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炎帝、黄帝、蚩尤和红山文化

在五千多年前的传说时代,北亚大地暴发了第一场大战,是炎帝、黄帝、蚩尤三巨头之间发生的。虽为传说,后记文献种种,又有红山文化和考古印证,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个人将学习笔记刊载于下:

炎帝,号神农氏,

关于炎帝、黄帝、蚩尤按古人的习俗,可以是部族名称,也可以是个人名字。在这里的说法,炎帝是主持农经的职务,当事人叫做榆冈。

炎帝号神农氏,“神农王天下,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五万里。” “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阳阳谷,西至三尾,莫不服从充其化”(《竹书纪年》沈注)莫非王土,就要喝令诸侯。煮盐的风沙氏“不用命”、“补、遂二国也不恭。乃伐补、遂而万国定。”(《路史》后记卷三)。蚩尤也在反抗者之列,炎帝榆冈不能制。蚩尤率兵出羊水登九淖“伐炎帝榆冈于空桑”(晋西北)榆冈逃到逐鹿。“蚩尤乃逐帝,争于逐鹿之阿,九隅无余”就是蚩尤取得胜利,夺下九隅所有领土。

炎帝请黄帝联手(炎帝和黄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开始了炎帝、黄帝和蚩尤的大战。这是人类在北亚大地第一次大战。

黄帝,名曰轩辕 号有熊氏,

那个时期,各地方头领势力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制服。黄帝轩辕起兵,众诸侯相应服从。黄帝得助,他又有熊、罴、貔、貅、shu、虎六部之众。是三巨头当中最有实力的力量。他和炎帝发生阪泉之战,三战而打败炎帝。

黄帝应炎帝之约,于逐鹿之野杀蚩尤。有说黄帝不及蚩尤,请应龙帮助,仍不抵蚩尤,请女魃,女魃自天而降,杀死蚩尤。其后女魃到处骚扰,黄帝请女魃回到了北方。黄帝尊天子岱宗,他“北逐荤粥”,在生活上过着“”迁徙往来无常处“日子。

蚩尤,

蚩尤原是“炎帝之裔“就是为炎帝隶属,据《越绝书》记载,说少昊在西方,”蚩尤佐之“,我们知道,黄帝有两个儿子,传长子少昊继位,少昊又传侄子,昌意之子颛顼帝继位。又有黄帝和炎帝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就是说在黄帝、炎帝、蚩尤、少昊、颛顼这个血统和隶属关系里,都不是陌生,更没有谁是古怪稀奇。历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哪一个胜者,都不会允许把句子倒过来。蚩尤或人或部族之称,《山海经》传说里,说蚩尤”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铜头啖石,飞空走险“ ”耳鬓如剑戟,头有角“ ”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作大雾“ ”纵大风雨“等。都是不切合实际。所说牛首人身,可见今天的北地仍留有影迹。今天那戴着兽角的翻毛皮帽,穿着蒙古人叫做”搭克“的翻毛外套,与描绘的蚩尤形象无异。传说蚩尤能够驱风使雾,不过他掌握气候变化规律而运用罢了。读到“史记”记载的“黄帝北逐荤粥”和北地现有的影像,十分脱切。

历史有记载,说“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以金“就是以铜器的意思。“古籍多处记载蚩尤的冶炼技术发达,《太平御览》说蚩尤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尸子》说“造冶者蚩尤也”。时势造英雄,蚩尤还是被赶出了这个圈子,叫做黄帝“北逐荤粥”,他是北去了,叫做败北。

关于《史记》记载黄帝的主要内容,我都用引号做了标注,他因为这是对黄帝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1、黄帝号有熊氏,红山文化北方游牧游猎民族都有尊熊的

民俗。

2、黄帝“教熊、熊、罴、貔、貅、shu、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里的意思,应该是黄帝的六个部落名称。

从他的有熊氏和从这里的六部,可以表现与游牧游猎民族的

关联。

3、黄帝 “迁徙往来无常处“ 这是游牧生活的写照。

4、关于黄帝、颛顼帝的语言

徐江伟先生是研究语言学的,他在《血色曙光 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一书里,关于黄帝的语言说法似乎有道理。黄帝的孙子是颛顼帝,颛顼帝用的历法叫做《颛顼历》,传说为黄帝始作,颛顼帝修改,至帝尧完善而成。此历法沿用几千年,直到汉武帝用过70多年,朝廷才修改历法。新历法叫做《太初历》。

《太初历》中的专有名词以例原封不动的承袭了《颛顼历》。《史记》有记载:

