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差评”是解决办事难问题的“助推器”

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是近年来政府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 “好差评”制度是政府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奇葩证明”等问题的一味良药。“好差评”制度成为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指出,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12月18日新华社)

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是近年来政府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 “好差评”制度是政府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奇葩证明”等问题的一味良药。“好差评”制度成为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好差评”制度,旨在提升群众服务工作,彻底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干部作风的转变,政务服务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是群众办事难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旧存在。只有落实好“好差评”制度,找准问题症结,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群众办事难问题,做到为人民服务,真情服务群众,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疏远群众,公仆意识缺乏的现象。个别窗口单位拥有豪华舒适的办公大楼,但“门难进、脸难看、 话难听、 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鱼水深情,脱离了群众。

“好差评”制度是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的一种手段,要实现优化政务服务的目标,需要党员干部广接“地气”,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心贴心与群众沟通,实打实为群众办事。唯有如此,才能听得清、看得切,了解到群众办事的真实状况,才会体会到群众的难处,做到照顾到群众的利益,将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好差评”制度倒逼干部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需要党员干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办事群众着想。做到深入群众,做好干群的沟通互动,建立健全干群互动联系机制。克服身居“庙堂”,高高在上,看报告、翻数据、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甚至甘愿当“聋子”和“瞎子”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第一信号源源不断,使决策更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得民心。

“好差评”制度倒逼干部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就要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服务群众,维护好群众利益,贴民心、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关注民生。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亲民、便民、利民、护民”措施落到实处,才能赢得民心,树立威信。做到心系群众,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唯有如此,“好差评”才能成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的“助推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