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最大,形制最高钟鼓楼,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中轴北端

钟鼓楼是每一个历史古城的标配,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有西安的钟鼓楼。而北京的钟鼓楼,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若不是因为去后海的路上偶然遇到,恐怕至今也不会知道。北京鼓楼和一般庙里的左右对峙的晨钟暮鼓不一样,是南北相对,处于古都的中轴线北端。北京的钟鼓楼是城市建造史上形制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处钟鼓楼,更是古都的标志建筑之一。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的钟鼓楼是元明清三代北京的报时中心,气势宏伟、壮观巍峨的建筑更是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力量、智慧和胸怀。

近五十米高的钟楼又被称为“谯楼”,下筑砖石上封琉璃黑瓦,古朴又不失庄严。古都的钟楼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设计,就是天井、声道及传声融为一体内部结构,非常完美的增强了扩音、共鸣、传声的功能,不亏为三朝京畿报时重地。二楼的古钟高五米多,直径三米有余,壁厚更是达到了二十多厘米,全重60余吨,当之无愧的古钟之王。钟声响起之时,声音雄厚“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钟楼现在没有单独售票的地方,买票要去鼓楼。

鼓楼在钟楼之南,和钟楼一样都是初建于元代,红墙黄瓦、砖木结构与对面的灰暗色调的钟楼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鼓楼气势雄伟,又添皇家风范。相对于钟楼,鼓楼的命运算是多灾多难,四建三毁,我们现在看到的鼓楼明嘉靖年间的第三次复建。鼓楼高46.7米,两层结构,二楼原有主鼓25面,现仅余清末残鼓一面。残鼓表面有数道划痕,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刺刀所划。

钟鼓楼之间是是一个广场,去的时候有不少踢毽子锻炼身体的。似乎相对于其他的景点,钟鼓楼显的更具有生活气息。钟鼓楼与四周的老北京胡同、四合院更是孕育了独特的京味市井文化。就是现在走在钟楼四周,欣赏着百年古迹时耳边还会飘来几句京味浓郁的家长里短。作家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钟鼓楼》,也是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讲述的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附近四合院的发生的故事,宛若一篇文字版的京味《清明上河图》。而老北京钟鼓楼更是有着独特的文艺范,“魔岩三杰””何勇的摇滚《钟鼓楼》:“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做饭,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更是唱出了几代人的老北京记忆。而从钟鼓楼附近的四合院也走出了不少摇滚歌手,他们大多就在不远处的后海静吧唱歌。

钟鼓楼的门票其实很是很亲民的,鼓楼二十、钟楼十五,通票三十元。我去的时候分开的钟鼓楼只有一个买票的地方,在鼓楼的北门。钟鼓楼离什刹海历史古街区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还是步行。作为古都的标志建筑之一,钟鼓楼真的适合去逛逛。看看百年古建,听听京味海侃,老北京的市井生活一览无余。

我是来游四方,一直,在路上。图文原创,若盗必究,欢迎喜欢旅行的朋友和我一起行走五湖四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