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在嘴上,未来在脚下

红旗汽车品牌复兴在路上

红旗汽车最新销量数据显示,1-11月红旗累积销量为88020辆,同比增长211%。从8月开始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若12月继续破万,则全年销量将超过10万。作为自主品牌的鼻祖,红旗轿车几经沉浮,复兴红旗轿车是中国一汽多年的夙愿,也是头等战略。从目前的销量看,似乎初见成效,前景向好。

去年,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提出了未来15年销量目标,从2020年的10万辆到2035年的50万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行情,这个目标很是宏大。

针对这个目标,中国一汽对红旗进行品牌重塑。首先是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中国式新高尚精致主义”概念。在品牌传播上降低姿态,追赶年轻化潮流,通过更加感性、时尚的营销方式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同时提升产品更新速度,优化产品结构,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从以前的礼宾用车、领导用车向民间私用转变。其中,红旗H5是目前最热销车型,占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其次为SUV红旗HS5,约占总销量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推出了纯电动SUV红旗E-HS3。根据规划,到2020年将推出包括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在内的13款车型。

红旗,作为中国早期汽车工业的见证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情怀。现在就看一汽在这么多年的合资经验中有没有积累起必要的技术,打造出品质可靠的产品。只要品质可靠,价格合理,消费者想必还是会报以善意,并给予祝福的。

点评:风雨几度春秋,浮沉壮志未酬。前行莫问前程,耕耘必将丰收。

爱驰汽车计划进军韩国市场

爱驰汽车计划于2020年在韩国销售旗下首款纯电动SUV爱驰U5,已于近日与韩国汽车经销商Prime Automobile签署合作协议。Prime Automobile主营业务涵盖国际高端汽车品牌在韩国的汽车销售、二手车业务、专业租赁、汽车金融和售后服务等,曾推进多个进口汽车品牌在韩国本土的发展。

爱驰汽车成立于2017年2月,目前尚未有车型正式上市,据悉其旗下首款量产车型爱驰U5或将于12月19日正式上市,补贴后预售价区间为19.79-30.21万元。爱驰U5是一款纯电动中型SUV,官方公布的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3km。2020年该车除在韩国销售外还将在欧洲上市。

近些年,韩国汽车工业也确立了以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能汽车为核心的战略规划。韩国政府在《2030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中,提出2030年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等环保汽车在新车中的占比将达到33%。作为第一家在韩销售汽车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爱驰汽车面临着机会。不过,韩国民众普遍更加认同本土品牌,其次是欧美品牌,这给爱驰汽车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上个月,同样还没有量产车型的拜腾汽车获得美国加州的经销商许可,希望在特斯拉的主场有所作为。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这些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导致了在中国本土的进展缓慢,还是因为在中国市场丧失了先机而寄希望于尽早开拓海外市场呢?不论是那种情况,可以肯定的是,剩下的时间越来越紧迫。

点评:爱驰向何处,异域天地宽。奈何时不待,爱弛或一叹。

汽车市场预测比拼

2018年,国内车市出现2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中汽协在2019年初预测,当年汽车市场销量将与2018年基本持平。不过,历史自有其轨迹,2019年继续下行,销量连续16个月同比下滑。今年前10个月,国内汽车销量共计2065.2万辆,同比下滑9.7%。近日中汽协专家表示按目前的数据推测,今年全年销量将同比下降10%左右。

国际上不同的机构也对汽车市场做出了预测。德国汽车研究中心预测明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将再次下降,德国和美国的汽车销量将分别下降4%和3%,而中国汽车销量会温和下降1.5%至2040万辆,此后将触底反弹,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支撑力量,销量将在2025年加速增长达到2540万辆。

惠誉国际评级和标准普尔则预测低迷会持续到2021年,电气化生产和研发成本、重组成本、行业竞争和贸易摩擦都是会阻碍增长的不利因素。

点评:未来何去何从,结局是喜是忧?待我掐指一算,对错没人追究。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意见稿出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规划》指出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政策的补贴必将退出,实际上该规划中并没有提到补贴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信号。

该规划提出“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即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规划同时对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作了说明。“电动化”的核心是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网联化”的核心是通过现代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人-车-路-云之间的互联。“智能化”核心是安全、高效的汽车生产运行方式变革,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共享化”的核心是汽车消费方式的变革,包括分时租赁、网约车和综合出行服务等业态。

