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深受营销号恶意攻击之害

可以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对黑公关行为特征进行识别,精准打击传播路径。

新京报讯(记者 王春蕊)近日,据新华社报道,最近黑公关事件屡屡发生,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方面已经成为重灾区,像美团、腾讯、拼多多、360等等这些企业都发生过遭受到黑公关的一些报道。另外,有营销号最近被发现为了卖理财课“涮”鲁迅,其还在一些新媒体平台以极其粗俗的标题和语言攻击百度等知名企业。

这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而且大量虚假宣传损害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声誉,甚至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形成了困扰。因此,为什么民营企业深受攻击之害,如何对待营销号的恶意攻击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民企不正当竞争,部分营销号纵容攻击

如今,诸多民企已成为营销号恶意攻击的重灾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孟威表示,随着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壮大,民营企业的话题非常容易引起人们关注,有些自媒体会在利益驱使下,做一些不怀好意的文章,对民营企业进行恶意攻击。

孟威也指出,同时也有一些民营企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抬高自己而抹黑对方,主动示好水军或者黑公关的团队,制造一些新闻,从而操纵民意、操纵舆论,对民营企业造成舆论伤害。

北京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晨瑜认为民营企业有时候容易被一些人盯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我们的部分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瑕疵,很容易被自媒体盯上;第二,来自于一些竞争对手,利用黑公关进行恶意竞争;第三,来自于部分自媒体的一些营销号,为网络公关的客户发帖,抹黑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

自媒体营销号乱象,影响民企健康发展

全国工商联政策研究室主任林泽炎指出,民营企业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当下有很多自媒体,不顾客观规律和历史逻辑,时不时抛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尤其是黑公关现象已经占据了60%,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某些营销号借用名人消费、传播虚假信息,对民营企业进行敲诈勒索封口费,已经成为压垮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科技+刑事手段”打击违法营销号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指出,可以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对黑公关行为特征进行识别,精准打击传播路径。

朱巍认为某些黑稿、营销号所为已经违反了法律。民事手段旷日持久,而且很容易被一些自媒体利用再炒作。企业可以利用刑事手段解决这类问题,比如敲诈勒索罪、损害商业信誉罪、传播虚假信息罪等等,都有法律具体的规定,可以直接用于这个事件。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律评论人刘昌松指出,要形成治理的组织和机构,制定一些规范,对一些不正当行为进行制裁。同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一些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打击自媒体营销号乱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