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院士:中医中药走向“一带一路”,建议加强实证建设

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让世界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主题,有多名院士、国医大师参与论坛讨论并发表演讲。

“不要认为‘一带一路’的中医中药走下来是大踏步的前进,它的内外部存在一些问题。”12月18日,今年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在论坛上发表了上述看法。

“比如中西方医学的理论差异,与各个区域不平衡以及职责产权的问题,中医药人才培训的不完善的问题,法律法规的门槛和技术标准的门槛问题,中医药多项标准的统一问题。” 王琦在论坛上表示。

在中医中药自身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内部问题,王琦总结了4个方面:缺乏成熟的学理支撑、缺乏完备的语系建设、缺乏完整的学科建设、缺乏完善的实证研究。

“不要把政策理解为学理,学理是一个学科理论的支撑。”王琦解释说,同时任何的理论都必须要有实证,否则就是假说。

对于中药的实证研究也是业内近年来颇为关注的话题,确切的疗效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据新华网报道,在今年10月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新当选的中国中药协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孙鑫教授在阐述专委会的使命及工作规划时表示:专委会将充分实现多学科融合交流,团结行业中西医临床、数据统计、方法学专家,瞄准中医药发展痛点,专注构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关键方法体系,生产高质量中药真实世界证据,促进证据高效使用与决策转化。

“如果我们没有核心实证的建设,就不能形成一个跨时空的示范作用。”王琦建议在例如新疆、云南等适宜的核心区域,采用相应的中医适宜技术,建设一些跨时空样板示范项目,加强实证建设,而且需要通过第三方来评价这些实证研究。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11月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官网上公布的信息称,王琦教授在40多年前就首次提出中医体质学说概念,主编《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将中医体质学分化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