越来越小、价格也越来越低。DEC公司以低于6000美元的价格出售了PDP-8,这款计算机支持BASIC编程,并带有一台110波特电传打字机。对小型计算机来说,这个价格简直低得离谱。对最有远见的那些观察者而言,这可能暗示着接下来将发生一些了不得的事情。但当时还是没有人出手购买小型计算机,把它安在自己的家里。彼时,几乎没有哪一个人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

不过,像DEC公司的这类小型计算机,学校还是买得起的。戴维·阿尔是DEC公司计算机教育通讯刊物《教育》(EDU)的编辑。阿尔花费了大量时间撰写有关小型计算机的文章(比如那台价值6000美元的机器)。阿尔主张孩子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时去接触真正的计算机,而不是通过远程终端机连接看不见、摸不着的分时系统。

让技术变得好玩儿

李·费尔森斯坦正致力于改进分时系统,从而使其可以人性化地工作。费尔森斯坦参与创办了“社区存储器”项目,这是“资源一号”项目的一个分支,目标是将公共终端机安装在临街店铺上。这些终端机使得走进商店大门的所有顾客都可以随时自由地使用公共计算机网络。公共终端机类似于三明治商店和其他公共场所能看到的那些信息布告板。只是这些布告板是电子的,能随时更新,它还具有不限数量的响应信息,全城都能看到同样的内容。

但是,“社区存储器”项目还是存在问题。人们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终端机,而且这些机器还经常出故障。要想将计算机的威力真正送到大众手中,光靠为他们提供使用机会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必须让使用计算机这件事变得简单易懂,使得大众能摆脱对专业维修员的严重依赖。

费尔森斯坦对这种技术问题的态度十分认真。他不只是维修公共终端机就结束了,还着手探寻公共终端机本身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那么,“社区存储器”项目的根本缺陷是什么呢?费尔森斯坦认为,这些公共终端机不够“好玩儿”。

英格拉姆在Dictran国际公司工作,这是一家记录设备进口公司。英格拉姆还在自己的公司为马什找了一份差事。一个月之后,英格拉姆离职,马什一下就成了公司的总工程师。有些令马什感到吃惊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职位。后来,马什的这份工作也丢了。不过,马什在谈到在Dictran国际公司的工作时说,那段任职经历改变了自己的一生。马什是20世纪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只身到欧洲闯荡过,体验过在别人手下工作的教师职业,有幸在Dictran国际公司担任过工程师和管理层,这些经历都对他未来成为一代硅谷企业家的楷模大有裨益。

1974年,马什失业破产了。用费尔森斯坦的话说,在失业的电子工程师群体中,马什属于比较高端的那一层次。马什要供房子、赡养家庭,还有一个孩子即将出世。马什正在寻找的项目是那种可以以之为基础建立一家公司的那种项目。

第四大道的车库

鲍勃·马什就汤姆·斯威夫特终端机与费尔森斯坦见面会谈时,谈到了制作电子产品以及创办公司的意愿。不过,与马什不同,费尔森斯坦忙于搞政治活动,并没有兴趣创办公司。

马什认为,要想让公司运作起来,就必须有工作场所。他说服了费尔森斯坦与他分担租赁一个场地的费用。虽然费尔森斯坦还没有创业计划,但他也确实需要将办公室从他那不到26平方米大的公寓里搬出来。1975年1月,马什和费尔森斯坦在伯克利第四大道2465号租下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车库,每月租金170美元。

尽管租金并不高,马什仍然几乎负担不起他的那一半费用,但公司还是开张了。费尔森斯坦给自己搭了一个工作台,研究起自己私人接下的工程项目。费尔森斯坦没有脱离“社区存储器”项目,汤姆·斯威夫特终端机项目也保留下来了。后来,马什联络上一个能搞到便宜胡桃木的朋友和一个名叫比尔·戈多布特的电子产品经销商。马什计划动用这些关系来制造一种能投入市场的数字时钟。

随后,《大众电子学》1975年1月刊宣布了Altair的诞生。费尔森斯坦和马什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这件事确实改变了费尔森斯坦这位技术革命者和马什这位失业工程师的生活。Altair有如此影响力的一个原因是它的诞生催生了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这是一个不平常的俱乐部,它聚集了一群有工程学专业知识和革命者精神的人。这个俱乐部促进了美国几十家计算机公司的诞生并最终培育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行业。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内部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即我们都是颠覆者。我们正在颠覆大型企业的经营方式。我们正在打破既成的体制,将我们的观念推行到整个行业中去。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我们竟能一直聚会下去,而没有发生荷枪实弹的入侵者将我们连锅端的事件。

——基思·布里顿,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员

1975年初,旧金山湾区出现了许多反主流文化的信息交流中心,专门为对计算机感兴趣的人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社区存储器”项目、《人民计算机公司》杂志以及人民计算机公司在杂志以外另成立的社区计算机中心都属于这种情况。和平积极分子弗莱德·莫尔在门洛帕克的全球卡车商店搞了一个非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将拥有共同兴趣的人匹配起来,他们交流的内容不仅限于计算机。

聚集的地方

弗莱德·莫尔在意识到自己需要计算机来助力的时候,就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莫尔和《人民计算机公司》的罗伯特·阿尔布莱特谈起了自己的两项需要:一台计算机和一个活动基地。不久,莫尔一边向儿童教授计算机知识,一边自学计算机。与此同时,阿尔布莱特一直在找人编写汇编语言程序。他找到了既是机械工程师又是计算机发烧友的戈登·弗伦奇,当时弗伦奇的营生是制造电动模型车玩具的马达。

《大众电子学》登出Altair的文章后,人们想要直接地进行信息交换的需求更为清晰了。《人民计算机公司》的出版者从一开始就很认真地看待Altair的问世事件。基思·布里顿是一名顾问,同时也是《人民计算机公司》杂志的财务主管,布里顿认为Altair的诞生预示着计算机行业将跨越由“白袍祭司卫道团”统治的神秘时代。

“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弄到一台Altair。”弗伦奇回忆道。于是莫尔拿出了他那张有计算机发烧友、革命者、工程师以及教育革新者的联系人名单,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你正在制作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吗?”莫尔的海报这样写道,“倘若如此,你也许会想要加入我们的聚会,结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则海报将所提到的聚会称为业余计算机用户小组,后来改为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并一直沿用此名。1975年3月5日,这个小组在弗伦奇的车库里首次聚会。获悉即将举行见面会后,费尔森斯坦认为这次聚会不容错过。他开着自己的皮卡车,带上了马什,冒雨穿过湾区大桥,抵达从旧金山往南伸展到硅谷的半岛上。弗伦奇的车库在门洛帕克的郊区,这个镇位于硅谷的边缘,距斯坦福大学并不远,只消慢跑就能到达。

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第一次聚会上,史蒂夫·东皮耶就参观阿尔伯克基一行作了报告。阿尔伯克基是MITS公司的所在地。东皮耶告诉大家,MITS公司已经交付了1500台Altair,当月还会再交付1100台。这家公司已经因为订单太多而吃不消了,无法迅速处理所有的订单。罗伯特·阿尔布莱特展示了《人民计算机公司》当周刚收到的Altair。在MITS公司的送货等候名单上,《人民计算机公司》紧跟在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哈里·加兰德和罗杰·梅伦后面。这两个人发明了Cyclops,后来创办了Cromemco公司,专门生产计算机接口和CPU芯片板。

与马什和费尔森斯坦一样,东皮耶也是从伯克利驱车前来参加聚会的。不过参加首次聚会的32名与会者大多数还是来自周边社区。主持会议的阿尔布莱特和弗伦奇、为俱乐部会议记录笔记的莫尔以及很快接手俱乐部通讯刊物工作的鲍勃·赖林都住在门洛帕克。其他人则来自稍远的硅谷腹地的南边城镇:芒廷维尤、桑尼维尔、库伯蒂诺、圣何塞,艾伦·鲍姆、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汤姆·皮特曼等人就来自这些地方。皮特曼曾为英特尔公司开发有关微处理器的软件,自称是微型计算机顾问。皮特曼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位微型计算机顾问了。

聚会结束时,一名俱乐部成员举起一块英特尔8008芯片,询问是否有谁用得上这块芯片,并当场将它送了出去。当晚在场的许多人都从这个俱乐部团体的精神以及东皮耶对MITS公司无法制造出足够的计算机来应对订单的说法中看到了大好机会。

孵化器

鲍勃·马什便是其中一名受到启示的人,他立马去找加里·英格拉姆,商谈成立公司的计划。“我有一个车库。”马什告诉英格拉姆。听起来这就足以开始创业了。

马什和英格拉姆将公司定名为处理器技术公司(Processor Technology)很快便被圈子里的熟人简称为Proc Tech公司。马什为Altair设计了三块插入式电路板:两块是I/O板,一块是存储板。马什和英格拉姆都觉得这三样产品看起来还不错。马什还设计了一张海报来宣传公司的新产品,并用大学里的影印机复印了好几百份。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第三次聚会上,他们发出了300份传单。

这个时候,俱乐部正在蓬勃发展。弗莱德·莫尔一直在与哈尔·辛格交换业务简讯。辛格在南加州主办了《8位微机通讯》(Micro-8 Newsletter),还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立不久后创办了Micro-8俱乐部。其他的刊物也纷纷问世,在聚会上派发。《人民计算机公司》和哈尔·张伯伦的《计算机发烧友》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丹佛一个名为数字集团的公司自称能为8位微机和电视打字机业余爱好者提供技术支持,并提供它自家通讯刊的订阅服务。要想跟上这一运动的发展势头可真是越来越难了!英特尔推出了4004、8008、8080等型号的芯片,至少有其他15家半导体制造公司也将一些微型处理器投入了市场。新成立的Micro-8俱乐部正竭力使其成员能及时接收到这类行业动态。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第三次聚会吸引了数百人,戈登·弗伦奇的车库可容不下这么多人。于是俱乐部将聚会地点挪到了科尔曼大厦,这是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建筑,后来被当作校舍使用。在那次聚会上,马什做了简短的发言。他说,自己正在经销适用于Altair的存储板和I/O板。马什希望大家能将Proc Tech公司看成一个一本正经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个能接触到影印机的失业电子工程师一时兴起的空想。马什在聚会上提出,如果用现金结账,当场就可以打八折。令马什颇感失望的是,会中和会后都没有人去找他。

