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征:心系科普 让科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在“典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中,北京交通大学物理教师陈征获得“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称号。“典赞·科普中国”活动自2015年启动至今,每年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科学传播人物”,这项荣誉承载着无数科普人的光荣与汗水,同时也让公众看到,有这么一群“不务正业”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正不遗余力地将各自领域的科学知识面向公众进行科学传播,陈征,便是其中之一。

科普人是如何炼成的?

若干牙签,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根线绳和一把热熔胶枪,视频中,陈征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制作了一个“反重力装置”,将物理学中奇妙的张拉结构介绍给观众。“当你把一种神奇的现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会产生好奇心。物理学本身是实验科学,我就从实验入手,用自然现象的美打动人心。”陈征说,科学传播,吸引力是第一位的。他非常清楚,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在众多碎片化信息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所以,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成为陈征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为此,他不惜“折腾”自己:电视节目、开放实验室、舞台剧、短视频……在保证内容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他将实验融入到各种媒介中,不遗余力地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为科学传播增添趣味性。

“我做科学传播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给科学‘抢流量’,让更多人关注科学。”陈征如是说。经过大量的实践,他认为,当下短视频平台在激发大众科学兴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能够让科学传播者近距离“接触”公众。“很多人觉得科学离自己‘遥远’且‘陌生’,我希望将科学还原到认知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拉近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他认为,科学内容还需回归实际应用场景,向公众科普其背后隐藏着的科学知识,从而让公众关注科学、理解科学、用上科学、爱上科学。

守住科学传播阵地

然而,由于传播平台的增加,大量信息真假难辨。“谣言比真相传得快,因为谣言不管科学性,只管传播。”陈征认为,谣言传播者明白受众想要直接获取答案而放弃思考的心理,从而对其进行“精准打击”,让受众深信不疑。“谣言就像‘安慰剂’,它会直接告诉你一个答案。”陈征认为,要想让科学“跑”在谣言前面,除了加大科学传播的“音量”,让足够多的人听见以外,还要让更多的人学会理性思考,这样谣言才会不攻自破。陈征也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参与到“争流量”的行列中,为科学营造更好的传播环境。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除了在互联网上进行科普外,陈征还会时常为山区孩子们带去丰富有趣的科普课。他设计了许多简单有趣的物理实验,孩子们在课堂上频繁举手回答问题,非常兴奋。陈征通过实验与孩子们互动,渐渐地,原本端坐在课桌前的孩子们把陈征围了起来。

“科学启蒙对孩子很重要,除了激发他们对新鲜事物探究的兴趣,我们还希望能借此影响基层教师,进而培养出一批当地的科学老师,为培养一批数量大、质量优的科学技术人才打下基础。”陈征认为,科学普及是科学教育的“敲门砖”。他曾说:“科学教育是插秧,插一根活一根,这是学校该做的事,因为它的本质是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觉得能够把自己喜欢的科学工作分享给更多人,也是他乐趣来源的一部分。

在由中国科协主办、新华网承办的“典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中,陈征被授予“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称号。他说:“这份荣誉是对我过去科普工作的认可,同时也是鞭策,我只有把这件事坚持下去,并且做更好,才配得上这个荣誉”采访最后,他告诉记者,目前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们缺乏有效联动。陈征说,希望在未来能够促进教育工作者与科研工作者间的互动,让中小学教师的视野更开阔,也让科学家更懂孩子的心理,从而使得科学教育更上一层楼。

“我希望能联合更多媒体、科普人共同制作和《行星》比肩的科教系列纪录片,用更生动的内容去传播科学,在增强我们公众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科普传播效率。”陈征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