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姐弟的方寸匠心 刀尖上的技艺传承 蛋壳里的毫厘惊艳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蛋只拳头大小,壳亦轻捏即碎。然只见刻刀上下翻飞,银针里外应和,风情即跃然壳上。”12月4日,记者来到成都锦里,陶蓉和弟弟陶新生正在小摊前进行蛋雕创作。摊位仅有3平方米,工作台上摆满了雕刻工具,展柜里摆放着形态各异的蛋雕和蛋壳画作品:不混芳尘的梅花、清新雅致的山水、苍韧有劲的书法、匠心独具的镂空几何……蛋壳上的图案精美别致、活灵活现,让人为之赞叹。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蛋壳雕绘技艺传承人陶蓉以刀代笔,将世间万物浓缩于薄如蝉翼的蛋壳之上,方寸之间雕梁画栋,让蛋壳焕发新生。今年52岁的她从事蛋雕30年,陶新生也已近20年。姐弟俩在非遗传承路上互相扶持、鼓励,将蛋雕艺术融入了生命。 陶新生的蛋雕作品《七律·长征》。摄影闫乃震 A 薄卵之上细雕琢 蛋雕技艺有乾坤 蛋雕艺术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每逢婚娶、庆宴、得子之时,为图吉祥如意赠送的红鸡蛋,便是蛋雕艺术的最初形态。描绘上花虫鸟兽图案的彩蛋,则是蛋雕的前身。如今,人们将各种禽蛋钻孔掏空,再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变成了具有欣赏价值的蛋雕艺术品。    “一花一世界”的蛋雕,一种是用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蛋壳上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另一种是选用质地较厚的蛋壳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 陶蓉。   姐弟俩先接触蛋雕的是陶蓉。她20岁左右受家人影响,对蛋雕产生兴趣,但当时并没有专门学习的地方,她便自己翻阅了许多古书、资料。“在《民间工艺美术大全》里,剪纸、蜀绣篇幅很大,而蛋雕只有短短的介绍。”陶蓉回忆道,想要做好蛋雕,最重要的是实践。那时,陶蓉经常到菜市场买鸡蛋,一买就是一大筐。家里堆了许多鸡蛋,她就将蛋清蛋黄取出来送给邻居,留下蛋壳作为练习材料。 陶新生。   “蛋雕看起来容易,其实步步惊心,要在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上刻图作画,就像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不留意就会粉身碎骨。”提起蛋雕,陶蓉滔滔不绝,“刚开始不知道弄碎了多少。一是手法不精,力度没有掌控好,一刀下去蛋壳粉身碎骨;二是雕到最后心急火燎,一不小心,功亏一篑。”她每天晚上六点开始练习,常常练到凌晨三、四点。2000年左右,弟弟陶新生从部队转业回到成都,在姐姐影响下,也踏上了蛋雕艺术传承之路。 B 传承人拿起电动刀 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太神奇了,可以在这么薄的蛋壳上刻画出这么生动的图案!”看着陶蓉凭借简单的工具,便在蛋壳方寸间雕刻出图案来,将平淡无奇的蛋壳变为艺术品,一群从未见过蛋雕技艺的游客一脸狐疑。    蛋雕的素材大到鸵鸟蛋,小到鹌鹑蛋,蛋的形状、大小、厚薄程度不同,手法和力道也会有所不同,而雕刻手法又分为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雕等十余种,经过选蛋、打孔、清液、构思、画样、刻轮廓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可能需要老手艺人经过一年的时间钻研,才能全部完成。”