过了一个星期,第一个订单来了。哈里·加兰德和罗杰·梅伦成了Proc Tech公司的第一批客户。他们两位是发明了兼容Altair的Cyclops相机的斯坦福学生、计算机企业家同时也是发烧友。这张订单是加兰德和梅伦用他们新公司Cromemco的信笺写的,声明将在30天内付款。这可不是马什希望看到的订单。不过,马什认为,这意味着Proc Tech公司已经被看作一个正经的公司了。Proc Tech公司是一家正经公司,Cromemco公司也是一家正经公司,只不过它们之间还没有正式的金钱来往。噢,好吧,这算是一个开始。

继Cromemco公司的订单之后,马什陆续又接到了很多其他订单,且大多数客户都汇来了现金。英格拉姆先前不愿自掏腰包,付360美元在颇具影响力的《字节》杂志上刊登广告,现在现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他和马什已经付得起《大众电子学》的广告费了。要知道,他们可花了整整1000美元在这家杂志上刊了一则占1/6版面的广告呢。马什和英格拉姆组成了股份制公司,英格拉姆任总裁一职。Proc Tech公司的总部和厂房是一间约100平方米的车库的一半,但公司没有产品、拟生产的产品也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库存、没有雇员,只有随订单邮来的那几千美元。看起来,马什和英格拉姆开始有得忙了。

司仪

与此同时,李·费尔森斯坦愈发关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发展。他从戈登·弗伦奇手中接过聚会司仪的角色,但他拒绝将自己看作是俱乐部的主席。俱乐部的聚会后来改在了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大礼堂。几年来,费尔森斯坦已经与俱乐部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促使俱乐部形成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架构。这个组织没有正式的会员制、没有会员费、对所有人开放。经过费尔森斯坦的推动,俱乐部的通讯刊已经免费发行,并成为其他人寻找消息来源的工具以及维系爱好者的纽带。

作为俱乐部司仪,费尔森斯坦自成一派,形成了稀奇古怪但又引人注目的主持风格。据与会者克里斯·埃斯皮诺萨说:“人们称费尔森斯坦为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强尼·卡森1,但他比强尼·卡森强多了。他维持了秩序、推动了事态的发展、使得参加聚会变得很有趣。聚会一度达到750人参与的盛况,那一次费尔森斯坦将聚会主持得像摇滚音乐会。这很难描述,但是当你目睹他像浸信会传道士那样带动现场的气氛时……你就知道,他真是了不起。”

在费尔森斯坦的主持下,俱乐部的聚会并没有采用“罗伯特议事规则2”。费尔森斯坦使得聚会拥有独特的魅力,通常会有三个环节。费尔森斯坦会先来一个“映射”环节,通过让大伙讲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问、分享自己听来的传闻或介绍自己的项目计划来彼此认识。费尔森斯坦会诙谐地回答与会者的问题或是机智地点评他们的计划。接着就是一个“演示”环节,这个环节通常是介绍某位成员的最新发明。最后是“随机存取”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大伙在大礼堂中随意走动,与那些他们觉得志趣相投的人交谈。这个模式效果斐然,为数众多的公司就是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聚会上成长起来的。这些聚会为参与者提供了交换信息的场所,但这还远远不够,还有大量的信息等着被交换。毕竟,大家都处在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这一时期,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分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科学馆成立了。大学逐渐成为自学微型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温床。有科研经费的教授发现,购买小型计算机比购买学校大型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要划算得多,况且大型计算机型号既过时又积劳成疾。于是,DEC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将PDP-8和PDP-11一边生产一边销售给大学教授。这两个型号的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室尤其受欢迎,使用者多将其用于分析有关人的专题实验和对动物专题的实验,实验室流程自动化,并用小型计算机分析数据。小型计算机入主心理学实验室创造了一类新的专家,这些人既懂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又是黑客或计算机迷。他们能搞清楚如何利用计算机满足教授的需求。

初创公司的涌现

霍华德·富尔默就是这样一个人。富尔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工作时使用的就是PDP-11型微型计算机,他的工作是为计划购买小型计算机的教授选择型号,制作机器接口以及为实验编写程序。1975年初,一切都变了。当时一名教授购买了Altair,富尔默便自学了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久后,富尔默放弃了学校的工作,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微型计算机。

乔治·莫罗:在早期的个人计算机开发者中,莫罗比大多数人年龄都大,性格也更外向。他既是一名能逗乐人的司仪,又是一名技术专家(资料来源:乔治·莫罗提供)

《大众电子学》那份月刊一发布,Altair的热潮便传遍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研究生乔治·莫罗和另外两名学生查克·格兰特和马克·格林伯格当时一同在学校的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工作。后两位学生就是几年前在资“资源一号”项目中拒绝退出计算机让李·费尔森斯坦维护那台计算机的两位伯克利分校研究生。他们三人正尝试开发一门语言,以供计算机控制研究中的微处理器使用。

莫罗、格兰特和格林伯格三人合作无间。尽管他们三人追求完美的方式不同,但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莫罗体型瘦削,年纪轻轻就谢了顶,眼里始终闪耀着一股毕露的智慧锋芒。他看起来总是精力充沛,努力工作时更是如此。与莫罗不同,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则是完全务实的人。虽然他俩也经常参加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聚会,并从免费开放的信息交换中获益匪浅,但他俩从不认为自己是发烧友圈子中的一员。就技术层面而言,他们三人加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团队:莫罗懂硬件,格兰特偏爱搞软件,而格林伯格则两方面都在行。

这个三人小组打算为Altair制造插件,或是干脆自己制作一款计算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但是他们也知道,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还不够老练。于是,莫罗向比尔·戈多布特征询意见。这看起来是一个不太明智的举措。戈多布特是一个直率又固执的中年人,他会毫无顾忌地拿自己的大肚腩开玩笑,还喜欢驾驶自己的飞机玩特技飞行。戈多布特还是一名电子产品经销商。早在马什刚和费尔森斯坦一同搬到第四大道2465号的车库时,马什就曾尝试用自己设计的胡桃木数字时钟引起戈多布特的注意,可惜以失败告终。

比尔·戈多布特:戈多布特通过函售的方式销售芯片和存储板,还曾与只有握手之交的开发者做生意(资料来源:比尔·戈多布特提供)

戈多布特当时正通过函售的方式销售芯片和小型计算机存储板。莫罗问他是否打算经销Altair的存储板。对此,戈多布特不屑一顾地说,他可不愿助长这种玩意儿的气焰。莫罗于是又问他是否对经销一款由一流设计团队设计的计算机感兴趣。

“就凭你们几个?”戈多布特嗤之以鼻,上下打量着莫罗。但戈多布特相信自己看人颇准,他认为莫罗看起来倒还不错。双方迅速商定届时利润平分,并握手为盟。戈多布特坚持不搞书面协议。他认为书面协议意味着双方互不信任,那是律师发明的东西。要问世上有哪种人是戈多布特最不信任的,那肯定非律师莫属了。

虽然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这帮企业家风格迥异,但他们都坚信自己正在参与某种非凡事物的诞生历程。性情暴躁、憎恨律师的比尔·戈多布特,《伯克利芒刺报》前技术编辑、现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司仪李·费尔森斯坦,放弃高薪工作转而教授儿童计算机知识、喜欢抽廉价雪茄并自称为“龙”的罗伯特·阿尔布莱特,将自己对电子学的热爱变成了车库里的公司、以此证明自己才能的鲍勃·马什,认为自己和其他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员能在 “一场能媲美工业革命但对人类更为重要的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基思·布里顿,无一不是如此。他们坚信自己就是革命者。

他们不需要涉及政治,但这帮早期呼风唤雨的人物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持有相同的政见,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对IBM公司或其他计算机企业没什么好感。这帮人与其他一些持有相似看法的人正在引燃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许多行动都发生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不仅仅是硅谷的微型计算机公司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这些公司最初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哪怕存在竞争关系,各公司的总裁和总工程师还是会聚在一起争论设计原理,发布自己的新产品。聚会上的信口言辞往往能改变公司的发展方向。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对微型计算机产品的点评颇受重视,其成员都很精明,能够一眼看出假冒伪劣的商品,还能分辨出哪些产品不易维护。他们曝光有问题的设备,称赞可靠的设计和好玩的技术。他们能成就一家公司,也能摧毁一家公司。家酿计算机俱乐部鼓励的信念是,计算机应该用于服务大众,而不是对付大众。这个信念的形成有费尔森斯坦的努力。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是在一种愉快的无政府主义气氛中兴起的,但它同时也是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步。

这一切的种子在1975年春天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硅谷野火

Proc Tech公司是那些打算进行转型、且尝试认真对待这种转型,却并不总能成功转型的计算机发烧友的聚集地。

——李·费尔森斯坦,众多微型计算机产品的设计者

1975年春天,伯克利第四大道上的那间车库门庭若市。李·费尔森斯坦靠打零工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比如帮朋友维修Altair之类的。而鲍勃·马什则忙于拆开附有现金支票的信件、撰写广告,并竭力想要说服发烧友相信Proc Tech公司是一家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公司,尽管这家“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公司”当时实际上仅存在于他自己的脑子里。

维修Altair

那年春天,李·费尔森斯坦给自己惹上了麻烦。在为《人民计算机公司》杂志撰写宣传Altair的文章时,他根据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获取的资料以及与MITS公司总裁爱德华·罗伯茨的电话采访中得到的信息,描述了这款机器的工作方式和性能。不久,愤怒的读者纷纷向《人民计算机公司》杂志去信,指责费尔森斯坦对这款产品的介绍有失偏颇,没有切中要害。这些信件称,Altair存在严重的问题。史蒂夫·东皮耶就是其中一位读者,他随信向费尔森斯坦提出了自己在使用Altair前置控电板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东皮耶甚至请费尔森斯坦来修理Altair。