第一年 焉逢摄提格 太初元年

第二年 瑞蒙单阏 二年

第三年 游非执徐 三年

第四年 疆梧大荒落 四年

第一年 徒维敦祥 天汉元年

第二年 祝犁协洽 二年

第三年 商横涒滩 三年

第四年 昭阳作鄂 四年

… …

这些古怪的专有名称来自三皇五帝时代,也就是颛顼和他的祖父黄帝说的话。这是阿尔泰语言,单阏 就是单于( 阏,是于的异写字)或是指单于和他的阏氏即匈奴语言的君主和正妻夫人。知晓这些,可以了解三皇五帝所用的语言。说黄帝是那个时代的成吉思汗、忽必烈,意义也在这里。

说到这里,回头看看红山文化,说它是“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色彩的文化”。令人可信。

有人说黄帝就是那个时代的成吉思汗、忽必烈——他们都是由北到南的君王。战争是无情的,尤其荒蛮的远古时代。由于处在冷兵器的战争,死的人不是很多,倒是很惨烈。

关于红山文化

上个世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对锦州西砂锅屯洞穴的发掘,以及1935年日本人滨田耕作对赤峰红山后的发掘,揭开了中国最为古老的红山文化序幕。红山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红山文化地区发现的兴隆洼文化,经碳14测定,是公元前6000年到5000年的文化,就是说距今已是8000多年的时间了。

国外不肯承认中国文化5000年传统,只认可有文字记载的商代算起的3000多年。红山文化的发现,可以事实为证,彻底颠覆这样的理论。同时,改变了原来认为中国文化,只发祥在黄河流域,长江下游的说法。

红山文化的发掘,集中在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赤峰地区。赤峰是蒙古语乌兰哈达的意译,至今蒙古人叫它的名字乌兰哈达,在汉语就是“红山”。从这层意义,也说明内蒙古不是自古以来的蛮荒之地。远古人类在这里多地,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明。

红山文化,是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五个文化遗存。其中在内蒙古敖汉旗国宝吐乡兴隆洼村,从1983年以来的六次发掘,命名为兴隆洼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对红山文化学者专家做着很多研究,我出于爱好和兴趣,在学习着这些宝贵的指导。同样感谢张星德教授在《红山文化研究》里的教诲和转达。

常春林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黄帝族与荤粥(xun yu)族的统一体。

王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即古书中记载的女魃。皇帝与蚩尤作战,得玄女来助仍不能获全胜,乃有女魃自天而降,战胜蚩尤。战争之后,女魃到处骚扰,皇帝请她回到北方去。根据文献记载,黄帝部落活动区域在今天的河北和辽宁接壤处,所以其北方正是红山文化的分布区。——以此红山文化是女魃的活动区域。

蔺新建先生先生则认为红山文化应是帝颛顼或帝喾的遗存。

苏秉琦先生更是直接指出: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应。

郭大顺先生也认为红山文化居民有崇拜熊的习俗,与史载黄帝为“有熊”氏有联系,黄帝时代是“龙战于野”的时代,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地在今河北省北部桑干河流域,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定处”,黄帝率兵与炎帝作战的“熊、罴、貔、貅、 、虎“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兽为图腾的诸部落名称。这些记载都具有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色彩。

纵观专家教授们的这些理论,黄帝蚩尤女魃都在北方,以红山文化为为早为先的中国文化始于北方。历史的发展,文明在融会贯通,组成大一统的中华文明。

个人对对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年代早晚,递续问题上,从房屋形制聚落布局的共性和影响,想到人类社会文化的本土发展,外来影响,行为和理解的第二性,有了进一步的印象。

红山文化与所有的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创造,必然会受到移动迁徙的传播影响以及学习借鉴的可能性,同时还应该承认本地发展的土著性存在。不可以简单化,把红山文化比作河水的流淌,从外来寻找他的母源。锅是圆的,“英雄所见略同”不用谁要学习谁的。

红山文化的存在是根本,理解不尽相同。行为的存在是根本,理解才是其后的第二性。中国人常说的“苦寒的北国,常到南方抢掠人口和财富”。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里说《韩奕》所”奋受“的”北国“,当然是北方民族的地方。就是当时的猃狁也绝不是像他的后人匈奴一样,是远居在长城以外的漠北的。大约古时的所谓蛮貊,所谓狄人,所谓犬戎,都是猃狁的一族,都是黄河北岸的原住民族,被我们汉人把他压迫到北方区的。所以他们免不得也要时常来侵扰。——最初期北人是怀乡和报复去南侵,经过多少代后,行为失去了理解的支持。就像女人戴的手镯和耳环,已经忘了那是远古时代的刑具。梁启超说得更明确,他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里说道“今山西一省,当晋霸未兴之前,殆全属狄族势力范围。”又说“大致春秋之初赤狄本部在晋,而侵及中原,白狄本部在秦,而侵及晋。”那个白狄建立的中山国,疆域在山东河北的一些地方。这等历史事实,也跟古代文化一样,存在需要理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