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侠吴三桂:明朝灭亡不怪我啊

说到吴三桂,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很可能是他跟陈圆圆的故事,所谓的 “冲冠一怒为红颜”。

在以往的讲述里,吴三桂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他本来是明朝的大将,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把他的父亲抓过来当人质,给他写劝降信。吴三桂接到父亲的信后,本来也打算投降的。不过,他又听到一个消息,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的将领霸占了,所以一怒之下,就投降了清军,引清军入关,这也给清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清朝建立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后来康熙为了巩固权力,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就造反了,在云南发动三藩之乱,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最后被朝廷给镇压了。

你看这个过程,作为明朝大将,先背叛了明朝,要投降李自成,结果反悔了,也不顾自己老父亲的安危,投降了清军,成为了汉奸卖国贼。后来又造反了,又转头说是要反清复明……简直集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还要加上反复无常。

电视剧《鹿鼎记》中,韦小宝试探吴三桂

不过,历史学者林奎成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这些刻板印象,可能统统都是错的。

比如说,“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事情,完全是子虚乌有的,因为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吴三桂根本就不认识陈圆圆;

再比如,放清军入关这个事情,是吴三桂领导的决定,他只是执行者而已。

这篇论文发表在研究清史的权威杂志《清史论丛》,文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考证,得出很多颠覆性的结论,告诉我们,原来吴三桂的很多骂名,都是子虚乌有的。

01 冲冠一怒?那会还没认识红颜呢

先说“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以前也有人怀疑过,觉得这故事太浪漫了,不像是真的。那么,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呢?

根据作者考证,陈圆圆是江苏常州人,父亲是个商人,后来家道中落,她失身成为妓女。崇祯15年,有一位皇亲国戚在苏州看中了她,就把她带到了北京。

以往讲述吴三桂和陈圆圆浪漫爱情的文献中,被广为引用的是一本书叫《圆圆传》,书中说,崇祯17年,也就是明朝灭亡那一年,崇祯皇帝在北京召见吴三桂。召见后,那位皇亲国戚宴请吴三桂。宴席上,吴三桂看中了陈圆圆,当时明朝风雨飘摇,为了讨好大将,这位皇亲国戚就把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

但这本书中,有很多常识性错误。首先,崇祯17年,吴三桂根本就没有进京面见过崇祯皇帝,最关键的是,那位皇亲国戚,其实在崇祯16年就病死了。

崇祯17年局势,京城被李自成占领

据考证出来的事实是,陈圆圆一直住在那位皇亲国戚的家里,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攻入北京城后,就霸占了她。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吴三桂根本就不认识陈圆圆,冲冠一怒就更不可能了。

其实,吴三桂是在投降清军后,随着清军攻进北京城,并一路南下追杀李自成的路上,得到了陈圆圆。

02 吴三桂为什么要投降清军?

既然吴三桂不是为了红颜,那他是为什么要投降清军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吴三桂是二品官员,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镇守的是山海关外的宁远。在北京城被攻破之前,崇祯皇帝曾经下令,让吴三桂率领军队和百姓回北京,来抵抗李自成的大军。

而这个时候,吴三桂还有个顶头上司,就是一品官员、蓟辽总督王永吉,所以崇祯的诏书,王永吉是先看到的。

得到诏书后,两人迅速展开工作,不过为时已晚,吴三桂在撤离到今天的河北秦皇岛附近时,就得到了北京城已经被攻破的消息。

由于北京的所有高官都被李自成一网打尽,王永吉就成了明朝在北方实际上的最高官员了。当时的形势很尴尬,两人夹在李自成和清军中间。所以,王永吉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借清朝的军队来消灭李自成。

王永吉就提出来,给清军当时的最高统帅多尔衮写了一封信,要求清军入关,跟明军合作,共同消灭李自成,报酬是将黄河以北的领土交给清朝。

当然了,王永吉也不是傻子,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他也懂,所以他同时要求清军从唐山或北京北部一带进军,这样即使多尔衮反悔,山海关还控制在明朝手里,一旦南方的明军赶过来,就可以一起夹击清军。

除此之外,王永吉还耍了个心眼,他不亲自出面和清军互通书信,反而让吴三桂去跟清军联系。与此同时,他号称要去联系驻扎在南方的明军,自己脚底下抹油,溜了。

他的如意算盘是这么打的:如果借清兵成功,消灭了李自成,保存了明朝半壁江山,就算他不是首功,也有决策之功;万一借兵失败,中间出了变故,王永吉也可以说,自己没在现场,后面的事他不知道,都怪吴三桂把事情搞砸了。

