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院士”新增一位

“上将院士”新增一位。

12月12日,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有7位军官晋升上将军衔:

东部战区司令员 何卫东

东部战区政治委员 何平

南部战区政治委员 王建武

北部战区司令员 李桥铭

火箭军司令员 周亚宁

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 李凤彪

军事科学院院长 杨学军

此次晋升上将,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成为目前最年轻的现役上将,郎中(ID:libuxingzou)注意到,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身份:中科院院士

(资料图)

我们知道,在两院院士中有不少“将军院士”,不过“上将院士”并不多。杨学军是第二位“上将院士”,也是目前唯一的现役上将院士

杨学军1963年4月出生于山东武城,是我国计算机领域专家,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研究,曾历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2017年担任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院长。201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而另一位“上将院士”是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女婿丁衡高。值得一提的是,丁衡高夫人聂力是我国第一位女中将,“将军夫妻”也是极为少有的。

丁衡高1931年2月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四川江津,毕业于南京大学,是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专家,也是我国战略导弹惯性技术奠基人之一,国家微米纳米技术倡导人。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杨学军

1983年11月,我国首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正在国防科大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杨学军也下定居心:投身高性能计算机研制。

毕业留校后,他参与了 “银河-Ⅱ”十亿次机的研制。1994年,“银河-Ⅲ”立项上马,年仅31岁的杨学军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2006年,他继续领衔“天河一号”的研制。

2010年11月,在世界超级计算2010国际会议上,“天河一号”二期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在国际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的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位居第一,震惊了世界。我国也成为继美国后,世界上第二个摘得这一桂冠的国家。

2013年6月,最新公布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上,“天河二号”以持续速度每秒33.86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勇挫美德日等国的超级机,重返世界第一。

杨学军也被外媒誉为中国“土产”的计算机奇才。他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敢为天下先,占领制高点。在2019年世界计算机大会上,杨学军在开幕式上就自己对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分享交流。

在他看来,未来要计算万物,需要一个“脑”,也就是操作系统,我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操作系统,谈自主可控、谈Atech都会感觉到没有基础没有底气。”

杨学军表示:“我们站在时代的节点上,一个崭新的产业即将崛起。”那就是人工智能和其他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带来“机器人革命”。他认为,机器人操作系统将成为“机器人革命”的引擎,是机器人实现自主行为、群体协同和人机共融的“新脑”。

丁衡高

丁衡高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1957年,他得到了赴前苏联留学的机会,被派往学习先进的机械技术。其后从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学院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

回国后,他一直在国防科研系统工作,从基层技术研究岗位干起,后进入科研管理干部之列,直至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长达11年之久。

他从事一线研究的情形,知情人士至今还传颂着这样一个趣事:“他经常提着拖鞋到研究室、车间去搞科研生产。”

由此可见,他那时一心扑在研究工作上,把国防事业当成了家。

他长期主要从事制导武器的陀螺仪、加速度计、惯性平台系统等的研制工作,参与了战略导弹的研究、设计、试验和卫星发射的组织领导工作,为中国导弹精确精准发射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国外记者笔下,他被称为东方的“尖端科技和光学仪器专家”、“国防工业专家”

在各项战略武器研制工程项目攻关的同时,他将学术上的成果及时总结,不但著有《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技术》、《惯性技术文集》、《工艺与新技术革命》、《现代质量观与可靠性研究》等多部,也曾出版译著《光学仪器手册》,还写有《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精度研究》、《惯性平台伺服系统设计》、《仿真技术与导弹飞行试验》等大量的论文和技术报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