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是最美的西域,师从赵望云先生-西域风情画派开创者徐庶之

从古至今很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都出现在画家们的笔下,画家们的创作赋予了这些山水更多的意义和内涵。然而祖国这么大,大多画家能描绘的只是那几处,很多地方优美的风光由于路途实在遥远或者干脆不属于中原而导致其被画家们所忽视。今天出场的这位画家就是徐庶之,他是少有的将目光放在西域的画家,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新疆的优美风光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徐庶之开创了西域风情画派,同时他还是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师从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先生。

徐庶之1922年9月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1946年24岁的徐庶之开始学画,后从师赵望云。1949年后任职于西安西北文联美术工作委员会,50年代到新疆,在博物馆、新疆画院从事美术创作。他是著名国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先后任职于西北文化部,西北画报社,新疆画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展览馆、博物馆、新疆画院等单位 。

徐庶之比较出名的作品有《驼铃敲碎万山秋》、《 天山幽境万马腾跃》、《烹茶图》等,他的《春耕组画》于1956年获全国青年美展奖。还出版了《天山南北集》、《徐庶之画集》等作品集。他的作品最动人的是在于他对笔下的事物倾注的感情,小编认为这也是一幅作品能不能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古人云:"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通过徐庶之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新疆的风土人情的热爱。

徐庶之为了创作经历了许多艰辛。他初到新疆时,以顽强的精神克服生活习惯不同、民族语言不通的困难。一开始他不会说当地语言,于是只能通过用手比划进行交流。在南疆的柯尔克孜民族居住区生活的半年里,画了数百张速写,通过绘画与群众建立了感情。此后,他在农村建立了生活基地,经常到民族地区去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在新疆,他的足迹走遍了吐鲁番盆地、阿尔泰山林、帕米尔高原、苏巴什古城、塔里木沙漠、伊犁河谷,积累数千张生活速写。

经过四十年对山水画的探索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新疆的了解不断加深,作为长安画派一员徐庶之开创了一个名为西域风情的新画派。他的画风古拙而朴茂清新,充满生活意味,把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与新疆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在他的画上很难找到对大师们的笔痕墨迹的借鉴,也无画谱气,不同于传统的传统山水画。他的西域风情画派在题材和画法上都有所创新。

直到现在,徐庶之的作品仍然被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藏画,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并在美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