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容忍“问题少年”成为某些人的赚钱工具

得到社会关爱和规范干预,是“问题少年”的最好归宿。

近日,记者探访成都“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简称成都“嘉年华”),发现许多“问题少年”被父母送进这家机构。但该机构并没有从事学生训练、食堂、留宿的资质,其经营范围是休闲、健身服务、心理咨询、销售健身器材。在这里,以学生管学生,以问题少年治问题少年,形成了一个全封闭式的、层层欺压的管理空间,“问题少年”非但没有被拯救,反而被推向深渊。

该机构学员受到的折磨远超外人想象。他们除了每天需要绕180米的操场跑步60圈外,还会受到很多体能惩罚。比如,老生可以给新生随意“加体能”,而最普遍的“加体能”是蛙跳、下蹲、高抬腿、展腹跳、俯卧撑各50个,250个为一组。一旦犯错,就要加两组。一名学员三天时间就被罚做六万八千个体能,其中包括两万个下蹲。有老生坦言,“我就是被折磨过来的,所以我喜欢折磨别人。”“折磨新生不会觉得愧疚,是一种快乐。”

在此间,“问题少年”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身心还会受到极大伤害。有学员因精神受到打击,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更多学员则留下了抹不去的心理阴影,他们害怕与人接触、晚上做恶梦、更加叛逆甚至憎恨父母等。问题普遍变得更加严重。

同一个人以同样方式,却能让机构改头换面存在多年,这让人难以理解。“嘉年华”负责人“潘晓阳”曾是一名教师,真名为潘昌全,而“嘉年华”的前身则是成都市维尔彬青少年教育咨询中心。早在2009年2月,就有三名“问题少年”因不堪忍受“维尔彬”的虐待出逃,当时郫县教育、工商、公安部门对“维尔彬”开展调查和整改。此后,潘昌全注销了该公司,并注册了“嘉年华”,继续招收学员。

从“维尔彬”到“嘉年华”,在没有办学资质的情况下,潘昌全之所以能坚持十余年,与他行事狡猾、善于换马甲、化名经商等因素有关。

更要看到,该机构的全封闭式管理起到了掩盖行径的作用。在“维尔彬”,曾有几名学员从厨房偷出菜刀,与教官们僵持良久。在“嘉年华”也曾发生过一次“暴动”,该机构对外封闭之严可见一斑。并且,学员寄出的信被教官扣押、机构拒绝家长见到孩子等现象说明,这个机构已成为与外界隔绝的孤岛。可以想象,这些学员多么希望外界了解内部情况,然后再来解救他们,但封闭式管理让他们失去这一机会。

类似机构在过去比较普遍,如今,教育咨询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界线越来越清晰,网瘾也被界定为疾病等,社会的进步使这类现象呈现出减少趋势,在此背景下,再次曝光的类似做法,就显得格外惹眼,需要法律给予更严厉的惩罚。得到社会关爱和规范干预,是“问题少年”的最好归宿,即使做不到这一点,起码不能再容忍他们被当成赚钱工具。 □秋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