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絮语|垦荒,只有进行时

近日有机会与来自北大荒、共青城、大陈岛的垦荒精神传承人共话志愿垦荒的时代意义,感慨良多。

毛泽东主席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60多年前,新中国一代青年打造了改天换地的垦荒精神。斗转星移,垦荒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光辉的精神导引着光辉的实践,光辉的实践又反过来充实着光辉的精神。当我们回望垦荒者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垦荒壮举不是一时一事的简单书写。实际上,垦荒精神,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火炬传递;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爱国情怀的生动抒发;是一代又一代青年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引擎。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如果还有进取之意、上进之心的话,垦荒意志、开拓精神就须臾不可或缺。中外古今,难有例外。

垦荒精神展现的是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

房龙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的动物寻找食物的历史。饥饿一直是笼罩在人类头上的阴霾。新中国成立之初更是如此。当时国家粮食极其紧缺,那是一个年人均占有只有208公斤粮食的艰苦时代。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的选择。从1955年起,以杨华为代表的全国各地青年义无反顾,奔赴北大荒,开赴大陈岛,挺进鄱阳湖,把为国家多打粮食的爱国情怀,融入了他们全部的青春韶华。

当祖国需要屯垦戍边有生力量的时候,一声令下,来自大城市的青年纷纷告别繁华的都市,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在茫茫戈壁上,献出了无怨无悔的青春。

改革开放巨轮启动的时候,国家建设和发展急需大量人才,亿万青年立刻扑向了书籍的海洋。他们求知若渴,纷纷叩开图书馆,走进补习班。他们中有的通过高考走进高校的校园,更多的人则出入于夜大的课堂,在寻求知识的崎岖山路上开垦前行,奋力攀登,渴望用知识报效祖国。

深圳特区大开发的时候,一双又一双青年人的手,披荆斩棘,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渔村打造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现代化繁华都市,展示出了拓荒牛的精神风貌,成为新一代垦荒精神的典型代表。

而今,两个100年的蓝图已经绘就。一带一路的合作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战场上,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中,需要当代青年不断发扬老一代共青团员的垦荒精神,不断谱写出我与祖国共奋进的新时代篇章。

垦荒精神的本质是不畏艰难,英勇奋斗。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值得做的事都是难做的事。幸福不会从天降。投入垦荒的任何一种实践都与艰苦卓绝的奋斗不可分割。早在1957年,毛泽东主席就曾经告诫我们: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想法。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

一代又一代垦荒青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以“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情和志向,以“好男儿志在四方”“流汗流血不流泪”的勇气和坚强,扎根荒原,扎根边疆,用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一个又一个的“北大仓”和当地社会的富裕繁荣。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垦荒精神离不开开拓与创新。

时代在发展,发展靠创新。垦荒实践就是一张白纸绘蓝图,就是敢闯新路,敢为人先,要兼备拓荒牛的勇猛和开拓者的思维。垦荒精神需要不断赋予时代发展的新内涵。当代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生力军。新时代要求我们不光要懂得守成,更要重视不断出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可以冲破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垦荒精神离开了创新思维就可能原地踏步,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开拓创新离开了垦荒精神,就可能知难而退,甚至一事无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我们要把垦荒精神与开拓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成为垦荒精神的有力两翼。

新时代依然需要不老的垦荒精神。今天,当我们一起回顾可歌可泣的垦荒一代那令人骄傲的昨天的时候,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通过回望来路,认真把握今天,满怀信心面向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垦荒实践,只有进行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