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花园北站:在这里“打卡”一座山和一座老驿站

1100米出头儿的鸡鸣山却是这边最高的孤山,还是为数不多的佛、道、儒三教文化并存地,旁边的古老驿站则被视作中国邮政考古的“活化石”

下花园站。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打卡地点:鸡鸣山、鸡鸣驿

打卡理由:平原上的秀丽青山、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

特色推荐:沿着鸡鸣驿村内的小路行走,数百年村风民情犹存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一边驶向崇礼,一边开往张家口,两条高铁线路在位于河北怀来县北部的下花园北站完成交会,下花园北站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奥会中转站。等到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后,北京到怀来下花园区半小时可达。到了下花园,不妨登临车站外的鸡鸣山,沿山一路向南,就是鸡鸣驿,那是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代表。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数百年前忙碌的车马驿站,如今迎来高铁驶入,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的交会意味深长。

出站不远就是“塞外孤山”

怀来县北部下花园区,疾驰的高铁在这里短暂停下脚步,迎接它的是下花园北站五个大字。今年,怀来县下花园区拥有了第二个车站,而当该车站正式投入使用后,从北京到这里的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内。

下花园区离北京近,却是张家口市距离市中心最远的区。一边通往张家口,一边则是崇礼,这里是冬奥会中转站,当然,若就此错过车站周边的景点,未免有些遗憾。下花园北站的设计灵感来自宣府八景之一的“鸡鸣晓月”和“古道驿马飞驰”,并利用地势扭转角度,将室内景观视线旋转,特意引向了南侧鸡鸣山。

远眺鸡鸣山。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因为实在离车站太近,不到7公里的距离,出站后就能清晰看到鸡鸣山上的凉亭楼台轮廓。这座山并无绵延之势,四周几乎都是平原,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巨石落在了地上。当地曾经也把这座山称为飞来峰,老乡则会直截了当地说,“之所以叫鸡鸣山,因为看着就像鸡冠子”。

实际上,鸡鸣山的名头不小,是正经入了多本史籍的。每到夏天,鸡鸣山一片郁郁葱葱,海拔不高,1100米出头儿,却是塞外最高的孤山,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佛、道、儒三教文化并存地,历史上北魏、辽代、元代的皇帝都登临过。

邮政考古“活化石”

在鸡鸣山南部,有一座由青黑色砖石围起的小城,这便是背靠鸡鸣山的鸡鸣驿。青黑色的城墙,与周边红砖白墙的现代建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城门进入,入眼居然是一幅古代街头的画卷。

鸡鸣驿城门。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对游客来说,鸡鸣驿三个字是一个景区名称,而对祖祖辈辈居住在此的村民来说,鸡鸣驿村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家乡。鸡鸣驿在元代就有,到明代永乐年间成为塞外进京大站,如今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古建筑群,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

过去传递消息、发放官文都要专人骑马传递,塞外到京上百公里路途,人和马都需要休息,鸡鸣驿就是为此而建,继而演变成具备交通、商业乃至军事防御价值的站点,明代成化年间筑城,设东西两门,建有城楼,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出通道,城南的“南官道”则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清代又有扩建,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城内至今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

逛古驿站,不需要导游,任何一位村民都是热心的向导。从小居住在此的鸡鸣驿村民康大姐告诉新京报记者,古驿站这个身份是每个鸡鸣驿村村民熟记于心的,碰到游客,他们总会热心讲起关于家乡的历史,讲起这座小城池一砖一瓦的出处。

重拾历史文化之路

从前车马很慢,从京城出发赶路至鸡鸣驿,马儿全力奔跑也要从天亮跑到天黑。如今,路不再需要赶,沿路边看风景边聊天,不足半小时,无论是从张家口还是从北京出发,鸡鸣驿已至。

驿站设置时的明清年间,鸡鸣驿非常繁荣。城墙内的街道将整个鸡鸣驿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域。无论是马号、驿仓还是商铺、寺庙,设施一应俱全。等到驿站制度被取消,来往的人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了如今的鸡鸣驿村。村里人说,虽然如今注册的村民数量在6000人以上,但常在村内基本都是老人,不过200多人。

时间流转,随着北京与张家口联系的日益紧密,鸡鸣驿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9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影视剧组到此取景,此后当地村民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开始在小村停下脚步,步行进村欣赏百年驿站的风情。

古色古香的鸡鸣驿。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据介绍,“每年五一、十一期间人非常多,主街道两边有卖农产品的,也有一些古玩字画交易的店铺,除了景区内贺家大院、指挥署等景点,很多人还会到村内一些老庙转转,虽然不好找,但很值得一看。”

临近春节了,鸡鸣驿的集市热闹起来,对于前来打卡的游客,康大姐觉得,到村内的小路走走就最好不过,村内很多区域还留有多年前的土墙、土房建筑,沿路遇到的文昌宫、泰山行宫等小庙宇,也是村民至今逢年过节仍要去祈福的地方,也是最有鸡鸣驿原汁原味风土人情之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