你想想,这就相当于一家公司在进行重大业务的时候,负责决策和指挥的CEO怕担责任,跑路了,把活交给不是特别熟悉这项业务的部门总监去做。

王永吉跑路后,李自成也行动了,他利用吴三桂的父亲做人质,给吴三桂写信。吴三桂的回应是,撕掉了父亲的劝降书,表示忠孝不能两全,哪怕牺牲父亲,也要为大明王朝尽忠。这下惹怒了李自成,李自成就亲自率领大军,来攻打山海关。

另外一边,清军最高统帅多尔衮本来就有攻打明朝、夺取中原的意思,收到了吴三桂的合作计划书后,他很机智地把出兵意图改为了“灭贼”,并大肆宣传,意思就是说,我们清朝本来就准备在关外呆着,你们大明皇帝突然被乱臣贼子李自成害死了,大将吴三桂又求助于我们,我们是真不想打仗呀,但看着你们那么可怜,我们就委屈一下,帮帮你们吧。

多尔衮不愧是老谋深算,他看穿了王永吉的计谋,偏不从唐山和北京北部进军,而是命令大军向山海关进发。

这个时候,吴三桂就尴尬了,一边是李自成的军队打过来了,另一边,清军也来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示领导吧,王永吉早就溜了。无奈之下,吴三桂只能让清军进入山海关,让出了这座在过去几十年内,清军一直无法攻克的重镇。

最终是清军跟吴三桂合作,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并且一路追击,最终消灭了农民起义军。

这里还要说一句,清军入关后,吴三桂依然做出了恢复明朝的努力,他想让明朝太子在北京登基,然后回南京即位。然而清军已经入关,多尔衮怎么可能允许明朝还存在呢。吴三桂的一系列努力都失败了,最终不得不归顺了清朝。

这时候,对于吴三桂和王永吉来说,各自隐匿引清兵入关的真相是最好的选择。王永吉出了损招,还中途开溜,自然不敢说实话。吴三桂呢,本来要做明朝的大忠臣,结果稀里糊涂地,成了清朝的开国功臣,受到了新朝廷的奖赏,自然也就将错就错了。

这就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基本事实。

03 吴三桂的故事从何而来?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大家一说起引清兵入关,就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呢?因为这句诗,让吴三桂与陈圆圆浪漫故事广为流传。那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编造个故事呢?

这个时候,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明末的大文豪吴伟业。

吴伟业行书《穿山诗》扇面

很奇怪的是,吴伟业这个人,还写过另一本书,讲述明朝末年,朝廷和农民起义军作战的事,在这本书里,也写到了吴三桂,但只字不提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这就有点蹊跷了。

进一步的考证就发现,原来吴伟业这个人,是王永吉的好朋友,因为王永吉死后的碑铭就是他写的,两人的交情非常深厚。

现在这个事情的轮廓就清晰了,很可能是吴伟业为了保护好朋友的名誉,为了帮朋友甩锅,刻意编了这么一个故事。故事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很快大家就都只记得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了。

而且,这个事情还没完,因为后来吴三桂又造反了,清朝这边又进一步对他的形象进行抹黑。

比如说,有一个说法是,吴三桂曾经投降李自成,这就是典型的抹黑。

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根据考证,这是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康熙发布的公告。他说逆贼吴三桂,本来投降了李自成,后来父亲被李自成杀了,无路可投,这才投奔了清军。

然而,就在同一时间,负责攻打吴三桂的清军将领,为了劝降吴三桂,也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训斥了吴三桂叛清的行为,但根本没有提到吴三桂投降过李自成的事情,反而夸奖他,大致意思是,明朝灭亡那一年,大部分明朝大臣为了保全自己,都投降李自成,只有吴三桂,为了报答国家,宁愿父亲死在李自成手里,也不投降。不仅如此,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吴三桂还联系清军,一举消灭李自成。可以说,这是高度赞扬了吴三桂。

按理说,这么大的污点,为什么敌对的将领不但不说,反而说他是忠臣呢?这里的逻辑实在说不通。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三位藩王

再进一步统计,在三藩之乱前的19篇历史文献中,提到吴三桂投降李自成的文献,只有2份,也就是十分之一。而在三藩之乱后的文献中,有接近一半都说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

由此可见,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为了批臭吴三桂,故意散布谣言,说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这样呢,吴三桂就是一个先背叛明朝,又背叛李自成,再背叛清朝的人,这个形象实在太坏了,简直是人人得以诛之。

而吴三桂的形象,也就在这些阴差阳错和后人涂抹中,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历史上,还有很多像吴三桂这样的背锅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