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可变“金山银山”

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多项工业遗产入选,从而引发公众对我省工业遗址保护的关注。

从“被遗忘的角落”到成为热门话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并不仅仅是中国话题。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提出,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吉林作为中国最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理应走在全国最前列,这既是文明价值传续的理所应当,更是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促进文创旅游产业、实现振兴发展的势在必行。

然而,若想让工业遗产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名片”并非易事,对记录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信息、承载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利用,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对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及其在工业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意义、作用等的认识统一起来,然后才能根据保护的规模、范围、利用的方式等,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模式。

事实上,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范例国内外都有,如德国鲁尔煤矿工业区就借助遗产保护利用实现转型升级,成为著名的现代花园工业区。而在我国,像北京的798艺术区,就被视作中国“工业遗产转型的成功样本”。把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和利用,既保留了遗产,也保护了资源;既修复了生态,又留下珍贵记忆,可谓多赢之举,因为工业遗产华丽转身后,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不仅为城市增添新景,有助于生态保护,还可以成为教育后人的一个重要场所。

可见,多数工业遗产并非累赘,仍然是一座座“富矿”,不仅记载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记录了我国早期工人吃苦耐劳的群像,刻录着中国人不畏劳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智慧和精神。由此,工业遗产华丽转身可变“金山银山”,传承了独特的城市发展文脉,可以助力城市提升软实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