陶蓉介绍道。 陶蓉向来往的游客介绍蛋雕。 陶蓉、陶新生姐弟俩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在以前的技术上停滞不前,不愿接受新的技术,就难以突破创新。于是,姐弟俩将电动刀引进蛋雕创作里。经过刀尖打磨、调整转速,并在刀身上安装一个小开关,轻轻一按,莹润通透的蛋便随着机械声开始“变身”,不一会儿,一个有立体感、栩栩如生的蛋雕便制作完成。“画一只简笔画的小熊猫,如果用雕刀一点点地刻,需要半小时才能刻完,但若用现代化的电磨工具,则只需要三分钟。”陶新生介绍,但为了让雕刻更精美、逼真,遇到动物毛发类的,还是会换成手工雕刻。 “我们非遗传承人不能墨守成规,在我使用电磨工具创作时,有些游客会觉得失去了手工艺人传承的根本,但我觉得咱们需要摒弃狭隘的传承观念,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新技术。”陶蓉说,非遗传承人不能拒绝技术进步,要用新技术为非遗传承服务。 C 蛋雕作品别具匠心 中国非遗走出国门 蛋雕除了刀工外,还得靠创意。2001年,陶蓉突发奇想,用108枚鸡蛋雕刻出水浒108将。胡子、衣服、兵器等繁复细节,她雕得分毫不差。该系列代表作,陶蓉通过翻阅资料、临摹草稿等,用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作品一经展出,便获得了首届中国“三品会”一等奖。数十年蛋雕生涯中,姐弟俩从花鸟虫鱼到亭台仕女,从《红楼梦》到《水浒》,从诗词作品到山水美图……一件件精美蛋雕,承载的是一种“工匠”的精神力量。   陶蓉的得意作品《水浒》。   2018年6月26日,“中国非遗手工艺体验坊”活动在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陶蓉和陶新生应邀前往为外国友人授课,当地艺术家对蛋雕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同年12月19日,陶蓉应邀前往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非遗讲座,展现蛋壳画的独特魅力。“这些年,除了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国外,我们还致力于进社区、进校园,让传统手艺融入居民生活,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非遗文化。”陶蓉说道。    “以刀代笔,游刃薄卵!这是蛋雕艺术的绝活。”谈及未来,姐弟俩感慨道,由于蛋雕难度大,过程单调、枯燥,愿意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希望能找到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把蛋雕技艺传下去。 华西社区报记者 胡慧媛 摄影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蛋只拳头大小,壳亦轻捏即碎。然只见刻刀上下翻飞,银针里外应和,风情即跃然壳上。”12月4日,记者来到成都锦里,陶蓉和弟弟陶新生正在小摊前进行蛋雕创作。摊位仅有3平方米,工作台上摆满了雕刻工具,展柜里摆放着形态各异的蛋雕和蛋壳画作品:不混芳尘的梅花、清新雅致的山水、苍韧有劲的书法、匠心独具的镂空几何……蛋壳上的图案精美别致、活灵活现,让人为之赞叹。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蛋壳雕绘技艺传承人陶蓉以刀代笔,将世间万物浓缩于薄如蝉翼的蛋壳之上,方寸之间雕梁画栋,让蛋壳焕发新生。今年52岁的她从事蛋雕30年,陶新生也已近20年。姐弟俩在非遗传承路上互相扶持、鼓励,将蛋雕艺术融入了生命。

