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发源地,丽江石头城

丽江市区以北两百公里开外的崇山之中,万里长江第二弯的陡峭江岸,一座临江的巨石突兀而立。巨石之上,城门威严,房舍俨然,高不可攀。这里,是纳西族至今尚未被商业化的净土,更是丽江纳西族的发源地。它便是丽江市宝山乡石头城。

石头城东临滚滚金沙江,北望雄险太子关,西倚逶迤牦牛岭,南眺嶙峋岩石渡。它的地理位置独特罕见,荒僻偏远。弱小的纳西族选择了它,既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举。由于至今交通不便,纳西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发展史,这里仍有迹可寻。

从金沙江边仰望宝山乡石头城

挺进石城

早春二月,丽江坝子已是艳阳高照,气候宜人。我在客栈里点开手机,再次选择并确认去石头城的路线。屏幕上的显示的里程和耗时,虽然令我并不感到意外,但仍感忐忑:160多公里路程,7个半小时到达!稍为有点长途自驾经历的人都清楚,平均时速20余公里,一定是一条既烂且险之路,若有意外,可能披星戴月、夜宿荒岭。

但此次滇西北之行,我是一定要去石头城的。唯一能选择的,便是一大早出发,即便不顺,也可减少夜行的可能性。

一路翻山越岭,坡陡弯急。人们常说风景在路上,只见南北走向的哈巴雪山,毫无遮掩地在我左边车窗外横亘连绵,完整地一展如蛟龙腾空的雄姿。纳西人的先祖开垦的千年梯田一片葱绿,从山巅向谷地铺展,蔚为壮观。蓝天、雪山、麦田、绿树,不但交织出一幅幅斑斓的锦缎,也展示着地处滇西北的丽江地区的富饶。

无怪乎当年忽必烈向蒙哥汗请求出兵云南的理由之一,便这里既产良马,又盛产米麦。13世纪末到中国游历的马可.波罗,对这一带有如此描述:“西向行五日,见有环墙之城村甚众,是一出产良马之地;人民以畜牧耕种为生…..颇有米麦”。

进入宝山乡地界,令人惊诧的是,在21世纪的第19个年头,那条通往乡政府的20多公里盘山道仅是碎石路面不说,居然还窄到无法错车。而从乡政府所在地通往石头城还有20多公里路程,其车道仅仅是在山体的地表铲平而成,基本上无路基,若遇雨雪则难以通行。在这一段路上,金沙江不时在峡谷的远方露出碧绿的倩影,它那半遮半掩的诱人的风姿,不由得令人更为向往。

石头城马帮

不过,不知是我的驾车技术尚可,还是地图更新滞后,4个小时后,我便抵达石头城停车场。这停车场为石头城所有村民共用,通村公路也就到此为止。要进入城内必须步行好几百米,先下一个坐落着纳西新居的较陡的大坡,再拾级而上一个缓坡,才到达石头城西城门。它一侧临悬崖,一侧倚绝壁,以青灰色的天然岩石垒砌而成,形制独特且古朴。

探秘寻幽

进入西城门,便身处这一块面积仅仅0.5平方公里的天然巨石之上了。沿小道继续拾级而上,脚下的感觉便与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迥异。远看那山顶的石头城貌似坦平如砥,置身城内才发现其高低不平。其起伏蜿蜒的巷道,是直接从天然岩石上凿出的石路,在坡度较大的街口,凿有一级级粗糙的台阶,台阶上,散布着千百年来人踩马踏形成的窝坑。虽然城内地形逼仄,其狭窄的街巷却四通八达,令人如置身于迷宫之中。近百户原住民宅院相邻,全部随岩就势而建,前屋是一楼一底,后屋却在坡上。

西城门内景

我住宿的那家客栈,是一座在石头城里为数甚少的,一楼一底的半四合院,楼上有视野开阔的观景饭厅,可俯视城下奔流的金沙江,可眺望险峻的太子关。

客栈主人叫和国军,50岁左右,典型的纳西汉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是石头城以及方圆几十公里地区的多面手,为村民修船、阉猪、建房、安装水电等,忙得不亦乐乎。

在和国军的陪同下,我登上了石头城内的制高点烽火台。伫立于此,全城及周边地形地貌尽收眼底。作为城址的这块巨岩,三面都是绝壁深谷,唯有西南方向有一条羊肠险道外通。因为有天设之险,所以石头城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峻城墙,但为了保险,还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其城南的绝壁边沿,建有厚约0.5米、高2米夯土城墙,墙上开有瞭望窗;其城东用岩石砌成长近400米、高3米的城墙,并开设了一座当地人称的东城门;其城西下临深渊,筑有用独木桥相连烽火台和炮台,监视并守护下方那条进城的要道和不远处的西城门;在城中,还曾经筑有一座三层炮楼。

