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东:华盛顿游戏规则难改写

尽管选举中众多候选人大多谴责华尔街,但上台后的实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不得不反映华尔街的偏好。

最近,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百亿富豪迈克尔·布隆伯格正式宣布参加美国总统选举,而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则于近日直言因筹款困难公开宣布退选。一系列事件引发人们对金钱或政治捐款与美国大选关系的关注,“金钱政治”这个美国政治游戏规则,会因为富豪更多参与竞选而被改写吗?

首先,政治捐款是美国历届总统大选的关键因素。以过往经验来看,参与大选极其耗钱,候选人很难以自身财力支撑其整个选举进程。他们必须提出各种能够吸引公民或机构进行政治捐款的主张。筹钱能力和表现,的确是衡量候选人能否在选举中获胜的重要指标。依靠不同资金支持的获胜者,通常又会采取明显有利于资助者的政策,这就带来政治被金钱绑架的客观现状。

尽管选举中众多候选人大多谴责华尔街,但上台后的实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不得不反映华尔街的偏好。政治捐款和政策筹划与实施之间,是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大致也并未改变此状况。

其次,政治捐款对选举的强影响,直接导致决策者难以解决草根阶层迫切关心的问题。频繁选举的确可以透彻暴露出美国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草根阶层通常也寄希望于胜出的候选人,能够以雷厉风行的实际政策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草根阶层关心的收入不平等、社会文化鸿沟、少数族裔权利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基本而言依然故我。相反,庞大军工集团和华尔街代表的大投行与跨国公司,却始终是受政策关照的核心群体。

这也是美国过去数十年中对外战争始终不断,经济发展红利仅仅是被少数群体收获,以至于草根阶层对美国政治“造反”,两党中极端派人物大行其道的关键缘由。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人们都很清楚,但就是无法落实为解决问题的共识性行动。政治捐款深度卷入选举进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草根阶层与决策本身之间持久的隔离。这已远离了美国先辈们制度设计初衷。

第三,政治捐款扭曲了美国自诩的“民主”政治文化。美国的选举本身很“自由”,但政治捐款的强力卷入导致美国政治很难“民主”。政治捐款者们通过其资助的智库、媒体、游说团体深刻影响着选举进程以及美国核心政治生态,以至于塑造出了华盛顿“封闭政治”的名声。反映大多数公众诉求的理性、前瞻性主张尽管可以在选举中尽情表达,但很难建设性付诸实践,而落实为政策的诸多主张又实际被证明带有强烈的分裂性和破坏性。

冷战结束以来,在对俄、中东、阿富汗、伊核等诸多议题的政策酝酿之中,曾经存在许多极具积极意义的主张,可惜的是美国决策者做出的基本都是最终导致更多冲突与对抗的政策选择。是满足美国大多数民众合理诉求,还是迎合提供政治捐款的大企业与特殊利益团体的要求,华盛顿实际政策选择往往证明是后者。可以说,当下的美国政治圈盛行的文化如此奇特,以至于其习惯性屏蔽真正合乎自身民众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建设性诉求,已然成为了一种传统。

布隆伯格是公认的富豪,有强大筹钱竞选的实力。他很可能会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中走得更远一些,但在当下美国政治文化中,即使赢得初选以及随后的大选,他也难以改变导致美国内外政策具有破坏性的宿命。(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