随后,费尔森斯坦在《人民计算机公司》一篇题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章中向读者道歉:“我欺骗了大家,这款计算机的确有问题。” 费尔森斯坦详细阐述了Altair的缺陷及其修正方案。他还在那半间车库里开始为朋友和《人民计算机公司》的读者维修Altair。出于对其他发烧友的忠诚以及对自己报道失实而误导读者的愧疚,费尔森斯坦收取的维修费非常低。在维修过程中,费尔森斯坦学到了许多关于早期Altair的知识。

与此同时,鲍勃·马什和加里·英格拉姆正在另一半车库中制作兼容Altair的插件,毕竟购买这些插件的支票都被他们收入囊中了。但马什和英格拉姆在最初阶段就遇到了瓶颈:他们需要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来将马什已构思好的插件画成原理图。这位工程师必须愿意在狭窄又凌乱不堪的车库里工作,而且要的报酬特别低才行。

马什正好认识这么一位愿意屈尊的工程师。

费尔森斯坦早已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加入Proc Tech公司或任何其他公司,他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尽管费尔森斯坦工作时间非常长,报酬又极低,但他是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且不必事事俯仰由人。工作时间非常长,报酬又极低,马什所能提供的工作竟然也是如此!但是,马什提出了另一个提议,他问费尔森斯坦是否愿意以顾问而非雇员的身份,为第一个插件绘制设计原理图。

费尔森斯坦仔细考虑了这一提议,最终同意以50美元的价格接下这个活儿。就连马什自己都觉得这个价格低得离谱。这本是价值3000美元的活儿啊,而费尔森斯坦这个呆瓜居然只要50美元!马什说什么也不能接受低于500美元的报价。于是,费尔森斯坦接受了这个折衷的价格。

这个活儿费尔森斯坦很快就完成了。到6月,Proc Tech公司已经在交付产品了。其中一款插件是原本只有2K内存的、适用于Altair的存储板。而MITS公司原装的存储板只有其1/8的内存,这块2K的存储板本身就是一个颇具雄心的产品。但最后,马什又临时修改了设计方案,竟然将内存增加了一倍,扩大到4K。MITS公司遭遇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就是这款有4K内存的存储板,市场利润就这样被分了一杯羹。爱德华·罗伯茨这下不高兴了。

罗伯茨不高兴又能如何呢?MITS公司那些有缺陷的存储板和因为未能及时交付而积压下来的订单,已为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一脚踹开市场的大门提供了机遇。田纳西一名叫布鲁斯·西尔斯的发烧友在当年7月份飞往阿尔伯克基与MITS公司商谈美国东海岸的代理权事宜。回到田纳西后,整个州都成了西尔斯的代理地区,他还对客户承诺三天内交货。但MITS公司无法及时运送货物,其中以存储板的短缺问题最为严重。此时,西尔斯看到了马什早已看到的市场需求和机会。他也设计并开始出售4K内存的存储板。这样一来,这项产业算是真的发展起来了。

在进行新设计的同时,Proc Tech公司仍在继续销售存储板。视频显示组件是费尔森斯坦与Proc Tech公司的第二个合作产品,该组件是将Altair连接到电视机屏幕的接口板。当初与乔治·莫罗一同离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查克·格兰特和马克·格林伯格,此时正经营着G & G Systems公司。他们为视频显示组件编写了软件,而史蒂夫·东皮耶则编写了视频游戏——Target,这个游戏为视频显示组件增色不少。东皮耶后来称,正是有了视频显示组件,视频游戏才得以诞生。

1975年秋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科学馆举办了一场本地计算机展览。这正是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东海湾分部的首次聚会地点。MITS公司派出Altair的地区代理商保罗·泰瑞尔和博伊德·威尔逊为代表参加了此次展览。他们俩自豪地向费尔森斯坦和马什展示了自己的机器能干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马什倒是对Altair大多使用Proc Tech公司的存储板这件事更为得意。哈里·加兰德和罗杰·梅伦也参加了那次展览会,他们介绍了Cyclops相机如何在Altair上使用。

如切如磋

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还没发展到需要使用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大礼堂作为会场之前,《大众电子学》的技术编辑莱斯利·所罗门曾在大礼堂旁边的橙色房间参加过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活动。所罗门是当晚聚会的大明星,他有点儿牵强地讲述着自己的一些经历。罗门有时听起来像一个反间谍,有时听起来又像一个玩杂耍的魔术师。“我看不出来他到底在为哪个国家卖命。”所罗门的众多崇拜者之一费尔森斯坦开玩笑地说道。有那么一次,所罗门将俱乐部成员带到外面,耍了一些戏法便指挥大家把院子里的大石桌抬了起来。令人惊讶的是,大家真的能把桌子抬起来!不过,费尔森斯坦倒是干巴巴地指出,大家并没有试过在不耍戏法的情况下抬桌子啊,又如何断定能抬起桌子是因为所罗门的戏法奏效了呢?

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几次晚间聚会上,人们发现一名身材高挑、衣冠整齐、魅力脱俗的人在聚会厅后面卖一个大纸盒里的书。那个人名叫亚当·奥斯本,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出生在曼谷,父母都是英国人。他就是曾为英特尔公司撰写技术说明文档的那位亚当·奥斯本。离开英特尔之后,他自行出版了《微机简介》(An Introduction to Microcomputers)一书。实际上那是一本介绍微处理器的书,其中就包括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在那个时代,提到微处理器通常指的就是微型计算机,尤其是当这种表述出自半导体公司的公关部门时。

虽然以姆赛公司是行业内领先的微型计算机公司,但其员工几乎没有参加过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聚会。不过,有一天晚上,奥斯本在俱乐部聚会上兜售他的书,以姆赛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布鲁斯·范·纳塔正好在那儿,因此买了一本。纳塔随后作了一个决定,每台IMSAI计算机都将附上奥斯本的书一同出售,这个决定使得奥斯本得以开办一家出版公司,而他的出版公司最终被麦格劳-希尔集团买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后来正是奥斯本最先在一家计算机杂志的专栏中宣布了以姆赛公司倒闭的消息。

聚会结束后,俱乐部中对计算机最狂热的那帮成员会到门洛帕克一家叫“绿洲”(Oasis)的小吃店坐坐。这帮人是常客,他们管这家店叫“O记”。木板隔间的墙壁上刻着好几代斯坦福学生的名字缩写,他们身坐其中,喝着啤酒,争论着计算机设计问题,将大家互为竞争者这件事全然抛诸脑后。在研发计算机这种新型产品的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可学,他们可不想让利益问题妨碍学习。鲍勃·马什和罗杰·梅伦就常常交换设计方面的见解,而查克·格兰特和马克·格林伯格有时也会到“O记”参加他们的聚会。

从硅谷野火到硅谷之巅

到1975年年底,新的微型计算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最活跃的地带还要数旧金山湾区。圣莱安德罗的以姆赛公司就不用说了,Cromemco公司正在设计兼容Altair的插件。基于极廉价的6502微处理器,MOS科技公司推出了KIM-1,这种计算机用十六进制键盘代替了二进制开关。洛斯阿尔托斯的微机联合公司也推出了Jolt,这是一款基于6502型微处理器的组装式计算机。这些公司全都发源于旧金山湾区。

南加州也是一个发烧友活动日益频繁的中心地带。在加迪纳,丹尼斯·布朗正在销售他的Wave Mate Jupiter II。这款机器是基于摩托罗拉6800型微处理器、为吸引“真正的发烧友”而设计的,价格不到1000美元。尽管Altair的价格还不及它的一半,但如果成套的Altair系统计算机组件中配备一个I/O设备、合适的存储器和一个存储装置,那价格就远不止1000美元了。圣地亚哥的电子产品公司推出了Micro 68,这又是一款基于6800型微处理器设计的计算机。

1975年12月31日,里奇·彼得森、布赖恩·威尔考克斯和约翰·史蒂芬森都辞了工作,创办了他们自己的公司。彼得森和威尔考克斯曾动手装配过一台Altair,而史蒂芬森也曾从零开始自己动手装配过一台8080型计算机。他们发现自己设计的插件可以让Altair运行得更好。他们断定自己的爱好可以成为职业,于是合伙创办了PolyMorphic公司,开始研发一款组装式计算机。他们最初将这台计算机称为Micro-Altair,后来迫于压力改成了Poly 88。

在西部的其他地方,阿尔伯克基的MITS公司出售适用于其8080系统的4K静态存储板,并正在研发一款基于摩托罗拉6800型芯片(所谓的“西南芯片”)的计算机。盐湖城的系统研究公司则在出售一款6800微型计算机线路板。迈克·怀斯创办的Sphere公司是从盐湖城附近的一家小工厂发展起来的,出售由嵌入式终端机和塑料外壳组装成的6800型计算机。丹·迈尔在圣安东尼奥经营的西南技术产品公司也推出了6800型的系统。丹佛的数字集团公司则出售各式各样的插件。

在中西部,Martin Research公司出售基于8008型芯片或8080型芯片的CPU插板。俄亥俄州哈德孙的Ohio科学仪器公司生产基于6800型芯片和6502型芯片的组装式机器。密歇根本顿港的Heathkit公司也在研发一款计算机。

在东部,以新泽西业余计算机小组为中心的发烧友运动热潮兴起。康涅狄格州米尔德福的Scelbi公司推出了一款颇受欢迎的、基于8008芯片的计算机,而新泽西州特伦顿的技术设计实验室公司则基于新问世的Z80芯片研发一套组装式计算机。北卡罗来纳州的哈尔·张伯伦、田纳西州的布鲁斯·西尔斯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学生罗恩·罗伯茨都是喜欢研究计算机系统、元件或软件的活跃爱好者。

