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雨露润泽百姓心田

舞台剧演出现场。 通讯员 蒋虚摄

江汉汤汤,江汉浮浮。从《诗经》的篇章《周南·汉广》到即将演绎的《云雾村轶事》,生活在秦山汉水间的人们总能用自己的艺术才思演绎出一个个细腻动人的故事。

伟大的实践催生优秀的文艺作品。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写实的汉中故事如满天繁星,不胜枚举。《汉山红》《寻找北极星》《守护》……尽管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可故事的内核都是一个“实”字。

厚土之上,绽放的文艺之花最为明艳。

就像汉中的脱贫攻坚,也是一个“实”字。经济社会有了真真正正的改变,人民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福利。汉中的这方水土上,“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怅然和迷茫已经成为历史。人民群众传唱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豪情,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担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现代秦腔戏《汉山红》剧照。 通讯员 刘佳摄

一片茶叶演绎脱贫故事

9月19日,咸阳市礼泉县剧院内掌声雷动。这一天,韵味独特的现代秦腔戏《汉山红》来到咸阳,参加陕西省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向现场观众讲述着来自秦岭另一边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深度贫困村云雾村,用14个字简单概括就是“茶香成就致富梦,春风吹度汉山红”。云雾村素有种茶、制茶的传统,第一书记赵建华想借此发展红茶产业,却面临着技术瓶颈。村里正巧有一位“贡茶传人”王宝堂,掌握着炒茶的绝活。赵建华想劝王宝堂和村民们共享技术,成立茶叶合作社,带动全村脱贫。但祖传的手艺又怎可轻易外传?事情一度陷入僵局。

赵建华平日的努力劝说,让王宝堂的想法产生了动摇。一场暴雨,成为打开王宝堂心扉的“临门一脚”。暴雨里,有受灾严重的云雾村,有病重的赵建华母亲,有坚守岗位的赵建华,还有被感动的王宝堂。最终,茶叶合作社在锣鼓喧嚣中成立,云雾村群众也在红茶产业的带动下脱贫致富。

汉中没有云雾村,但有汉山,也有“汉山红”。汉山在汉中市南郑区,是“汉中仙毫”鲜叶的优生区。2013年8月,一款以“汉中仙毫”鲜叶原料研发的红茶“汉山红”在陕西理工学院(现陕西理工大学)秦巴红茶研究所成功研发。一片片小小的“红叶”,实现了汉中茶叶品类重大突破。

宁强县羌舞表演。 通讯员 刘炳林摄

“很快,我们就把红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推广。2014年,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山红’还拿到了‘特别金奖’。”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茶叶公司董事长陈纪发回忆,“后来,我们制作这种红茶的原料就从汉山附近农户那里收购。”

这些享有盛名的“红叶”问世后,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数据显示,2018年,汉山附近9个村1600多户农户向汉山茶叶公司供应茶叶,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如果仅仅是这样,汉山还是不够“红”。

3月29日,随着“汉山红·茶学工坊”的揭牌,茶旅融合让汉山“红”得更通透了。一批批来自远方的游客徜徉在茶山上,饶有兴味地打量着茶树的嫩芽;走进工坊里,学习茶艺知识,体验炒茶制作。他们为汉山带来新的活力,也让汉山“红”得更加通透。

汉山越来越“红”,《汉山红》也越走越远。近日,汉中市天汉秦腔剧团将他们的《汉山红》打磨升级,演绎成《云雾村轶事》。《云雾村轶事》已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2019年省级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也许故事会变,但它那份“接地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不会改变。

寻找脱贫致富的“北极星”

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的夜空静谧悠远。晴朗的夜晚,我们能在这里毫不费力地看到北极星。因此,在电视剧《寻找北极星》里,中西沟村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望星台村。

《寻找北极星》讲述了两位“寻星人”在扶贫路上的理念分歧、相互磨合、共同成长的故事。

返乡创业青年齐林生与初到当地的选调生修晓岩都在为望星台村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修晓岩想走发展工业实现致富的道路;齐林生则把目光放在村里的风景和“天坑”上,决心用生态旅游让望星台村走出大山。通过不断的思想碰撞,二人最终找到了“北极星”,齐心协力发展生态旅游,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

