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的焦虑,其实你也有

前几天,一篇关于李佳琦的报道火了,题目是《一个人变成算法,又想回到人》。

李佳琦的经历常被解读成一种励志鸡汤:出身平凡,不懈努力,改写命运。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27岁男孩的屏幕形象,和我们的消费习惯一样,都是一种被互联网算法筛选塑造的结果。

2017年,淘宝直播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主播们全在研究被淘宝推荐的诀窍,大家试探着把一切归结为“算法”——在算法的认知下,他们觉得直播时间越久越好。李佳琦不例外,迎合算法,接住了平台的流量,并为此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

李佳琦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异化一个人的典型代表。人能够把自己变成某种非人的东西,实现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却要付出极大的精神痛苦和代价。他也在困惑,自己到底将成为谁。在这背后,是李佳琦对未来的焦虑。

焦虑成为普遍的情感,从最早的“丧文化”“逃离北上广”,到“假装生活”“佛系青年”“同龄人抛弃”“报复性熬夜”“成年人崩溃”,无一例外地在渲染制造“焦虑”。贩卖焦虑,是一场情感宣泄,更是当下社会人面临的精神亚健康。

企鹅智库对全国范围内25-45岁、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核心白领网民,进行了抽样调研,撰写发布了《中国白领网民生活&消费调查报告》。“焦虑”、“疲倦”是白领网民认为最符合自己当前状态的两个词汇。

“年轻人听罗振宇,跟老年人吃保健品,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意思就是他们都在利用听众的“焦虑感”而已。

急剧发展的社会,碎片化的社交网络切割了中国年轻人的生活,这是一个焦虑层出不穷的时代。

焦虑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感觉,我们都曾经历过。

比如眼下,再过20多天2019年就要过去了,很多人频频回顾,今年目标完成了吗,梦想实现了吗?并没有,我们会变得焦虑。

去医院检查,没拿到结果时,我们会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害怕患上什么不治之症。

儿女远行,或者父母外出,没有及时报平安,我们会坐卧不安,担心发生了什么意外。

人们在不同的年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焦虑,没有哪个人会和焦虑彻底无缘。

但所有焦虑,缘起又都是一致的,都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担心、忧虑、紧张和恐惧。

我们是不会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感到焦虑的,只会感到遗憾、后悔或者羞愧。

面对焦虑,有些人选择对抗,这是出于对焦虑的误解。

如何正确认识焦虑?

由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主编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作为最基本的情绪反应,焦虑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认为,我们所有的感觉都是正常的,这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部分,让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碰到的状况。

适当的焦虑能唤起我们的保护意识和战斗精神,未雨绸缪。

心理动力学派和存在主义的部分理论将焦虑视为一种成长的动力。中年危机、社会孤立、死亡焦虑都有它有价值的部分。

比如荣格认为中年危机能让一个人有机会去整合内外资源,成为一个真正像自己的人。人到中年很多责任完成到一定程度,可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没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焦虑的感觉浮现,这种危机感也就油然而生。

阿德勒认为社会孤立的焦虑感能让个体发挥更多的社会兴趣,投入到更多的社会关系当中,成为一个对关系投入的人。比如很多体验或学习心理咨询的同学都是因为自己的重要社会关系上遇到一些问题,促使他们学习和发生改变。从这种意义上讲,焦虑可以成为转变的契机。

但是如果焦虑过了头,我们就会被焦虑淹没,想法不受控住,严重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草木皆兵,感到烦躁,易怒,疲惫,虚弱和无助。持续地暴露在压力或者焦虑的环境中不仅无助于成功,更会损害个体身心健康。严重的可能会患上焦虑症。

你焦虑吗?

焦虑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还会有身体反应。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有一些非常典型的身体表现,有时甚至还没有感觉到焦虑时,身体信号就会先表现出来。

《生活中的心理学》这本书作者列举了几种身体表现。

肌肉紧张

经常感觉到背、肩、四肢或面部肌肉紧张疼痛。

睡眠不好

经常失眠,因过度焦虑而难以入睡,一醒来就焦虑,做不到什么也不想,焦虑的想法总是挥之不去。

身心疲惫

持续的焦虑带来的疲惫感不仅是心理上的,更是身体上的,这也是越来越多焦虑症患者就诊的原因。

紧张,感觉非常兴奋或筋疲力尽

除了肌肉紧张,很多人还感觉身体内部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感,就像一股气在身体内翻腾。这种感觉很不好,很多人因此痛苦得动弹不得。

其他身体反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每个焦虑者的身体反应也不尽相同。有些人感到心跳加快和呼吸困难,有些人有下咽困难、肠胀气等问题,还有些人眩晕、发麻、阵热潮红……

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是焦虑的主要表现,它能够反映存在人内心深处但自己不愿面对和接受的感受。比如,一个总是想要掌控一切的人不能接受迟到或自己并没有期望中那样完美。焦虑使人无法接受不确定性,有人可能会自责或责怪他人,有人面对让自己焦虑的烦恼和情境时则会发怒。

如何克服焦虑?

即便焦虑如此普遍,正确认识焦虑,我们仍能通过自己的办法克服它,在由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主编的《生活中的心理学》中,作者提到了几种克服焦虑的办法。

01. 改变认知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并非真的是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而是认知出现了异常。不同的认知会使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感受,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我们之所以焦虑、痛苦是因为存在引发这些情绪的非理性、不合理的信念。改变认知就可以改变我们的主观感受,进而改变行为。

所以,只要能改变认知,就可以消除我们内心的焦虑。

当然,改变认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喊口号、灌鸡汤、讲道理就能实现的。它是内心深处的一场革命,需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案例和练习。

02. 学会管理压力

焦虑常常和压力有关。人们经常认为压力是危险或有害的,其实是因为词语的滥用使得压力失去了它的本意。压力本身只是对一种情况做出的反应。

当人以适当的方式面对遇到的压力时,就处在良性的压力之下。也就说明人对情况的分析合理、生物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适度、采取的行动适当。良性的压力能让我们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

03. 学会放松身体,改变情绪

焦虑时,身体也常处于警惕状态,就像没必要时也满负荷运转的机器。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调节身体反应,有些简单易行,如放松和体育锻炼,游泳、走路、慢跑或骑车对了解和控制情绪很有帮助。

放松和冥想既能够舒缓身体,也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焦虑情绪。学会面对并接受之前习惯性逃避的情况能逐渐减少焦虑,这点与治疗恐惧症的方法类似。

大家面对的是差不多的环境,有的人有人因为焦虑而更有动力努力提升,持续行动,变得越来越好。有人因为焦虑而烦躁做什么都不专注,无法投入,陷入恶性循环;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时刻,焦虑不会完全消失,我们可能需要一次次爱上它,但在处理焦虑的过程中,你也一次比一次变得更具有抵抗力、更强大,与焦虑共处,焦虑才能滋养成长。

作者简介: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及畅销书作家,法国认知行为疗法先驱人物,首度将正念冥想法引入精神治疗领域。同时,他还在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多门心理学及临床治疗课程,目前在巴黎圣安娜精神院工作。他著有多本心理畅销书,每本在法国的销量都超过10万册,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0余种外国文字,畅销世界各地。作品主要有《恰如其分的自尊》《自我疗愈心理学》《幸福生活的秘密》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