不过,这股火焰烧得最旺的地方还要数硅谷。在信息共享的共生氛围下,硅谷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为Altair制造插件的新公司。到1975年年底,Proc Tech公司的存储板产品几乎可以取代有缺陷的Altair原装存储板,这使得该公司成功跻身发家致富的道路,并在这个人人齐头并进、互不相让的新兴行业中赢得了同行企业的尊重。

对未来的向往

马什说,他愿意付钱请我设计汤姆·斯威夫特终端机的显示部分。他清楚该怎么差遣我。

——李·费尔森斯坦

1975年6月,鲍勃·马什和《大众电子学》的技术编辑莱斯利·所罗门正在考虑制造一台“智能终端机”配套组件。这台终端机将会有具备显示功能和键盘解码功能的半导体电路板,而无须连接另一台计算机来处理这些功能需求。以自己的经验和与费尔森斯坦关于汤姆·斯威夫特终端机的讨论中,马什形成了一些想法。“如果你能在30天内给我一个能用的样机,那我就把下一期的封面给你。”所罗门对马什说。

一台有大脑的终端机

鲍勃·马什是这样将任务抛给李·费尔森斯坦的:“难道你觉得这事儿不可能吗?”费尔森斯坦很欣赏马什使用的这种严谨措辞。推掉这个任务相当于宣布这件事是不可能的,而任何一名有自尊的工程师是不屑于说出这种话的。

马什说,他愿意花钱请费尔森斯坦来设计这台梦幻机器的显示部分,费尔森斯坦则认为,要想将计算机的威力送到普罗大众手中,这台好玩的机器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意听起来很不错,于是费尔森斯坦同意了。不久之后事情才渐渐明朗,其实马什想研发的是另一个项目。马什想要的是终端机能配有大脑,正如英特尔8080型芯片在Altair中所起的作用。当他们两人争论设计问题时,马什总是占上风。费尔森斯坦、马什以及所罗门当时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想设计的这个产品可不仅仅是一款终端机那么简单。

在同意设计这款智能终端机之后,费尔森斯坦不得不放弃了另一个项目。“我又遇到麻烦事儿了。”他这样告诉自己以前的客户。从租下半个车库到此时为止,费尔森斯坦都是靠着给别人当顾问提供咨询来挣钱交房租的。不过,Proc Tech公司打算扩大规模——100多平方米的车库他们全要了。就这样,费尔森斯坦逐渐被吸收到马什的公司。

马什已经设计好了智能终端机的架构,并在费尔森斯坦动工时继续修改设计要求。费尔森斯坦原本很喜欢顾问的工作,因为这样他能和客户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专心致志地解决问题,不受任何打扰。不过,当开始将大多数时间投入到Proc Tech公司的智能终端机上时,费尔森斯坦失去了这份自由。马什每天都会修改设计要求,这迫使费尔森斯坦常常要摒弃自己精心设计的成果而重新开始。“当时的情况,”费尔森斯坦后来说,“确实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荒诞不经且极端离谱的。”

抱怨归抱怨,费尔森斯坦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他嘟囔着说自己任人差遣,更多是自嘲,而非针对马什。马什投入了全部的创业干劲,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有一次,费尔森斯坦说:“不如我们在广告上写这个机器具有‘所罗门的智慧’吧。”他这样说是有意讨好莱斯利·所罗门。不久,这句不着边际的广告语启发了他们,最终他们将机器命名为“Sol”。

马什和费尔森斯坦无休无止地争论着智能终端机的设计问题。无论是在公司所在车库一端的费尔森斯坦的工作台,还是在另一端的临时办公室,无论是吃饭的时候,还是在驱车前往旧金山湾区参加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聚会的途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争论。尽管两人争论不断,但最终总算还是提炼出精华了。在一次去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途中,他们重新设计了整个总线结构。

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鲍勃·马什和李·费尔森斯坦终于明白,他们是在设计一台真正的计算机,毕竟机器中有一块8080芯片啊!不过,它显然也是一台终端机。在此之前,计算机一般是由能连接某种终端机(如电传打字机、阴极射线管、打字机、打印机等)的四方盒子组成的。他们新设计的计算机却是显示器、键盘和计算机于一体的。他们真的能做到吗?

这个问题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政治问题。那时,Altair已经称霸小小的微型计算机行业,以姆赛公司还没有踏入该行业。而他们两人则在Altair最大的支持者、人称“所罗门大叔”的莱斯利·所罗门的鼓励下,努力研发这款终端机的。如果所罗门知道他们正在研发的不是终端机,而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的话,他会不会取消先前的约定,不让这款机器上封面了呢?

他们两人决定先不告诉所罗门。

于是他们继续工作。虽然马什、英格拉姆和费尔森斯坦经常争论,但他们很享受这样的工作氛围。“这是一家能给人带来乐趣的公司,”费尔森斯坦说,“尽管我自己过得苦不堪言。” 费尔森斯坦还说自己的同事和当时的许多计算机发烧友一样“向往未来”,他们的讨论都是极富远见的。但是远见归远见,日常琐碎的决策还得一个个做。马什的朋友还有一批便宜的胡桃木,马什原本打算用胡桃木做数字时钟的,就这么浪费了很可惜。于是马什打算将这批胡桃木用在Sol的侧边面板上,给计算机打造一副20世纪50年代的旅行车样貌。

鲍勃·马什与加里·英格拉姆:两位创始人马什(以拳头支撑下巴者)与英格拉姆穿戴整齐,在早期一场贸易展览会的Proc Tech公司的展位上与顾客交谈(资料来源:鲍勃·马什提供)

费尔森斯坦原本想将自己完成的设计原理图交给一名布局设计师,结果他自己成了主要负责布局配置的设计师了。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已经将车库里能用的占地面积都用了,他们只好在办公区上面的阁楼里放一张轻便的桌子供布局设计工作使用。费尔森斯坦在齐眉高的管道上包了衬垫,但他与另一位布局设计师的脑袋还是总撞到椽子,毕竟他们每天工作14~17个小时,每周要工作7天。另一位设计师整天喝可乐提神,项目还没完成就撒手不管了。费尔森斯坦只有自己担起布局设计的工作了。与那位设计师不同,费尔森斯坦喝的是橙汁。

马什对这个项目抓得很紧。与所罗门初次讨论后,他们在45天内就完成了线路板的设计。但所罗门给他们的期限是30天,所以当他们即将完成时,马什订了飞往纽约的机票,并通知疲累不堪的费尔森斯坦一同前往。他们将Sol终端机打包到两只棕色的纸袋里,然后带上了飞机。

马什和费尔森斯坦在《大众电子学》杂志社为所罗门进行的产品演示就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他们设计的玩意儿就是不能运行!马什和费尔森斯坦找了所有能用的借口,依然不能打动所罗门。万念俱灰的两人继续飞往《字节》杂志社进行另一场约好的演示。可惜的是,这一次演示更为糟糕。费尔森斯坦被毫无间隙的工作安排弄得精疲力尽,说他是行尸走肉都不为过。最后,费尔森斯坦竟然在《字节》杂志社的产品演示现场睡着了。

回到加州好好休息之后,费尔森斯坦在自己的工作台上迅速发现了问题,原来故障是线路板短路引起的。马什立刻安排费尔森斯坦又飞往纽约去演示这一台能运行的Sol终端机,并严格说明不能让所罗门他们看出来这实际上是一台计算机。

费尔森斯坦守口如瓶,但所罗门也不是外行。就在费尔森斯坦为他演示Sol终端机时,所罗门看着机器运作了一会儿便问费尔森斯坦,何不接入一块使用BASIC的存储板,让Sol终端机像一台真正的计算机那样运行呢?

费尔森斯坦不动声色地说:“你问倒我了。”

谁才是软件的主人

Sol终端机当然是一款计算机。也就是说,它需要软件,尤其要先有一套BASIC。马什和英格拉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联系了查克·格兰特和马克·格林伯格来为这款计算机编写BASIC。乔治·莫罗与格兰特-格林伯格合作了一次就拆伙了,因为莫罗觉得格兰特和格林伯格没有认真对待与比尔·戈多布特的口头协议。莫罗决定与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分道扬镳,单独与戈多布特合作。

查克·格兰特(左)与马克·格林伯格(右):两人从一开始就卷入了个人计算机革命,还开办了几家公司,其中包括肯德机公司和北极星计算机公司(资料来源:北极星公司提供)

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在编写BASIC时发现,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浮点例程,即运行实数运算,而非整数运算。运算的速度总是不太让人满意。最终他们决定将浮点运算写入硬件,并聘用了乔治·米勒德来参与浮点运算插件的设计。

就在这个时候,专有软件的问题浮出水面了。BASIC的著作所有权产生争议。马什宣称这份BASIC软件是为Proc Tech公司设计的,而胃口大开的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则坚称BASIC仅属于他们自己,并开始公开征募买家。Proc Tech公司一纸诉状将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告上了法庭。但由于泄密和拖延,这个案件进行得极不顺利,双方两败俱伤。

存储的问题

查克·格兰特:在个人计算机时代的早期,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穿着T恤给客户演示产品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资料来源:戴维·阿尔提供)

查克·格兰特和马克·格林伯格手头上还有一些其他的热门项目。他们开发了一款盒式磁带接口,可供微型计算机使用磁带录音机将数据存入磁带中。不过,硅谷一家小型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制造商舒加特宣布了一款用5.25英寸磁盘制作的驱动器的问世。这个尺寸比一般大型计算机使用的8英寸磁盘要小得多,价格也比市面上任何一款磁盘驱动器都更便宜。要说存储数据,磁盘驱动器当然是第一选择,当然前提是价格适宜。因此,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将对盒式磁带存储的兴趣搁置一边,转而开始设计一块能将舒加特的磁盘驱动器用在微型计算机上的控制器线路板。

