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寄生虫病害越来越严重,很多寄生虫没有什么特效药

在鱼的病害中,寄生虫病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大多数寄生虫在自然水体中并不对鱼类产生明显的威胁。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就会引起寄生虫大量侵入宿主而导致寄生虫病的暴发,给渔业生产带来损失。

一,以往对鱼类寄生虫病的认识:简单好治

在鱼病防治方面,有养殖户普遍认为寄生虫病与细菌病、病毒病相比,简单好治,实则这可能是一种误区。

认为鱼类寄生虫病"简单好治",究其缘由是如下见解:

一是寄生虫病通过一台普通的显微镜就能轻松地看到,能准确鉴别出病原体,对症下药就解决问题了;而细菌病的病菌则复杂得多,需要在实验室无菌室分离、培养,才可能鉴别。

二是寄生虫与细菌病的病菌相比较,后者易变异,容易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三是两者相比,细菌病的病菌繁殖发展的速度比寄生虫快得多。

总之,细菌病病情发展的速度比寄生虫病要快,细菌病复杂的程度和治疗难度比寄生虫病要大得多。

一般来说,由于鱼类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因寄生虫病而造成较大的死鱼损失的情况不多见,所以在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病防治轻视寄生虫病是个普遍现象。

(显微镜下的车轮虫)

二,目前治疗鱼类寄生虫病的现状:良莠共存

现状一: 鱼类寄生虫病害有效治疗药物的欠缺

现在渔药市场上,一些被用于寄生虫病治疗的药物投入几十年,至今一直还在使用,其病原体的耐药性大大增强。如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治疗车轮虫,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研发出来,一直沿用至今。刚开始使用时,硫酸铜治疗车轮虫效果很好,但随着车轮虫对其耐药性逐步增强,

原来的剂量治疗效果大减,如果提高硫酸铜施药剂量,则又可能损及鱼类。

由于渔药研发工作的欠缺,渔药研发跟不上渔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寄生虫病药物的研发工作更是薄弱,养殖生产中将一些化工产品和兽药、农药简单搬来作为寄生虫病防治药物来使用。如硫酸锌、甲醛溶液、高锰酸钾、硫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菊酯类、辛硫磷、晶体敌百虫等,虽然一些化工产品和兽药农药作为渔药得到认可,但掩盖不了渔药研发工作的欠缺。有些养殖户甚至将人用药物直接搬来作为鱼药使用,如人用的肠虫清原来还拿来治疗鱼类肠道寄生虫。

原来治疗一些寄生虫病(如小瓜虫、车轮虫等)疗效比较好的药品,如硝酸亚汞等,现在被列为禁药不准使用,其替代药物现又欠缺,或替代药物需要进一步研发完善。

为什么小瓜虫病、车轮虫病作为养殖生产中顽疾难以治愈,就在于其替代药物的缺失。特别是这两种寄生虫病对鮰鱼、草鱼等养殖鱼类的苗种阶段危害非常大。如鮰鱼鱼苗患上小瓜虫病,若不能采取相应正确的措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消费的需求,近年来兴起的名优养殖品种及一些无鳞鱼类养殖,渔药的缺乏在这些鱼类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因为常用的寄生虫类杀虫剂往往对这些名优鱼类是敏感的,治疗剂量往往难以掌握,也往往导致鱼类大量中毒死亡。

(鱼鲺)

现状二: 寄生虫病害防治出现的问题

1、渔药市场良莠共存。其中不泛有贴牌假冒生产的鱼药,还有饲料批准文号套用在渔药上,当然,"贴牌"和"套用"只是假冒并不代表渔药不行,甚至也有真正的伪劣假药,那才是真正的坑人。

2、鱼病诊治缺乏有效手段。目前鱼病诊治多是依经验凭肉眼感观(养鱼者),很多养鱼者鱼病诊治的设施设备大不了有个显微镜,更别谈什么水质分析仪等等,大多数养鱼者根本没有鱼病诊治的设备。

3、鱼病诊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鱼病诊治目前由三个"人群"构成:

(1)养鱼者:很多养鱼户在鱼病诊治上,多是依经验凭肉眼感观。

(2)经营渔药从业者:个体经营渔药店的从业者也有很大比例并非是水产专业人才。

(3)厂家技术员或业务员:鱼药厂和饲料厂为了推广销售自已的产品,则会派出聘用的技术员或业务员,不定期到销售区的养殖区域巡诊,但多是理论丰富可能并没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甚至还有很多业务员根本不懂水产养殖,只是每天在微信群、QQ群里狂轰滥炸的发广告而已,令人厌恶。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总的说来是鱼病诊治人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有可能会出现对鱼病的漏诊或误诊,不能正确鉴别鱼病种类,更别谈对症下药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了,有时还会造成药害事故,有时则会对鱼药的效果产生质疑。

(寄生在鳃上的中华鳋)

现状三: 开具渔药处方时恐惹其祸其药物剂量偏保守

即使正确鉴别出寄生虫或鱼病,一些渔药技术人员开具处方时其药物剂量也是偏保守的。因为,近几年池塘水体环境缓冲度大大降低,易变难控制;养殖鱼类免疫力和抗病力也大大降低,施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问题,一旦造成大量的死鱼损失,渔药技术人员就麻烦了。

一些养殖户对于病理发展过程缺乏正确的甚至最起码的认识都没有,在病害初期、发展期施药都有可能造成施药后死鱼增加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渔药技术人员都会被埋怨、责怪。所以,渔药技术人员人员开具处方时,其药物剂量一般是偏保守的,鱼病能否治住,疗效好不好,这都是次要的,不能出问题,才是渔药技术人员考虑的首要问题。

(显微镜下的三代虫)

三,鱼越来越难养,鱼类的药物残留越来越高!

现在,现实情况是治疗鱼寄生虫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多年来杀虫药物研发力量薄弱,有效的杀虫药物欠缺,寄生虫病原体对现有的药物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等因素,过多过滥的施药,不仅提高了施药成本,还会污染水质环境,使养殖的鱼类体内药物残留超标。一些寄生虫病往往成了久拖久治不愈、反反复复的顽疾,此时,如果加上继发性病菌感染,使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对症下药,采取正确措施,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养殖生产中滥施药物和施药成本的提高,普遍都与寄生虫病害相关联。

现在,养殖生产的施药成本大大提高,从而提升了整个养鱼的成本。很多人普遍认为鱼越来越难养了,而广大消费者则又普遍认为养殖鱼类的药物残留也越来越高了。时不时的曝出水产品药残超标或违规使用禁用药物,让本己微利的水产业者唏嘘不已。

上述对鱼类寄生虫病也包含对整个鱼病病害防治的种种现状,值得大家深思和思考!

文章来源:智慧养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