“寻星人”的分歧与成长折射出留坝乃至整个汉中走在富民路上的迷思和转变。

要工业强县还是要绿水青山,之前,留坝也面临过相同的选择题。2012年,一个价值10亿元的“天价”风力发电项目打算落户留坝,留坝的干部群众没有答应。那一年,留坝全年的GDP是8.78亿元。留坝干部群众也曾为风力发电项目心动过,一个“天价”的项目,看起来也很“环保”。但当得知安装设备要大面积破坏紫柏山的植被时,他们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20世纪80年代,留坝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当时的留坝“靠山吃山”,伐木、挖矿创收,但很快就“坐吃山空”了。破坏生态换来的繁荣终究是短暂的,山挖烂了,树砍没了,水也污染光了,贫困群众的口袋却还是瘪的。痛定思痛的留坝人吃一堑长一智,为了守护青山绿水,不惜壮士断腕。

留坝的经济怎么办?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农旅结合,留坝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脱贫路。

晚霞里,火烧店镇的李彩云打理着她的“彩云人家”,为客人们准备颇具特色的农家菜肴;树木葱茏间,楼房沟民宿的10座小院灯火通明,招徕往来的游客。这里还有抬头可见的星空、生机盎然的紫柏山、淙淙和鸣的北栈河、历史悠久的张良庙、一车车发往远方的特色农副产品……和剧中的主人公以及望星台村一样,留坝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北极星”。

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寻找北极星》的拍摄地点大多选在留坝。不管是从故事还是场景,留坝都能够撑起《寻找北极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题。

戏里戏外的“北极星”,都浸润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十八年的“守护”

“今年是第8个年头了,你这给我洗了2603次了。”微电影《守护》开场,男主人公何守恒对妻子说。他因为工伤瘫痪,每天由妻子帮他擦洗身体。她对他不离不弃,他对她处处关心。

《守护》改编自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村民温香成一家三口的经历。都说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在温香成一家身上,真实的生活比文艺创作更动情。

温香成的丈夫何太升很喜欢一首和他这个年纪不太符合的流行歌曲——《你是我的眼》。“每次听这首歌,就会想到我媳妇照顾我的样子。”何太升说,眼中带着笑意。

“何太升这个人啊,谁对他好,他都记得很清,很重感情。我在照顾他的时候,他总问我累不累。”谈起何太升,温香成语气平静,“我们家困难的时候,要是问谁借了钱,他会和我一起想办法,早点给人还上。”

家里再困难温香成和何太升都要把欠的钱还上。温香成本就是个勤快人,她会为了早日还钱拼命干活。“累,但是心里踏实。”温香成说。她把一天的生活分成了几段:清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时,她先起床砍柴或打猪草,然后回家做饭,再为丈夫清理身体,安排完后她才能放心下地干农活;到了下午,除了做饭外,她还要为丈夫擦洗身子。一照顾,就是18年。

年迈的父亲、瘫痪的丈夫、3岁的儿子、债台高筑的家,温香成不是没有崩溃过。何太升和她都曾有过轻生的念头。“我不在了,家怎么办?”是两个人共同的想法。两个人互相扶持,一起走出生命里的至暗时刻。温香成照顾何太升的饮食起居,何太升帮温香成出谋划策,两个人是彼此的精神支柱。

何太升虽说瘫痪在床,脑子可一点儿也没有闲着。他常说“人穷志不穷”。“我认为我们得改变以前‘看天吃饭’的思维,家里的产业才能发展起来。”何太升说,自己给家里构思了包括大黄、天麻、养鸡在内的一整套种植养殖产业。温香成按照何太升说的去做,7亩多大黄、400窝天麻、90多只鸡,一年能挣上4万多元。

再难,何太升和温香成也成功脱贫了,孩子也顺利考上了大学。回首往事,温香成的眼睛里更多的还是平静。何太升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即使坐在轮椅上,他也会去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再过不久,他们家的二层小楼也要盖好了。幸福的生活正向他们招手。

《守护》的故事,远看是爱情,是相濡以沫;近看是一家自强奋斗、相亲相爱、立志脱贫的人,是一曲携手并进、扶贫扶志的颂歌。

所有的故事,都生长于真实的土壤之上,它们是扶贫路上的风景,是人们的身边事。也只有最真实的故事,才最能触及人心,激励人们怀揣美好的信念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踏歌前行。(陕西日报记者 陆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