将磁盘系统装配好之后,格兰特和格林伯格将自己的产品取名为北极星,也许是为了和Altair这颗牛郎星遥相呼应。与此同时,他们以应用计算机技术公司的名义和一些大学签订了合同,向这些大学出售配有他们设计的BASIC和盒式磁带接口的IMSAI计算机套装。不过他们很快发现,市场其实并不需要配置好的系统,客户想要的就是裸机。于是他们又开始出售出自格林伯格车库的IMSAI型计算机。格兰特建议他们以肯德机炸机公司的名义来做这个买卖。

此时,他们的前合伙人乔治·莫罗买了一台Altair,里外研究了一遍,最终决定放弃仿制的想法。莫罗同意戈多布特对Altair的评价。他和戈多布特计划要制作且已着手设计的新款计算机绝对要比Altair更为出色。莫罗想要基于国家半导体公司出品的PACE微处理器来设计自己的这款计算机,他们希望能以50美元的价格从国家半导体公司购得PACE微处理器。

不过,戈多布特对这个项目还是持保留意见。他仔细研究了Altair的销售额,断定为Altair定制存储板还是会很有销路的。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莫罗还是暂且搁置了PACE机的计划,着手设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4K存储板,由此他也加入了存储板市场大军,打算和Proc Tech公司及Seals公司分一杯羹。戈多布特将这块存储板定价为189美元,比Proc Tech公司的存储板便宜一大截。一时间,莫罗每个月光专利费就能挣1800美元。

此时,戈多布特已经对销售微型计算机插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每当他否决莫罗的某个新点子时,莫罗总会重新考量他们俩之间的关系。莫罗扪心自问:“难道我自己做销售插件的生意就一定不如戈多布特吗?”莫罗认定区别仅在于谁在杂志上登广告而已。于是,Morrow's Microstuf公司诞生了。

要问谁是这些创业家中最成功的,还真不好判定。戈多布特已经拥有一家成功的电子产品公司。莫罗的年纪比一些人稍微大那么一点儿,顶着一个光头,更像一个大人,也更像一名正儿八经的商人。马什看起来就是个少年,费尔森斯坦则坚决反对大企业制度。不过,Proc Tech公司开始越来越步入正轨了。据莫罗说,当时市场上这些产品都卖疯了。“只要你创办一家公司,推出一个产品,人们就会把钱砸过来。”

鲍勃·马什在研发Proc Tech公司的存储板时已经得了教训,但他还是愿意再试几回。1976年6月,马什和费尔森斯坦带着Sol到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参加了个人计算机展览,在展会上他们将这款计算机公之于众。结果Sol大受欢迎。

回到加州后,他们两人又继续打磨这台Sol。费尔森斯坦一手为《人民计算机公司》杂志撰写了计算机设计的教程文章,一手又为Sol增加了一个“个性化模块”,这个词引自唐·兰卡斯特的文章。这种极小的线路板带有一块ROM芯片,可以从机器的背面接入,一秒钟就能改变机器的“个性”。费尔森斯坦还颇具讥讽意味地想象了这样一个画面:老板一离开办公室,雇员就急不可耐地拿出游戏模块换下了办公模块。

竞争

到1976年年底,DEC公司还在销售LSI-11,这是小型计算机里最低档的,价格1000美元多一点。在南加州,迪克·威尔考克斯仔细考虑了《多布博士》(Dr. Dobb's Journal)杂志上一项关于将LSI-11接入Altair或IMSAI计算机的提议。结果,他研发出了阿尔法,这是一种类似LSI的多用户CPU线路板。当年12月,他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聚会上进行了展示。

新的微处理器持续不断地问世。东芝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日本芯片T3444。国家半导体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微处理器,还为计算机发烧友提供装配计算机及编写软件所需的开发调试工具。

大批的微型计算机公司开始涌现。加州千橡树市的矢量图形公司发布了一款8K存储板。这家公司由一名斯坦福大学工程院的研究生和两位女商人组成。几乎所有的微型计算机公司都是男性创办的,尽管有些人会聘用自己的妻子或女友担任商务管理人员。但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矢量图形公司的洛尔·哈普很快便以她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的敏锐度表明,她的能力远远超出商务管理人员的水平。

可惜,矢量图形公司的情况并不比Proc Tech公司好多少。1976年冬天到1977年冬天,Proc Tech公司迁到了附近的埃默里维尔市一家牛肉加工厂的隔壁,新址比原来的车库大多了,面积足足有1300平方米。尽管周围环境看起来并不吸引人,但比老据点要宽敞得多。

Proc Tech公司搬出第四大道的车库一个月以后,格兰特和格林伯格搬了进来,占用了车库面积的2/3,余下的1/3还归费尔森斯坦使用。车库的门上挂着三家公司的牌子:北极星公司、应用计算机技术公司、肯德机炸机公司。格兰特和格林伯格以肯德机公司的名义销售IMSAI型计算机、PolyMorphic公司和矢量图形公司的插板,以及一款由一位名叫史蒂夫·乔布斯的大胡子小伙请他们代理经销的Apple I型组装式计算机。但不久之后,北极星公司磁盘系统的销量一路飙升,于是他们关闭了肯德机公司,将精力集中在北极星公司上。正好当时有一家快餐连锁店来信要求他们停止使用“肯德机”这一名称,顺理成章地,格兰特和格林伯格下了关闭肯德机炸机公司的决定。

到1976年年底,Proc Tech公司、Cromemco公司、北极星公司、矢量图形公司和戈多布特工程公司在硅谷群雄并起。两年前这些公司还不存在,如今它们却一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行业。而这个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1976年的6字头用户

当时我正在做……一个军方的项目,用150万美元来造一个显示机器。我突然想到,或许价格上我可以做一些让步,要不就99美元好了。

——唐·兰卡斯特,早期计算机发烧友、作家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大学、电子产品公司和半导体公司的助力下,在伯克利自由言论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价值观遗留的革命余热的渲染下,硅谷的创造力之火正熊熊燃烧。不仅如此,这火焰正在向全美蔓延。在这无数的星星之火中,一些火花被一位确实花了不少日子勘查火警的人煽风助燃了。

火警勘查员

唐·兰卡斯特不是一般的航空工程师。20世纪60年代,他在一名国防承包商手下工作,为的是逃避入伍参加越南战争。不过,在一家生产军火的公司工作令他兴味索然。在那儿工作的时候,兰卡斯特开始为《大众电子学》撰写文章,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单枪匹马能做得更好。当时Altair还没问世。兰卡斯特辞去了航空工程师的工作,搬到了亚利桑那州,干起了森林火警勘查员的工作。他在一个不到1平方米的火塔驻守,有特别多的空闲时间用来构思能写成文章的电子项目。

兰卡斯特的反战情绪在亚利桑那州可能没有多少同道中人,但强烈的个人主义倒是让他遇到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兰卡斯特终于感到适得其所。加州的很多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员都披着长头发(如史蒂夫·东皮耶),并且很反感典型的工科生那种中规中矩、过于刻板的打扮。但是兰卡斯特并不是这样的。兰卡斯特看起来像是计算机时代的查克·叶格3——发型整洁、脸型方正、总是紧闭双唇、戴着飞行员太阳镜和一顶端端正正的牛仔帽。

虽然有着一板一眼的打扮,但兰卡斯特实际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革命者。他以个人主义者的口吻,将那些介绍DIY电子产品的文章,传递给其他个人主义者。那些文章的意图,是将原为航空公司和企业的数据处理部门(即“白袍祭司团”)掌控的计算机威力,传送到精通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普通人手中。

兰卡斯特是很高产的。除了自由撰写文章,他还写书。他的书受到电子学发烧友的追捧,如TTL Cookbook、CMOS Cookbook以及Cheap Video Cookbook。第三本书的其中一段节选谈及了兰卡斯特的风格和内涵,他管中窥豹,提到了早期微型计算机发烧友必须面临的各种问题。

“平价显示器是软件和硬件的一种全新结合,它可以大幅削减制作成本和视频显示器的复杂性,无论这种显示器是基于字母数字型微处理器还是图像型微处理器。一个标准的平价显示系统……能够让你用7个普通的集成电路板就实现12 × 80的滚动显示,且一个电路板的成本仅需20美元。这些电路板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上的运行几乎不被察觉,系统仍有2/3的吞吐量可供其他程序运行。”

兰卡斯特不但多产,还富有独创精神且为人慷慨。《大众电子学》的技术编辑莱斯利·所罗门曾说过,他“这些年常为兰卡斯特那些绝妙的创意拍案叫绝”,这句话也代表了每个曾被兰卡斯特的书和文章启发过的人的心声。

英特尔和摩托罗拉

MITS公司的爱德华·罗伯茨就是兰卡斯特的读者之一。罗伯茨感到十分担忧,因为他觉得兰卡斯特雄心勃勃,随时都会做出超越Altair的东西。在《大众电子学》的封面登出Altair时,兰卡斯特加入了位于圣安东尼奥的西南技术产品公司。这个公司一直在做音响元件的生意,直到1975年年底,它一脚踏入了罗伯茨自封的“私人地盘”,即发烧友计算机市场。与自己从英特尔公司清仓大甩卖得到的芯片相比,罗伯茨认为西南技术产品公司从摩托罗拉公司买来的6800微处理器用作微型计算机的“大脑”会更为优秀。

罗伯茨的担忧预示着计算机行业的分裂,其实也就是英特尔处理器的支持者与摩托罗拉及其他芯片的支持者的分歧,这场分歧将持续几十年。

因为英特尔公司的芯片的名称里通常会有“8”这个数字,而摩托罗拉公司则通常用“6”这个数字,所以双方的支持者就分别被称为“8字头用户”和“6字头用户”。罗伯茨自然是8字头用户,但他想成为6字头用户。混迹硅谷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成员大多数都是8字头用户,但也有少数人例外,比如年轻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沃兹尼亚克是一个喜欢清仓甩卖活动的6字头用户,新近刚加入惠普公司。虽然这些芯片在功能上没有特别大的不同,但微处理器会影响一台计算机对无数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一块芯片的优劣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兰卡斯特是一位6字头用户。