我极目环顾,北面一列直插云天、草木不生的青灰色高峰,是当年忽必烈率数万蒙军革囊渡江、南征大理翻越的太子关(原名雪山关门,因当年身为皇弟的忽必烈翻越此山而更名);东面是一堵状若万仞高墙的黄褐色山冈,其陡峭的山腰,还坐落着星星点点的人家;西面是苍茫横亘的海拔三千米的牦牛岭,这是宝山乡纳西人躲避来自雪域高原的部落浸袭的天然屏障;南面是临金沙江的缓坡,坡上散布着纳西人的先祖馈赠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近千亩肥沃的梯田。在石头城东城门坡下与对面那黄褐色山冈之间,便是看似波平浪静、其实暗流汹涌的金沙江。

宝山乡梯田

俯视城内,瓦屋鳞次栉比,街巷纵横曲折。椐当地人介绍,现在石头城有住户108家,全为纳西族。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别小看石头城这一处弹丸之地,在历史上,它还真的曾经是州府驻地。据查,宝山石头城在元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设为县,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升为州,管辖今丽江市的大具、大东、宝山、鸣音、奉科等乡镇以及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白地、哈巴、东坝等地,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所辖的七个州之一,是纳西古王国的历史重镇。

正因为有这样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小小石头城的建筑交通布局仍十分严谨。其三横五纵的街巷设置,使整座城交通畅达。城内民居建筑基本上是青瓦坡顶的两层木结构楼,穿斗式梁架,垒土坯为墙,设有外廊和骑楼。并有专门储藏食物的地窖或独立房间,用以挂放腌制的肉食或存放小麦、玉米等粮食。村民屋内的家什、用具,更令人感觉新奇。除了民居就岩随势而筑,有的家庭用具也是利用固有岩石加以掏凿而成:有的屋内院里凿石为桌凳,有的在厨房中凿石为灶,有的在庭院里凿石为水缸,甚至还有的将房中巨石俢凿成睡床。

民俗诱惑

当晚,和国军为我准备了地方风味浓郁的晚餐:一大盘用滇西北闻名的“宝山猪”猪肉自制的火腿,色如玫瑰、香咸略甜、入口化渣;一大碗石头城周边高山上采撷的野生菌炒猪里脊,唇齿留香、山味十足;一大盆自种的时令蔬菜汤,散发着原野的芬芳。所饮之酒,直接拧开柴灶上蒸酒竹笼的龙头放出来,转身便送到桌上。这是最纯正的粮食酒,柔和爽口、回味悠长。主食是纳西粑粑,其做法类似20世纪60年代四川人爱做的软面饼,但石头城的纳西粑粑是小麦粉掺和糯米粉的,嚼在嘴里韧劲足、口感更好。

说到吃,自然离不开猪。在石头城有一个世所罕见的节日,这便是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的杀猪祭祖的节日。在这一天,全城村民同时杀猪,全城凄厉的猪嚎声响成一片,家家户户欢乐得像过春节一样,外出的游子也尽可能赶回故乡,拜祭祖先。近几年虽然有一些变化,不一定全城统一杀猪,但节日这天的热闹气氛还是堪比春节的。当然,石头城村民所养的猪是原生态的,当我漫步于城内街巷和城外的田畴,不时可见身背满背兜猪草的妇女。向她们打听猪食,她们都兴致勃勃地告诉我,石头城的猪是以猪草、南瓜、玉米、蚕豆叶为饲料的,由于肉质好,在外打工的儿女回来,要带好多回打工地慢熳吃哩!

宝山石头城纳西族老人与回家探亲的子女

纳西族的三多节,则是包括石头城在内的整个民族的节日。这个节日分为前三多和后三多,为纳西人祭祀三朵神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八是前三多,这天,石头城的居民背上铜锅,带上自家的食材,齐聚城下的金沙江边野炊。期间,人们不受传统礼节的束缚,随性起舞,潇洒打跳,放声高歌。对姑娘们来讲,这一天的重头戏是吃完饭之后用鸡蛋洗脸。这一习俗源于多年前,那时由于贫穷买不起护肤品,于是用蛋壳洗脸以滋润皮肤、祛除秽气,让皮肤像蛋壳一样干净光滑。

大概是因为山高水长、交通不便,基本生活物资自给自足的情况,在石头城普遍存在。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便可闻到淡淡的酒香。再走进厨房,揭开灶台上的一个大蒸笼便有了答案:里面全是小麦、玉米、高粱等五谷杂粮,几乎家家都是一个小小的酒作坊。这些自产酒一部分自家饮用,一部分用骡马驮往周边乡场售卖。一问价格,大多仅15元左右一斤。

因为石头城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2012年,石头城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我看来,的确是实至名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