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林足球》,拍个足球电影这么难?贝利曾出演却反响极差

足球是当今最受欢迎的运动,也是最戏剧化的运动。然而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太多成功的关于足球电影化的作品,Thesefootballtimes盘点了一些较为经典的足球电影,其中包括了贝利曾经出演的《胜利大逃亡》,并呼吁电影产业是时候拍出一部伟大的足球电影了。此外,虽然《少林足球》不在原作者片单中,但是无法这部电影的经典,不过该片的主题更多倾向于小人物传奇而非足球。

斯托克城的传奇教练托尼·沃丁顿曾把足球称为“工人的芭蕾舞”,这是对贝利脚下“美丽比赛”的完美称赞:每周六下午一场融合了勇气、技巧和纯粹的戏剧性的演出。富人阶层有他们的芭蕾,而我们有我们的足球。因此,多年来,足球本可以为电影制作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这款运动在大屏幕上的表现却很糟糕。

拍电影的贝利

在干净利落的纪录片和成熟的剧情片之间存在着很微妙的区别。过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纪录片诞生,因为拍摄一个事件并配上适当的解说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任务,而一个好的编导可以为震撼人心的结尾增添许多巧妙的装饰。

最伟大的足球纪录片是《Goal!》,1966年世界杯的官方纪录片。它是由布莱恩·格兰维尔(Brian Glanville)编剧,奈杰尔·帕特里克(Nigel Patrick)旁白,并以绚丽的色彩为这项运动提供了诗意的视角。而紧随其后的是2010年上映的《都灵之夜》,讲述了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英格兰国家队的失败以及与西德队点球大战的故事。虽然它抓住了足球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但是也更加强调了它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要知道在这之前,“足球”在英国是个肮脏的字眼,代表了一项非常不优雅的运动。

时至今日,英格兰仍然盛行足球流氓

而对于电影制作人来说,真正的挑战是要从头开始进行长篇叙事。而不可避免的,他们要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找一个不会踢球的演员还是一个不会演戏的足球运动员?于是令人不安的妥协随之而来,结果也往往喜忧参半。在2000年的电影《贝斯特》中,约翰·林奇扮演了任性的天才乔治·贝斯特。然而,除了一个共同的阿尔斯特遗产,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部电影拍摄时,林奇年近40岁,与瘦削、年轻、在1963年加入了曼联的一队贝斯特毫无相似之处。近景拍摄下的林奇运球结合了历史档案镜头,结果是完全没有说服力。显然,这个演员更适合贝斯特的后半生,而不是从头开始的一个包罗万象的人生故事。导演组没有意识到让一个年轻演员在银幕上变老有多容易,反过来却根本不起作用。

完全不像贝斯特

2009年的《该死的联队》是根据大卫·皮斯(David Peace)一本极具争议的书改编的。书中记录了上个世纪70年代布莱恩·克劳夫(Brian Clough)在利兹为期44天的短暂执教生涯,并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他早年的生活。克拉夫家族严正地否认这本书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约翰尼·贾尔斯甚至以诽谤罪起诉出版商,后来庭外和解。很简单,这本书是伪装成事实的小说。

换了呈现方式后后,电影对克劳夫的刻画更加忠实还原。迈克尔·辛(Michael Sheen)在这个角色中表现出色,完美地诠释了他的风度和气质。此外,电影中足球比赛的镜头相当不错,斯蒂芬·格雷厄姆(Stephen Graham)被选为好斗的利兹联队队长比利·布莱姆纳(Billy Bremner)。提摩西·斯波(Timothy Spall)饰演的助理彼得·泰勒(Peter Taylor)从选角上也十分有灵性。

该死的联队剧照,可以为索尔斯克亚拍一个同名续集?

虽然严格的讲,1982年上映的《世界杯往事(The World Cup: A Captain's Tale )》是为电视放映制作的电影,但是它是足球应当如何在屏幕上呈现的一个良好范例。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联赛的西奥克兰在1909年的第一次“世界杯”胜利。丹尼斯·沃特曼在影片中扮演的俱乐部队长鲍勃·琼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沃特曼年轻时就是一个不错的球员,经常为自己的球队打比赛。他顺理成章地从队中买下了一些演员伙伴。效果很明显,因为演员们已经习惯了一起踢球,而比赛的场景也很精彩,因为他们拍摄了一场真实的足球比赛。

至今人们也不清楚为什么西奥克兰会被邀请参加由企业家托马斯·利普顿创办的锦标赛。因为当时的联赛冠军纽卡斯尔就在他们的毗邻,随着时间流逝这将成为一个永远迷人的谜。西奥克兰加入了由分别来自意大利、德国和瑞士的四支球队组成的淘汰赛,最终在决赛以2-0击败了温特队。两年后,他们在决赛中6-1大胜尤文图斯,重现了这一壮举。电影展现了那些来自矿业社区的工人特有的谦逊,在把自己写进历史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