电视打字机

兰卡斯特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最为显著的贡献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之一:电视打字机。1973年,兰卡斯特在《无线电电子学》上发表了一篇预言性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款开拓性的电视打字机设备。他的这个设想比罗伯茨推出Altair整整早了两年。后来计算机界一位权威人士将兰卡斯特封为“个人计算机之父”,就是因为兰卡斯特的电视打字机这项发明设想。

虽然电视打字机只是一台终端机,但计算机发烧友可以自己动手来装配。配上兰卡斯特对其功能的描述,这台设备使得计算机发烧友开始畅想真正的DIY计算机,并开始想象在市场需求激增的20多年后的未来,互联网能为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功能。“电视打字机启发了整整一代计算机发烧友”这样的说法根本不算夸张。

电视打字机打动了莱斯利·所罗门。它是这样工作的:在一个便宜的键盘上输入文本,然后电视屏幕上就会显示你输入的字。它的妙处在于,组合了两种便宜的组件,这两种组件基本上可以作为一台计算机最基本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就是要这样!所罗门想要的就是一种更简便、更好用的方法,以便在使用Altair时,不需要依靠在前置控电板上切换小灯的开关并读取小灯闪烁的规律,就能输入和输出信息。所罗门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兰卡斯特的电视打字机。

电视打字机和Altair并不能直接配套使用,二者之一必须做出让步,进行重新设计。那么谁来让这一步呢?所罗门当机立断,虎口拔牙——这个比喻还挺恰当的,所罗门将兰卡斯特带到阿尔伯克基去会见罗伯茨。所罗门认为,面对面的会谈也许能把此事谈拢。可惜,兰卡斯特和罗伯茨就像是亚利桑那州碰上了新墨西哥州,双方针尖对麦芒,谁也不相让。

不过,从另一件事来看,电视打字机要比Altair更成功。兰卡斯特这篇关于电视打字机的文章,将马什领入了计算机行业,帮马什和费尔森斯坦搭上了关系,从而才有了Sol的诞生。Sol是第一款将显示器和键盘嵌入主机的发烧友计算机。所以说,虽然Sol并不是兰卡斯特设计的,但这台计算机的设计灵感来自兰卡斯特。从Sol流行开来的嵌入式显示器与键盘正是让发烧友计算机成为真正的个人计算机的关键。

鲍勃·马什:当过教师,很喜欢在贸易展览会上向孩子展示他的电脑(资料来源:鲍勃·马什)

1977年的计算机“产业”

1977年春天,一股技术革命之火已经蔓延至全美各地乃至美国以外了。最为明显的迹象就是各地不断涌现的计算机俱乐部。费城地区计算机协会通过其通讯刊《数据巴士》(The Data Bus)持续跟进计算机的发展。多伦多地区计算机发烧友协会的通讯刊甚至有产品的评级系统。在加州圣塔莫妮卡,一大帮发烧友组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俱乐部——南加州计算机协会。

与微型计算机相关的公司也问世了不少,它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业务。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科罗拉多州恩格尔伍德市、佐治亚州诺克罗斯市、伊利诺伊州斯科基市、堪萨斯州奥拉西市、马里兰州克罗夫顿市、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市、纽约州纽约市、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俄克拉何马州俄克拉何马市、俄勒冈州阿罗哈市、瑞典马尔默市、犹他州普罗沃市、华盛顿州艾萨卡市、怀俄明州拉勒米市,以上这些城市仅是一小部分例子。密歇根州安娜堡的纽曼计算机交换公司为自己拥有“丰富的”计算机装备目录而自鸣得意——他们家的产品目录比其他公司的更大。

吉姆·沃伦是《多布博士》杂志的编辑、第一届西海岸电脑节的“主席”以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发烧友运动的战略性观察者,他于1977年8月做出预测,当时市场上“将通用数字计算机用作个人用途的私人需求量应该有5万台或更多”。不管这个估算是否精确,也不管这是否将少数有能力将小型计算机放到家中地下室的富有发烧友考虑在内,可以肯定的是,一股无人能挡的野火开始在大地上纵情燃烧。

假如沃伦列举出他所知道的1977年的所有微型计算机公司、俱乐部、杂志和通讯刊,那这张单子将满是硅谷的地址,这可不是因为硅谷是沃伦的老家。加州的公司将占据这张单子的很大一部分。有些州则是大型计算机公司、小型计算机公司、半导体公司和高科技研究学校的主场,比如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和得克萨斯州,这些州也会占下这张单子的较大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新泽西州那帮黑客了。

索尔·莱布斯与新泽西州业余计算机小组

新泽西州又称“花园之州”,当地的微型计算机公司遍地开花,比如普林斯顿的技术设计实验室公司和犹尼昂的电子控制技术公司。罗杰·阿米登和克里斯·鲁特科夫斯基有一台名为“将军号”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上的软件也非常好。新泽西州还有很多杂志,如罗谢尔帕克的《计算机决策》(Computer Decisions),但其中最为主流、简单易懂又最具娱乐性的还是戴维·阿尔的《创意计算》(Creative Computing)。

不过,俱乐部才是人们交流想法的地方,也正是俱乐部让技术革命的火势得以继续蔓延下去。新泽西州业余计算机小组是当时美国最活跃的计算机俱乐部之一。索尔·莱布斯是该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

和唐·兰卡斯特一样,莱布斯也为电子学发烧友写书。不同的是,兰卡斯特是个独行侠,而莱布斯是个合群侠。或者说,莱布斯就是有能耐说服别人同自己合得来。莱布斯比其他黑客稍年长一些,对某些人来说,他倒挺有长辈的感觉。莱布斯是新泽西州业余计算机小组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参与了很多项目,其中就有几本看起来很华丽的杂志。

在微型计算机传播运动中,杂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杂志的缺点在于,对高速发展的事物缺乏传播的即时性。而诸如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和新泽西州业余计算机小组此类的俱乐部则能将计算机发烧友聚到一起,让他们可以实时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又可以对他人的想法进行评论。

BBS热潮

尽管聚会对计算机运动极为重要,但并非一定要面对面。有些黑客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计算机发烧友最好的聚会地点应该是在计算机上。

绝大多数新设计的微型计算机都能接入一台调制解调器。也就是说,只要有合适的软件,计算机用户就能够通过电话线路在计算机上互相联系了,就像无线电发烧友那样,通过打字而不是说话来相互交流。

即使计算机有这项功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就算真有合适的软件,你和你的朋友也都安装了这款合适的软件,但你也只能在双方同时愿意并且都在线时才能对话。如果能给朋友留下电子信息,那就更好了。但要是在你发送信息时,对方的电脑和调制解调器都必须处于打开的状态才能收到,那留言还有什么意义呢?

芝加哥的一名计算机发烧友解决了这些冗繁的问题。他创造了一种通过电话线在微型计算机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文件传输通信协议(XMODEM)。这种协议后来成为通信标准。他还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电子布告栏系统(Computer Bulletin-Board System,简称CBBS或BBS),这个系统能专门存储信息。

这位芝加哥的发烧友名叫沃德·克里斯坦森。1978年,他与兰迪·瑟斯编写了第一个能搭建起BBS系统的软件。这个软件不仅能为其他计算机发烧友存储信息,后来还成为志趣相投的人群交流的地方——不仅局限于计算机发烧友了。

一段时间后,一些不限于地理位置、单纯基于相同兴趣的社区在BBS上发展起来了。后来又发展出了新闻组、邮件列表、交互式网站、多用户域和虚拟世界。这些东西在1978年看来,大多数还是“将来时”的,但我们已经可以在BBS系统中看到虚拟社区模式的雏形。

BBS上的虚拟电子社区(即计算机上的俱乐部)遍布全美各地。许多公司的创办初衷,与其说是为了挣大钱,不如说是为了寻求刺激。这些事情都说明,一些无法从经济利益的视角解释的事情正在发生。另一方面,忽视任何行业中的经济现实都不是什么好事。一些硅谷企业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圈地自治

在我们参加的那次会议中,我们在第一部分就与英特尔公司正面交锋了。英特尔公司当时企图破坏任何为S-100总线标准化所做的努力。

——乔治·莫罗,Morrow's Microstuf公司创始人

虽然共享精神在早期的微型计算机行业中盛行,但行业中的人要想协作还得学习许多其他内容。有一样东西能加速学习的进程,那就是畏惧。

大腕儿

在微型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大腕儿”可能会闯进来破坏大家的兴致。“大腕儿”有时候指的是IBM公司和其他大型计算机公司及小型计算机公司,但更多时候指的是Commodore公司和与它类似的电子产品公司。“大腕儿”的特点是在计算器行业中不惜下血本,哪怕得不偿失也要发动价格战争。其中以得州仪器公司的无情削价竞争最为有名。费尔森斯坦将许多发烧友企业家的忧虑归纳成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得州仪器公司要削价。”

说到英特尔公司和一些其他的半导体公司,虽然本身有条件可利用自己的芯片来生产微型计算机,他们却不愿意做出任何可能被看作与自家客户相竞争的行为。而此时,那些由发烧友创办的微型计算机公司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足以让英特尔等公司刮目相看并将其视作半导体客户认真对待了。当时的情况反正看起来是这样的。

1976年12月,Commodore公司向《电子工程时报》(Electronic Engineering Times)透露了一款新产品的相关消息。报道称,Commodore公司准备推出一款与Sol相似的机器,但是价格更加低廉,这台机器背后还有Commodore公司所有的营销力量撑腰。Proc Tech公司正在交付第一批Sol,马什则在构思公司的下一款产品——一款升级版的Sol,带有一体键盘和64K存储板,价格则低至1000美元。可惜的是,这款产品基本上和Commodore公司的机器是一样的。

马什确信Commodore公司的这款计算机已经整装待发,而与之相比,Proc Tech公司的产品则毫无竞争力。国家半导体公司也在计划推出微型计算机的消息让马什更加坐立不安。于是,马什放弃了升级版Sol的研发计划。5年前,计算器行业战争中曾出现过一条竞争铁律:不惜血本削价甩卖,倾力推进技术发展,哪怕赔了公司也在所不惜。要是再来这么一场血腥的战争,马什和英格拉姆自觉不可能在与Commodore公司和国家半导体公司的竞争中有胜算。他们并不知道,Commodore公司的计算机一时半会儿还生产不出来,而国家半导体公司的计算机更是连个影都没有。

