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癌“中国疗法”走上全球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广兆 李俊杰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复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世界乳腺癌研究领域的最高级别讲坛——圣安东尼奥大会上,作为大会主题发言揭晓了一项关于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大陆第4次,也是复旦肿瘤医院第3次在圣安东尼奥会议中发出中国声音。在大会首日,邵志敏教授团队的李俊杰教授在全球近万名学者面前,公布了本项临床试验的结果,引起国内外肿瘤学者广泛关注。

该项研究证实,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将使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从80.4%提升至86.3%,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方案。

据介绍,作为乳腺癌中最“毒”的一种亚型,三阴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达到15%~20%,其恶性程度在所有乳腺癌亚型中也最高。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三个重要基因: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均表达为阴性,致使内分泌治疗或抗HER2靶向治疗的方案对之疗效甚微。

目前临床实践中,化疗仍然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特别是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以蒽环类化疗药物和紫杉醇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是其标准治疗方案。

虽然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标准的辅助化疗方案经过多种临床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然而,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特特性,接受此类传统化疗方案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仍然长期徘徊在80%左右。为破解困局,医学专家们尝试在传统蒽环类或紫杉类化疗方案中融入其他化疗药物,来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近年并没有疗效显著的研究成果出现。

在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化疗药物卡培他滨治疗是一种常用方案,且对这部分患者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卡培他滨能否与传统蒽环类或紫杉类化疗方案“强强联合”,用以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多年来尚未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其有效性。

为验证卡培他滨联合蒽环类、紫杉醇类化疗药物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在邵志敏牵头下,中国乳腺癌协作组(CBCSG)开展了全国多中心、随机、三期、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在患者的辅助治疗中评估卡培他滨与蒽环、紫杉联合使用的策略,观察其能否改善患者预后,并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

在这项长达5年的研究中,邵志敏团队在全国35家中心共筛选了636例患者,最终成功入组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有585例,其中297例患者使用了联合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研究者通过持续的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情况。

研究结果证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较传统方案,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5年的无病生存率从80.4%提高到86.3%,降低34%的事件风险,其中降低复发风险41%,降低远处转移风险37%,将总生存率提高了2.6%,极大改善了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

邵志敏透露,今年,团队还公布了一项三阴性乳腺癌采用多基因组学技术予以分型治疗的研究成果,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该项研究也将与本次公布的研究“携手”,以获得更多突破。目前,试验团队正在探索对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更为敏感的三阴性亚型,指导后续精准治疗策略的实施。(健康中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