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职业精神!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容易变得感时伤怀和莫名感动。慢慢变得在理性与感性中摇摇摆摆、左右来回。我在观看《中国机长》时,第一次流出泪水是扮演乘务长袁泉在不明危机到来时所说出来安慰乘客的话,再一次热泪盈眶是航班安全着陆后。安静状态下一个人的默默流泪,是触动心灵的。

两次打动我的因素都是职业精神的体现。早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记录片出来的时候,流行一个“工匠精神”的词。无论是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或是《中国机长》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精神,都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里表达过一种观点,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种信任的互联。他甚至举了例子来解释,比如乘坐高铁,乘客出了票钱,就会坚信车次会把自己安全、准时的带到目的地。《中国机长》里,在航班遭遇不明危机时,每个人优先想到的是自己怎么平安。就在那一瞬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体系即将崩塌。乘务长带领乘务员,稳住了乘客的情绪,没至于暴发类似重庆乘客殴打司机公交车坠江的恶性事件,为机组团队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无干扰的自救环境。

真是应了那句“no zuo nodie”。人有时候,就是把自己给活活作死。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没有选择的。只能够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专业的人,比如生病的时候求医问诊,比如遭遇火灾要消防救助……

《中国机长》,单纯从电影层面来看,自然有很多正面宣扬、商业利益的考量。从拍摄题材来说,我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萨利机长》。汤姆·汉克斯的演绎,真是把一部人性、庭审的剧情片推动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我在《中国机长》里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专业、职业的精神表现。

一架航班的失联,牵动的是119名乘客和全体机组人员的生命脉动,背后是涉及塔台、空管、部队、消防、医护、新闻等的应急预案系统。更多我觉得是国家的应急体系的完善。这不止是机组人员的职业精神体现,而是所有相关联的专业价值展现。每一个岗位背后的人,都是责任的承载,甚至是生命相托。

与之同时,也是乘客自己救了自己——是他们把信任给了机组人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