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村发现团队:发现乡村问题,探寻乡村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强国一代的大学生,能为更加有治理效能的制度做些什么,能为马克思所说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做些什么呢?中南大学有这样一支社会实践团队,他们奔走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与田间地头的农民打交道,与政府机关里的公务员打交道,为新时代的农村治理贡献着大学生的力量和智慧——他们就是中南大学的湘村发现团队。

该团队组建于2018年3月,由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晓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五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一年多以来,该团队一直以乡村地区的红白理事会为研究对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红白喜事对对于中国人而言意义非凡,无论是汇聚亲友,还是保持生活的仪式感,承续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不可或缺。人情礼俗是维系农村社会关系的纽带,礼尚往来是中华传统的薪火相承。但近年来,农村人情消费名目渐多、周期渐短、数额渐高,村民为了有面子地处理好人情关系,不得不为“面子均衡”不断买“人情单”,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对此,“红白理事会”这支身份亦官亦民,负责规范和劝导农村地区红白喜事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

岳阳市随处可见的“移风易俗”宣传标语。

一则来自中纪委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报道,引起了湘村发现团队成员的关注,报道中指出,某村村民文志松为给儿子筹办婚礼,购置了四万多元的鞭炮,预备搭设120多个拱门,预计花销超过十万元,而该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到一万六千元,在中国农村这样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许多普通家庭在操办红白喜事和参加人情往来的过程中苦不堪言。然而,在红白理事会的文件规定和上门劝导下,中纪委报道中的主人公文志松改变了观念,简办了一场新婚礼。红白理事会在其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引起了这群大学生的浓厚兴趣。于是,他们走进岳阳市与长沙县对红白理事会的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

说到田野调查,其实它所指代的范围很广,并不仅仅局限于在田间地头里,而是说只要调查者走出书斋,进入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去,就已经在“田野”中了——最开始湘村发现团队的成员对对此充满了期待,结果发现进入到真正的田野中去是要吃很多苦的,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诸如提问、记录、整理、归档之类的操作细则确实很容易学会,但当他们需要和一个跟自己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一个群体打交道时,他们在课堂上学会的技术性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合理运用了,而需要学会灵活变通。比如说,湖南十里不同音,有很多地区的方言听不懂,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请当地的朋友长辈帮忙当翻译,虽然这种情况加大了整理录音稿、转录成文字的难度,但也确保了调研的有效性;再比如说,作为“村外人”,大学生们在进入村庄进行实地调研时总需要一个“村里人”来指引,通常情况下这个人都是村里干部,这就很可能造成村民迫于压力“报喜不报忧”,显得形势一片大好,这时一手资料明显就不够真实可靠,所以为了获取真相,他们学会了避开村干部,偷偷地前往村民家中进行调研甚至二次调研……就这样,这群大学生努力克服了“方言关”“眼见不一定为实关”之后,才真正进入了“田野”,对红白理事会及其工作机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某镇工会主席为湘村发现团队介绍红白理事会。

在调研过程中,湘村发现团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耐心回答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细致地介绍治陋工作的整体情况,甚至亲自带领调研小组去到公墓山进行参观讲解、引荐团队去到红白喜事简办的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在了解到这是一支来自中南大学的大学生团队后,多地政府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我们接待了很多来学习的政府部门,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大学生对我们的工作感兴趣,十分期待你们的调研能为我们红白理事会制度的推行带来更好的推动作用!”这让团队成员更有动力去做好调研。

他们也在一次次田野调查中明白了做课题研究,不应该是呆在屋子里闷着头苦想设立问题,而应该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总结下来就是两句话,第一,要保持好奇心,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第二,要打开思维,灵活而不要拘束。他们的选题并不是一开始就拍脑袋决定的或者是一群人坐在屋子里开个会讨论出来的,而是在调研的过程中一点点探索,最后经过多次打磨而最终选定的。这样的过程虽然漫长,但是十分必要。

为了使得团队的调研成果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湘村发现团队积极参加了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取得了国家级及省级立项。他们及时将调研转化成学术成果,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完成了调研报告《有温度的制度如何炼成:新时代再造乡土中国的制度逻辑和策略选择——来自湘北Y市108村红白理事会的经验》,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南大学“升华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让中南大学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中脱颖而出,时隔十二年再次捧得“优胜杯”。

相比奖项的多寡和荣誉的高低,湘村发现团队的成员更在意的是,在经历了调研的苦,品尝了写作的累,感受了比赛的激烈竞争之后,他们心中留下了对社会更朴实的关怀和对学术更深沉的爱。正如他们的指导教师胡晓副教授常说的,“仰望星空时觉得自己是尘埃,脚踏实地后就有了情怀。学术本来也不是一门职业,而是审美和关怀的志趣。”他们深知中国人的根脉是乡土性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湘村发现团队也一定会时刻谨记着“发现乡村问题,探寻乡村逻辑”的使命,怀揣着一份对土地的热忱,始终行走在田野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