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白杨

新疆的白杨不是为观赏而来,她就是这片土地的化身,或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化身。

当然要让身心浸泡在苦难里。戈壁上独有的寂寞,盐碱的侵袭,风沙的肆虐,干旱的熬煎,还有漫长冬季的酷寒,她都要反复“享用”。

但是她从不退缩。直直地立在天地之间,让粗砺干燥的戈壁有了水的意味,空漠的西部也便悄然升起着一种干净的妩媚。她的直,是一种挺拔,没有丝毫的拖泥与旁逸,气贯乾坤,又简洁无比。挺拔,却绝对不板不滞,仿佛能够听到她血脉的汩汩地流动。

长期存活于污浊里,对于清洁的向往因为无望而几乎成了一种酷刑。跨过万里的路程,一眼看到白杨的当尔,这种“酷刑”便一下子解脱了:终于找到了世间最为洁净的生命。白嫩而饱满的躯干上,纤斑不存;而绿莹莹的叶片,在强烈而通透的阳光里,流溢着翡翠般的纯粹的光泽。常常会忍不住,将脸贴在她凉荫荫的肌肤上,就有了清流潺潺在心上的感觉。还会听到维语一般流水的歌唱,仰起头,便见敛翼般的树冠上的叶,在风中欢快地翻动。音符般颤栗的翻动中,会于疾速交换的绿与白间(叶的背面是灰白的),筛下星星点点的火苗样的阳光。

她的貌当用“清朗”二字概括。而这种清朗,又因为内敛而有了梦幻般的美。笔直的干箭一般射上宇空里,绝无散漫的枝;细小的枝上是略微嫌小的叶,都紧紧地抱着惟一的干,一起向天空里伸延、再伸延。简捷间却蕴藏着大智慧:这是风沙苦寒的高原之上最佳的生存姿态,直的干与因向上抱紧而呈合伞状瘦长的冠,不是可以以最小的消耗而最大限度地迎接风沙吗?我们好说抗争,其实她是在与环境相知相恋中的融会贯通。

行走在新疆,会有一种洪荒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外来人的心境。白杨们却用自己的热爱,构筑着也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只要有人的地方,总有白杨们秀拔清婉的身影,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又奋力地伸上天空,去与纤尘不染的金子般的阳光亲吻、嬉戏。没有尔虞我诈,更没有排斥、倾轧、践踏,只有相互的爱翠绿地生长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白杨们,挤挤挨挨地共同生长——常常会密密麻麻地挤在一处,亲热地生长,为庭院,为庄稼,为牲畜,挡住风挡住沙,也守住水守住土守住生活。即使倒下,成为房梁门楣或箱柜车辆,也是在以另一种生命的形式,与农人融洽在一起,酿造出世上最为有滋有味的家常。

新疆白杨独一无二于天下。善,美,还不屈着。

作者简介:

李木生,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高级编辑。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诗集《翠谷》、传记《布衣孔子》、散文集《乔木森森》等。散文集《午夜的阳光》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散文《微山湖上静悄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获中国散文协会冰心散文奖,作品入选全国各种选刊、选本、大中小学读本及初、高中试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