新能源汽车的后补贴时代很快就会到来,随着外资在电动化战略方面的推进和落地,自主品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主要依靠个体消费的造车新势力,压力更是非同一般,亟需快速找到盈利之道。

点评:铁笔银钩三纵横,四化已开方便门。扶君上马一程后,八仙过海显其能。

宝沃汽车魔性广告惹争议

最近宝沃汽车的一则名为《好·贵》的魔性广告引发了不少批评。广告声称:“79%航母级钢材,贵!终身质保,贵!贵才能好,好才能贵。”反复出现的“好”和“贵”让人想起了若干年前的“羊羊羊”广告,大概广告的操盘者是所谓“超级符号”理论的信奉者,试图通过魔性广告强行将“好”、“贵”这样的标签和抱我汽车捆绑起来。

且不说贵的东西不一定好,好的东西也不一定贵,单说“79%航母级钢材”这一卖点就有点蒙混过关的企图,据专业人士指出所谓79%是高强度钢的总占比,其中能达到航母级别的只有19%。如此说来这则广告是不是有虚假宣传的嫌疑呢?不过,这种避重就轻、以偏概全的做法向来就是营销广告的法宝之一。只是,在汽车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会有消费者吃这一套么?

数据显示,10月份宝沃汽车三款车型批发销量仅为3130辆,同比下滑6%,环比下滑5%。但愿这魔性的广告不会成为企业自说自话的哀歌。

点评:魔性广告巧如簧,自嗨洗脑略癫狂。倘若产品败絮质,金玉成空作黄粱。

下沉市场大有可为

近期,58同镇发布《下沉市场汽车消费趋势报告》,对下沉市场的汽车消费现状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

该报告的调查对象年龄主要位于21-50岁之间,其中最多的是31-40岁的中青年,占比35.29%。58.23%的受访者家庭已拥有汽车,车辆价位多在10万元以下,SUV车型占比48.98%。

报告显示,46.83%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1年内有看车购车打算。影响购车决策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车辆性能、车辆油耗和车辆空间及舒适度,而单纯的价格优势不再是最重要的刺激因素。未来,单纯的价格战将越来越难以为继,提升品质才是出路所在。

在品牌倾向方面,大众品牌以44.50%的占比深受下沉市场消费者喜爱,其次是丰田、奥迪、本田等品牌。

在车辆类型上,48.98%的下沉市场用户偏爱SUV,MPV的受欢迎程度也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数据。下沉市场二胎家庭占比较高,41.94%的受访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因此对车辆的空间需求较多。

对于车辆本身,下沉市场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性能,必须实用、可靠,其次才是外观、油耗、性价比,安全性也是重要考虑因素,90.86%的受访者关心车辆安全配置。最喜欢的车身颜色是白色,占比达41.74%。

关于新能源汽车,73.98%的受访者更倾向于购买混合动力车辆,倾向于购买纯电动车的比例仅有19.66%。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北汽五大国产厂商的新能源车型认知度较高,这和厂商的销量大体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换购和增购已成为下沉市场的主要购车需求,现有车主的置换车辆价格区间从5-10万元向10-15万元集中。预计下沉市场的汽车置换需求将在2年内集中爆发。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能否推出品质过硬的高端车型以及贴心的服务来挽留原有的客户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这批消费的主力人群将投入以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的怀抱。

点评:下沉寡言似无声,消费给力有精神。自主品牌莫轻视,看好自家后院门。

长安新能源引入四家战略投资者

近日,长安汽车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长安新能源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引入重庆长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南京润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承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重庆南方工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4家地方国资背景战略投资者;四个股东分别拟增资10亿元、10亿元、7.4亿元、1亿元,共28.4亿元。增资后,长安新能源注册资本将由9900万元增至约2.02亿元,长安汽车持有长安新能源的股权比例将由100%稀释到48.95%,长安新能源变为联营企业。

长安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面临较大亏损。据长安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长安新能源2018年成立至今,亏损超过8亿元。在销量方面,2019年长安汽车新能源前10个月累计销量仅3.2万辆。广州车展期间,长安新能源发布新产品E-Pro以及概念车E-Rock,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累计投入100亿元,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合理的产品结构。因此,引入新的投资势在必行。

从增资后的股权结构看,虽然长安汽车丧失了绝对控制权,但依然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资金可能不用发愁了,不过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出成绩还要下一番苦功。

点评:匹马单枪运不来,以和为贵能生财。产品根基若不固,只恐覆辙百事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