陶新生的蛋雕作品《七律·长征》。摄影闫乃震

A

薄卵之上细雕琢

蛋雕技艺有乾坤

蛋雕艺术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每逢婚娶、庆宴、得子之时,为图吉祥如意赠送的红鸡蛋,便是蛋雕艺术的最初形态。描绘上花虫鸟兽图案的彩蛋,则是蛋雕的前身。如今,人们将各种禽蛋钻孔掏空,再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变成了具有欣赏价值的蛋雕艺术品。

“一花一世界”的蛋雕,一种是用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蛋壳上雕刻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另一种是选用质地较厚的蛋壳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

陶蓉。  

姐弟俩先接触蛋雕的是陶蓉。她20岁左右受家人影响,对蛋雕产生兴趣,但当时并没有专门学习的地方,她便自己翻阅了许多古书、资料。“在《民间工艺美术大全》里,剪纸、蜀绣篇幅很大,而蛋雕只有短短的介绍。”陶蓉回忆道,想要做好蛋雕,最重要的是实践。那时,陶蓉经常到菜市场买鸡蛋,一买就是一大筐。家里堆了许多鸡蛋,她就将蛋清蛋黄取出来送给邻居,留下蛋壳作为练习材料。

陶新生。 

“蛋雕看起来容易,其实步步惊心,要在厚度不到1毫米的蛋壳上刻图作画,就像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不留意就会粉身碎骨。”提起蛋雕,陶蓉滔滔不绝,“刚开始不知道弄碎了多少。一是手法不精,力度没有掌控好,一刀下去蛋壳粉身碎骨;二是雕到最后心急火燎,一不小心,功亏一篑。”她每天晚上六点开始练习,常常练到凌晨三、四点。2000年左右,弟弟陶新生从部队转业回到成都,在姐姐影响下,也踏上了蛋雕艺术传承之路。

B

传承人拿起电动刀

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太神奇了,可以在这么薄的蛋壳上刻画出这么生动的图案!”看着陶蓉凭借简单的工具,便在蛋壳方寸间雕刻出图案来,将平淡无奇的蛋壳变为艺术品,一群从未见过蛋雕技艺的游客一脸狐疑。

蛋雕的素材大到鸵鸟蛋,小到鹌鹑蛋,蛋的形状、大小、厚薄程度不同,手法和力道也会有所不同,而雕刻手法又分为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雕等十余种,经过选蛋、打孔、清液、构思、画样、刻轮廓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可能需要老手艺人经过一年的时间钻研,才能全部完成。”陶蓉介绍道。

陶蓉向来往的游客介绍蛋雕。

陶蓉、陶新生姐弟俩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在以前的技术上停滞不前,不愿接受新的技术,就难以突破创新。于是,姐弟俩将电动刀引进蛋雕创作里。经过刀尖打磨、调整转速,并在刀身上安装一个小开关,轻轻一按,莹润通透的蛋便随着机械声开始“变身”,不一会儿,一个有立体感、栩栩如生的蛋雕便制作完成。“画一只简笔画的小熊猫,如果用雕刀一点点地刻,需要半小时才能刻完,但若用现代化的电磨工具,则只需要三分钟。”陶新生介绍,但为了让雕刻更精美、逼真,遇到动物毛发类的,还是会换成手工雕刻。

“我们非遗传承人不能墨守成规,在我使用电磨工具创作时,有些游客会觉得失去了手工艺人传承的根本,但我觉得咱们需要摒弃狭隘的传承观念,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新技术。”陶蓉说,非遗传承人不能拒绝技术进步,要用新技术为非遗传承服务。

C

蛋雕作品别具匠心

中国非遗走出国门

蛋雕除了刀工外,还得靠创意。2001年,陶蓉突发奇想,用108枚鸡蛋雕刻出水浒108将。胡子、衣服、兵器等繁复细节,她雕得分毫不差。该系列代表作,陶蓉通过翻阅资料、临摹草稿等,用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作品一经展出,便获得了首届中国“三品会”一等奖。数十年蛋雕生涯中,姐弟俩从花鸟虫鱼到亭台仕女,从《红楼梦》到《水浒》,从诗词作品到山水美图……一件件精美蛋雕,承载的是一种“工匠”的精神力量。

陶蓉的得意作品《水浒》。

2018年6月26日,“中国非遗手工艺体验坊”活动在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陶蓉和陶新生应邀前往为外国友人授课,当地艺术家对蛋雕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同年12月19日,陶蓉应邀前往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非遗讲座,展现蛋壳画的独特魅力。“这些年,除了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国外,我们还致力于进社区、进校园,让传统手艺融入居民生活,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非遗文化。”陶蓉说道。

“以刀代笔,游刃薄卵!这是蛋雕艺术的绝活。”谈及未来,姐弟俩感慨道,由于蛋雕难度大,过程单调、枯燥,愿意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希望能找到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把蛋雕技艺传下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