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广告不怕被告?是谁给了底气

据中国之声报道,最近,手机和电脑上的弹窗广告问题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很多广告不仅仅是弹窗,还“霸屏”——想看的网页被遮挡、想买的商品被隐藏,甚至很多广告页面都是低俗色情的内容,让人不堪其扰。还不仅是觉得麻烦、尴尬那么简单,部分弹窗广告甚至还存在着木马植入、信息诈骗、强制消费等安全隐患。

广告泛滥,其实并非某一个平台的独有现象。比如,在电视等传统媒介平台上,曾经也不乏字幕广告、浮标式、挂角式广告等影响正常观看电视的情况发生。只不过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了广告泛滥的主战场。其中,弹窗广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对于弹窗广告,大多数人都深受其扰。可以说,在如今的互联网上,弹窗广告基本上做到了“见缝插针”,莫名其妙出现在用户面前,不断地“弹弹弹”,影响了正常上网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当中的隐患多多,比较明显的就包括低俗色情内容在广告上肆意呈现,这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会产生相对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可不警惕。

《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但从现实体验来说,一般我们上网时会从不同页面弹出不少弹窗广告,其中很多广告的关闭按钮很不好找,即便找到了,点击后不仅广告没有关闭,还弹出了具体的广告页面。这些细节,显然都与相关法律规定相悖。

此外,这类弹窗广告,已经在现实中形成了完整的灰色产业链,甚至成了行业潜规则。据中国之声报道,投放广告5000元,就能获得百万次的曝光。这样来看,相对于其他广告的费用来说,弹窗广告的“性价比”不可谓不高。

还有相关弹窗广告推销人员直言,对于弹窗广告不怕被告,网上到处都是广告,也告不过来。这样的说法,也讽刺了当下互联网的广告生态,涉嫌非法牟利的弹窗广告已经到了不惧惩戒的地步,令人细思恐极。

种种迹象不仅折射出了弹窗广告泛滥的现实,更凸出了弹窗广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尤其是在弹窗广告“不怕被告”的情境下,进一步说明,监管不能再放纵下去。

其实,早在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就曾召开“整治网络弹窗”专题座谈会,专项研究治理网络弹窗乱象,启动了“整治网络弹窗”专项行动。但从目前的网络弹窗乱象来看,这样的整治行动还有待加强。不仅要强化整治力度,还应形成一整套的整治监管机制,实现全面常态有效化。让弹窗广告不能不怕告,更不能想弹就弹,随意弹之。

同时,也不能光靠主管部门一家发力,相关的网络运营商和软件方等,都需要具有对用户负责的基本意识,强化行业自律,逐渐缩小弹窗广告的越轨空间,还互联网一片清朗。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默城

编辑 赵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