寄生工程公司

虽然发烧友企业家对“大腕儿”还是颇有忌惮,但初创公司仍不断涌现。许多发烧友创办的新公司都开始制造微型计算机,但大多数产品其实并不是微型计算机,只是适用于Altair或IMSAI计算机的插件,而且这些公司基本都和Proc Tech公司的规模一样小。

霍华德·富尔默就在加州奥克兰的一个地下室创办了这样一家公司。爱德华·罗伯茨曾为戴维·巴纳尔主办的杂志《计算机小札》撰写过一篇评论文章,攻击生产兼容Altair存储板的公司是“寄生虫”。富尔默读了这篇评论后,决定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共生工程公司”以强调他对MITS公司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之间良好关系的认识。碰巧当时有一个名字带“共生”的政治团体开始崭露头角,富尔默可不想人们将自己的公司和那个颇为激进的政治团体混淆。于是,他干脆将公司命名为“寄生工程公司”,直接将包袱抛给了罗伯茨。

与此同时,马什正在考虑Proc Tech公司是否应该放弃制作Z80型计算机的计划。但为了取得Sol性能上的微小改进而放弃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看起来是十分不理智的。Sol已经大获成功,再说,马什相信软件远比处理器更重要。正因为有了软件,计算机才能运行起来,在当时,软件才是一台计算机不同于另一台计算机的关键所在。

就这样,马什冒出了一个想法:专为Sol编写程序——游戏、商业应用或随便什么程序都行,这或许可以提高这款机器的销量。不过,马什并没有找人专门为Sol编写软件,他耍起了心思,找人写了一套编程工具,这样用户就能更容易地为Sol编写软件了。毕竟,Proc Tech公司的客户大多数都是工程师,他们自己就能编写软件。

Proc Tech公司聘请了两名程序设计人员,他们是森尼韦尔市MicroTech公司的杰瑞·科克和保罗·格林菲尔德。他们两人曾为小型计算机开发过高级语言编译器。马什聘请他们的目的是编写一套编程工具,从而使用户能更方便地在Sol上编写、编辑、调试其他程序。英格拉姆将科克和格林菲尔德的工作成果开发成了“软件包一号”,这个软件包给Sol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使其摇身一变成为最简单的程序编写机器。

对共享文化的质疑

无论在硅谷还是在其他地方,软件的所有权都是个棘手的问题。Proc Tech公司是无论如何都支持软件共享的,其计算机发烧友出身的创始人曾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聚会上与参会的所有人交换过程序磁盘。曾参与创办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后来成了Proc Tech公司“杂务总管”(他的官方头衔)的戈登·弗伦奇极力主张开放制度,也就是说,他认为应对所有人免费传播软件代码和内部原理。弗伦奇希望外部的程序设计人员和外围设备制造商能够制造出可兼容的产品,并拓展市场。

与此同时,爱德华·罗伯茨及整个大型计算机与小型计算机行业所持的是与之相反的观点。罗伯茨等人认为软件应有所有权。但是,计算机发烧友正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带入整个行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支持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公开。公开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即公开机器有形部分的设计)在当时成为一种理想。另一种理想则是操作系统的公开。

然而,在一心支持软件共享的Proc Tech公司中,公开操作系统的想法却遭到反对。马什和英格拉姆主张这个特殊的组件应有所有权。事实上,Proc Tech公司早就有了自己的磁盘操作系统。他们从19岁的比尔·利维手中买下了PT-DOS操作系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科学馆里,利维基于加州大学的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的Unix操作系统开发出了PT-DOS。马什认为,比起CP/M,本身带有丰富工具的PT-DOS要好得多,CP/M就是一个除基础功能外什么都没有的操作系统。遗憾的是,由于所谓的“驱动器的惨败”,PT-DOS只能推迟入市的时间。

不兼容的格式

1976年,Sol发布。同时,磁盘驱动器的诞生挑起了一场颇为诱人的战争。虽然磁盘驱动器在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上广为应用,但将它们安装在微型计算机上却极为不易,费用高得令人咋舌。购买一台磁盘驱动器一般需要花费3500美元,甚至更高。所以,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某次晚间聚会上,当鲍勃·马伦在Diablo系统公司的合作伙伴乔治·康斯托克宣布他想要研发一款适用于微型计算机的磁盘驱动器时,马什立刻就被吸引了。康斯托克认为,一台配有控制器插件和软件的完整磁盘驱动器的销售价格可设在1000美元左右。

但是,Diablo系统公司当时尚未加入这个日益壮大的微型计算机工业。康斯托克觉得,只有与微型计算机公司进行周密的磋商,他的想法才有可能落实。于是,康斯托克向马什提出了合作意向。他建议,由Diablo系统公司设计驱动器的物理机制,使其能对磁盘读取和写入信息;由Proc Tech公司编写软件并研制S-100总线路板来控制驱动器。康斯托克还提议Proc Tech公司自行销售这款总线路板。

显然,磁盘驱动器注定要成为任何一种标准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工程师早已竞相开始研发带有软件和控制器插件的低成本磁盘驱动系统。舒加特公司的5.25英寸磁盘驱动器看来很诱人,却有一个缺点。IBM公司一贯使用的是8英寸的驱动器,并为这种设备制定了若干标准。但因为小尺寸的磁盘驱动器没有任何标准,所以没有人能保证,在一个品牌的机器上写入了信息的磁盘一定能在另一个品牌的机器上被读取。

格兰特和格林伯格那家曾与Proc Tech公司和费尔森斯坦共用一个车库的北极星公司,选择了舒加特公司的磁盘驱动器,并以不到800美元的价格出售。乔治·莫罗和加州工程师本·库珀借用了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的尤金·费舍尔的想法,开始研发相对低成本的8英寸磁盘驱动器。库珀大概是第一位为微型计算机成功研制出商用8英寸磁盘驱动器的人了。不久之后,莫罗也研制出了一块康斯托克所指的那种1000美元左右的驱动器。莫罗与数字研究公司及微软公司谈判,希望能随驱动器免费搭载CP/M和BASIC。莫罗和库珀都在继续研发磁盘产品,库珀还为微型计算机开发出了第一款硬盘控制器。

微型计算机迎来了磁盘存储时代,其中也包括硬盘存储。微型计算机由此向能“真正派上用场”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不过,磁盘存储系统的标准并没有应运而生。

此时,Proc Tech公司的磁盘驱动器研发计划命运多舛。Diablo系统公司在研发驱动器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放弃了这个项目,留下Proc Tech公司独立支撑。Proc Tech公司不得不继续研发控制器。马什和英格拉姆将Sol的磁盘驱动器子系统的价格提到1700美元,因为他们用Persci公司提供的一种较为昂贵的磁盘驱动器替代了Diablo系统公司的驱动器。这个价格太高了,更糟糕的是,这个磁盘驱动器并不总能正常运行。客户可以从库珀、莫罗和北极星公司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看得见风景的办公室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Proc Tech公司看起来仍是蒸蒸日上的。公司高管将盈利重新投入公司。费尔森斯坦就将自己分红投资到了公司的“社区存储器”项目。Proc Tech公司在埃默里维尔的雇员已经有85人,这个数目还不包括是顾问而非 雇员的费尔森斯坦,总部越来越拥挤了。于是,Proc Tech公司南迁至普莱斯顿的近郊区。新的办公场所拥有宽敞的行政套房,还有可以俯瞰硅谷的大窗户。

市场竞争仍然非常激烈。到1977年年底,Proc Tech公司发现自己已经跻身于一个更加正规的行业了。信息的开放式交换、不拘于形式的管理方式、理想主义的闪现,以及从行业萌芽期便很常见的缺乏项目详尽规划的现象此时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专业的管理方式应该自有它的优势。然而,除了以姆赛公司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计算机产品的主要用户、设计师和公司的总裁实质上都还仅限于计算机发烧友,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仍对这场正在进行的革命一无所知。

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到1977年年底,经营中的计算机公司以及计算机周边公司有苹果公司(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司很有潜力)、Exidy公司、以姆赛公司、数字微系统公司、阿尔法微系统公司、Commodore公司、中西部科学公司、GNAT公司、西南技术产品公司、MITS公司、技术设计实验室公司、矢量图形公司、Ithaca Audio公司、Heathkit公司、Cromemco公司、MOS科技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TEI公司、俄亥俄科学仪器公司、数字集团公司、Micromation公司、PolyMorphic公司、寄生工程公司、戈多布特工程公司、Radio Shack公司、Dynabyte公司、北极星公司、Morrow's Microstuf公司。当然了,还有Proc Tech公司。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强大的影响力仍旧一如既往。许多公司都位于旧金山湾区,且都与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建立了联系。俱乐部已初具壮大的规模,到1977年,俱乐部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参会成员。在最前面主持聚会的是费尔森斯坦。马什和Proc Tech公司的团队成员通常坐在墙边的位置。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他的门客,以及一些6502微处理器迷会坐在人群后面。《多布博士》的吉姆·沃伦坐在舞台左边距离最后面三个位置远的走廊边上,等“映射”环节开始后,他会起身向大家大谈他平日里听到的那些新闻和小道消息。而维护软件库的戈登·弗伦奇和编写俱乐部通讯刊的鲍勃·赖林总是坐在第一排。

1977年12月,赖林写道:“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最大的变化大概要数兴趣团体的发展了。年初的时候,唯有6800芯片的用户群会定期参加聚会。到了年底,除了6800芯片的用户群以外,还出现了P8用户群、北极星用户群、Sol用户协会和PET用户群。”此时,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聚会的与会人员(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并没有会员)有来自苹果公司、Cromemco公司、Commodore公司、计算机展览会、《多布博士》杂志、IBEX公司、Itty-Bitty Machine公司、M&R、高山硬件公司、马伦主板公司、北极星公司、《人民计算机公司》杂志、Proc Tech公司以及湾区各计算机商店的关键人物。其中以Proc Tech公司尤为出彩。马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梦想,他的公司看起来很了不起。