世界杯往事剧照

还有,《伯尔尼的奇迹》(2003年)讲述了西德在1954年世界杯上意外获胜的震撼故事。影片的中心人物是马蒂厄斯,一个在战后西德长大的小男孩。他和当地的足球英雄赫尔穆特·拉恩(Helmut Rahn)成了朋友。

《伯尔尼奇迹》剧照

故事中,男孩的父亲理查德(Richard)从东线战场归来,11年的牢狱生活给他留下了累累伤痕,他努力与这个世界抗争。当西德在比赛中取得不太可能的进展时,父子俩开始走近对方。得知拉恩将在决赛对阵匈牙利的比赛中首发出场后,马蒂厄斯和理查德将前往瑞士观看比赛。电影拍摄精美,完美地捕捉了足球的语言。此外,这是自二战以来德国首次参加世界杯,标志着德国复兴的开始。随着球队克服重重困难,这样的传奇故事对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还有一些电影很少或根本没有足球动作场面,但仍被归类为足球类电影的一部分。它们成了研究这项运动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例如,《极度狂热》(2004)记录了尼克·霍恩比(Nick Hornby)一生对阿森纳的痴迷,以及球队如何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霍恩比把足球看作是他人生起起伏伏的象征和隐喻。故事在1988/89赛季达到高潮,当时阿森纳在安菲尔德对阵利物浦。枪手需要一场两个净胜球的比赛赢得联赛冠军。在伤停补时阶段以1-0领先的情况下,迈克尔·托马斯攻入一球,这让球迷们欣喜若狂。然后霍恩比的热情感染了他最亲近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女朋友、母亲和朋友们都沉浸在同一种兴奋的浪潮中,这变成了一种更真实的观影体验,因为它是如此真实,就像我们看球时的体验。

然而,一些电影却以牺牲现实为代价,把拍摄艺术的带到了令人眩晕的高度。以《胜利大逃亡》(1981年)为例,这部电影滑稽可笑,却极具娱乐性。虽然讲述了一个完全没有逻辑或理由的情节,但重量级的演员阵容挽救它的可信度。战俘们踢着足球来打发时间是一回事,但如果把他们送到巴黎去与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在比赛日踢一场球?这根本不会发生,更糟糕的是,屏幕上有两名德国军官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在剧本中承认剧情荒谬可能会让人耳目一新,但这只是让观众觉得自己完全是个白痴。

在这部电影中,那些不用踢球的演员都表现得很好。例如,马克斯·冯·赛多和丹尼尔·马西都是这部作品的优秀主角。但是职业球员们的角色却十分荒谬。是的,他们招募了足球名宿博比·穆尔(Bobby Moore)、迈克·萨莫比(Mike Summerbee)、奥西·阿迪尼斯(Ossie Ardiles)和独一无二的贝利(Pele),但他们在屏幕上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电影中的球王

通常,只要镜头一转,穆尔就显得呆若木鸡。即使在连续播放的画面里,他也显得僵硬和笨拙。迈克尔·凯恩扮演西汉姆联的球员约翰·科尔比。而凯恩当时已经48岁且至少超重了2英石。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出演守门员和教练哈奇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更好的选择。原因在于他们需要史泰龙来在美国推销这部电影,所以把他放在球门线上更有意义。当时,许多美国人并不习惯球在脚下,而对手握球感到更加自然。即便如此,这也不能解释电影中哈奇的转变,他一度不知道该站在哪个角落,虽然在下半场,他扑出了点球。

电影中的史泰龙

小球队伊普斯维奇那一年肯定缺少一次夏季巡回赛,因为他们整个球队都参与了这部电影。

更糟糕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二战中臭名昭著的死亡比赛改编的。当乌克兰被德国占领时,基辅迪纳摩的球员组成了一个名为FC Start的球队。他们引起了纳粹占领者的注意,并坚持让他们与自己的球队Flakelf比赛。最终Start以5-3获胜,但是据谣言和苏联的宣传,整个首发阵容因为敢于打败纳粹而被枪毙。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团队成员都挺过了战争,但足球却成了宣传工具。

这才是约翰·休斯顿应该导演的电影,而不是《胜利大逃亡》这样的影片。关于这场死亡比赛的书籍、文章和纪录片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英文电影问世。这说明了好莱坞拍错了故事,毕竟,还有一座金矿等着被拍成电影。作为一部足球电影,《胜利大逃亡》仍然引人注目,但这一事实也确实说明了足球和电影两大IP结合的分量:是时候让电影产业大赚一笔,拍出一部真正伟大的足球电影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