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裁判文书有效公开,法治蓝皮书建议构建跨部门司法公开平台

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的一项举措,裁判文书上网率管控应有所加强。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司法制度发展报告(2019)》(下称《蓝皮书》)建议,对符合公开条件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全面公开,同时建立相应的文书自动纠错系统,不断提高公开的裁判文书质量。

加强裁判文书上网率管控

南都记者关注到,近年来,随着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的建设完善,法院司法公开平台体系初步建立。

《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各级法院裁判文书7953万篇,访问总量超过367亿次,用户覆盖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外文书公开平台;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各类案件535万件。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2021万件,公开率达99.57%,有效公开案件1566万件,有效公开率达77.49%。

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法院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规划,司法公开效果受到影响。

为此,《蓝皮书》建议,加强裁判文书上网率管控,对符合公开条件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全面公开,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强化。对裁判文书公开态势的分析研判;另一方面,强化裁判文书核查检验,建立相应的文书自动纠错系统,完善裁判文书质量的形式评查和实质评查机制,不断提高公开的裁判文书质量。

在执行信息公开方面,《蓝皮书》建议,应建立统一的公开流程标准,加大执行信息公开力度,拓展执行信息公开范围,推动不断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

构建跨部门协同司法公开平台

南都记者关注到,长期以来,我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监狱等部门都各自有独立的信息处理与流转系统,信息互通共享程度较低,也难以真正实现司法活动全流程、全覆盖公开。

近年来,因电子卷宗推广、部分地区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平台试点,“信息孤岛”正逐步被打破。

《蓝皮书》就此建议,应当构建公检法司等跨部门协同司法公开平台,实现司法活动全流程透明化,还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公开内容的相互检验,建立“反向倒逼”,促进公开准确性、全面性。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刘嫚 发自广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