总线的易主

这些公司生产的大多数计算机或插件都要用上S-100总线。这是MITS公司为Altair设计的接口标准,“S-100”的命名权是罗杰·梅伦和鲍勃·马什在一趟横贯两个大陆的航班上硬生生地从爱德华·罗伯茨手上夺走的。不过,这个总线逐渐成了问题。不管这些公司看起来多么混乱无序,这种混乱无序都不及使用S-100总线造成的混乱状态。S-100总线是第三方线路板与Altair8080微处理器实现通信的渠道。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总线的工作原理不清晰,那所有与机器大脑的通信都是不可靠的。但MITS公司并不急于为这帮“寄生的”插件制造商公布总线的规格参数。

1977年年末,鲍勃·斯图尔特召集了一个会议,以求解决S-100总线的问题。作为一名光学和电子学顾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员,斯图尔特买了一台Altair,为之苦恼万分。斯图尔特召集了一帮微型计算机公司的总裁,其中包括Cromemco公司的哈里·加兰德、寄生工程公司的霍华德·富尔默、Micromation公司的本·库珀、后来将公司名改为“思维玩具”的乔治·莫罗。《字节》杂志的编辑卡尔·赫尔默斯也参加了那场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解决S-100总线存在的明显问题,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便各公司的插件能相互兼容。

加兰德向大家说明了他和梅伦屏蔽总线的优势,但莫罗认为,自己的方法更佳。与会者没有当场达成协议。斯图尔特提议,请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为在场的几个人成立一个官方标准制定小组,以制定一个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官方的总线标准。这一请求获得了批准,于是标准制定小组成立了。

新成立的微型计算机标准制定委员会邀请了爱德华·罗伯茨加入,但罗伯茨拒绝委派代表,甚至不愿直接回应。罗伯茨确实曾在报刊上说过,MITS公司应该享有定义总线的专有权。委员会便没有再理会他了。一开始,会议便与英特尔公司展开了争论,因为英特尔公司反对总线标准化。莫罗感觉英特尔公司不想要任何东西标准化,除非它自己来制定标准。不过,当委员会决定无论英特尔喜欢与否,仍要继续制定标准时,这家芯片制造商竟然默许了。

这帮人简直吃了熊心豹子胆!一伙计算机发烧友出身的毛头创业者就这样无视当时规模最大的微型计算机公司,还降服了业内领先的芯片制造商。真是天下奇闻!这帮人胆敢干出这等事,竟然还活着回来了。

尽管委员会对外团结一致,但它不能保证一定能制定出标准来。委员会的15名成员都是独断而固执的人,要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却各执己见,而且,这些意见通通都是正统而合理的。这些成员各拥有一款与将要制定的标准不兼容的产品。随着讨论的继续,罗杰·梅伦代表Cromemco公司参加了会议,阿尔法微系统公司也加入了。埃尔伍德·道格拉斯代表Proc Tech公司出席了会议,并断定标准与他正在设计的存储板不符。乔治·米勒德代表北极星公司发言。以姆赛公司也来了代表,阐述了以姆赛的官方立场,他们的立场与罗伯茨相似。委员会同样没有理会以姆赛公司的立场。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都认为,比起工程方面的训练,以姆赛公司对EST更为重视,因此对以姆赛的立场不予考虑。

有时候,委员会成员之间的相处并不十分融洽。他们会争论几个小时,谁也不肯退让半步。之后他们又回到各自的公司,和自家人讨论起如何对自己的产品做出让步,以求达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每次会议后,他们都会发现大家距离达成共识越来越近了。就这样,这帮富于创造、独断专行的人为了整个微型计算机领域的利益,一点一点地放下了自我的固有成见,也摒弃了任何短期的经济利益。

委员会打算用打游击的方式来推行总线的设计标准。在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行业中,总线的设计由总线设计师说了算。像总线这么复杂的东西,独立的公司不会重新设计。总线的定时参数和其他的设置皆是由总线设计师决定的。实际上,IBM公司和DEC公司就是这样做的。但是S-100的委员会成员深入研究了罗伯茨的总线,搞清了它的工作原理,将它的设计细化成碎片,然后采用了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独立新设计方案。这是普通人对专横的大公司的反抗,而MITS公司在此事中便是大公司的象征——虽然它的规模远远不及IBM公司和DEC公司。

革命就这样来了。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传统

那就是这个行业的起源。这个行业并非发端于得州仪器公司、IBM公司或仙童半导体公司,而是来自那些不安于现状且能以另一角度看事物的人。

——弗莱德·莫尔,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创始人

1979年,Proc Tech公司遭遇了大麻烦。由于面临Commodore公司和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威胁,马什和英格拉姆收支失衡;此外他们还因苹果公司的逐渐壮大而忧虑不已。因此,Proc Tech公司的产品线走向变得很不明朗,马什和英格拉姆犹豫不决,拿不准该生产什么产品。他们的忧虑就写在脸上。费尔森斯坦曾多次因商谈新产品的问题而拜访他们的办公室,但他们似乎无法确定任何一款新产品。最后,费尔森斯坦问:“嘿,你们到底想怎么样啊?!” 马什和英格拉姆回答说想看看费尔森斯坦有什么好主意。费尔森斯坦这才明白,原来他们真的没有任何产品计划。

雄厚的资金能给公司带来灵活性,而Proc Tech公司恰恰缺乏这种灵活性。而且,像比尔·米勒德一样,马什和英格拉姆这两位新手老板也患有“创业者症”。亚当·奥斯本曾和他们谈及接受注资的问题,但此时反而是投资者不愿再谈投资的问题了。Proc Tech公司没有再研发新产品,而在充斥着Z80型计算机的新世界,Sol已成了老气横秋的8080型老机器。

Sol过时了吗?那倒还不见得。只不过技术在迅速发展,Proc Tech公司手上却没有任何新产品作为筹码,前途未卜。当有意向的投资人向费尔森斯坦问起,Sol需要多大的投入方能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时,费尔森斯坦如实相告:“需要相当大的投入。”这句话还不如不说呢!

1979年5月14日,大灰狼来到普莱斯顿的工厂大门,本想看看有没有小白兔,结果里面一个人影也没有。原来Proc Tech公司已经用芯片清了账,跑去投资其他企业了。

有关Proc Tech公司失败的解释有很多:基础产品修改过多、过分依赖一种产品、未能研发出新产品、未能跟上技术发展等等。史蒂夫·东皮耶认为,Proc Tech公司过于关注内部发展,他们想先全盘解决内部问题再关注其他事务,就好像所有问题都是内部组织管理上的问题一样。Proc Tech公司也确实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据说,他们曾雇用一名全职员工专门在普莱斯顿的工厂负责重新安装电话机。

费尔森斯坦始终认为,Proc Tech公司这艘船之所以沉没,是因为它满是漏洞,而公司的管理层却存心要多凿一些漏洞似的。Proc Tech公司这艘船就是英格拉姆的办公桌,而英格拉姆实在是太爱拍桌子了。

Proc Tech公司在进行破产财产拍卖会时,寄生工程公司创始人霍华德·富尔默驱车前往普莱斯顿,他想最后看一眼这家倒闭的公司。穿过凋敝的大楼,走过马马虎虎搭建起来的小隔间,这一切都是公司走下坡路的象征,富尔默在楼顶上见到了一个只能勉强被称为“屋顶房”的套间。富尔默以前没去过那儿,但这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带有超大窗户的大房间,中间摆着英格拉姆的法式民俗办公桌。富尔默用眼角扫了扫整个房间,确认没有其他人在场,便走到那张办公桌前坐下了。好舒服的椅子啊!富尔默坐在椅子上往后仰,将两只脚搁在这张漂亮的办公桌上,透过窗户俯瞰硅谷,心满意足地呼出一口气。“我感觉自己好有钱,”富尔默嘟哝着,“一切都会好的。”

作为一家企业,Proc Tech公司最终彻底失败了,但和那些以某种能让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晕头转向的方式经营的公司一样,Proc Tech公司也曾对微型计算机工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久,这项工业的方向从发烧友导向转成了消费者导向。家家公司都在市场上圈定自己的地盘。到1979年,Cromemco公司已经以其装满结实耐用的插件、主要售给工程师和科学家的钢制方盒子闻名。矢量图形公司则在销售一种能用钥匙启动、一经启动便自动运行商业应用程序的商用机器。苹果公司的塑料外壳计算机是最早的游戏型机器。侵占小型计算机领域的则是阿尔法微系统公司,它提供了能支持好几个用户同时在线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在之后的几年里,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传统持续影响了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原则。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不仅对微型计算机的产生起了催化作用,还对它的持续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既然许多人已经买得起计算机了,那么计算机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成果,以便让硬件能适用于一般人。向大众普及计算机的威力是像费尔森斯坦这样的计算机革命者的梦想,但是还需要软件来助力。要想让微型计算机完成向个人计算机的转变,就必须有用户体验友好、功能强大、用户负担得起的程序,以及生产这种程序的手段。

新生的微型计算机工业需要一个软件工业。但软件工业还没形成,就出现了相当多的关于该工业的意见分歧,比如,程序代码应该是公开的还是私有的。

1强尼·卡森是一名节目主持人,曾主持过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著名脱口秀节目《今夜秀》。——译者注

2罗伯特议事规则:出自由亨利·马丁·罗伯特编撰并于1876年首次出版的《议事规则》。该书几经修改补充,于2011年发行了第11版。由于罗伯特的独特贡献,书名被公认为《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是:平衡、对领袖权力的制约、多数原则、辩论原则、集体的意志自由等。——译者注

3查克·叶格是一名退休的美国空军准将,获“王牌飞行员”的称号。——译者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