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秦昊用光影和文字记录重庆 与故乡、亲人展开深层对话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提到音乐人秦昊,很多人都知道他与张小厚组建的“好妹妹”,散发着人文气质,深受年轻乐迷喜爱。其实秦昊除了音乐,还热爱并善于用摄影、写作来表达自己。2017年,在度过了有点漫长的青春期之后,在漂泊了13年之后,秦昊突然想要贴近故乡,了解亲人。于是秦昊带着奶奶“姚女士”,在自己长大的家乡重庆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实地拍摄计划。秦昊和奶奶都带着相机,以奶奶年轻时的足迹为出发点,体会她当年的生活和心境,共同探索着城市的另一面:已被夷为平地的老家旧址、如桃花源般不被打扰的老夏坝镇、带有独特重庆基因的皇冠大扶梯……在共同走访的路途中,他也帮奶奶记录下了一些细小的生活瞬间,当曾经是城市建筑工人的奶奶站在这座偌大都市的对岸远望之时,秦昊说“我瞬间感受到人的渺小和人的伟大”。这是两代人对同一座城市的记忆交叠,也是秦昊与重庆,与奶奶进行的一次次深层对话。 “奶奶就像是故乡的一个投射,一个浓缩和象征,既熟悉,又陌生。”2019年岁末,这次深层对话的结晶——秦昊的影像文集《常客》出版。

12月22日,秦昊来到成都,在轩客会书店举办了一场《常客》新书分享会。在分享会之前,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到秦昊,他谈到了自己对音乐、写作的体验,以及探索人与故乡,逃离与归乡的感受。在采访间隙,秦昊听闻今年是华西都市报创刊25周年,也笑着说,“我记得以前我在重庆还看过华西都市报!”他也欣然答应祝华西都市报25周岁生日快乐,并祝封面新闻用户、读者新年快乐。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1986年,出生在重庆的秦昊,童年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后来先后在西安,长春,南京,北京等城市停留,但在他心里,重庆依然是乡愁最浓重的地方。重庆是一个网红城市。但是秦昊在自己的书里,却不是以那种猎奇的视角,而是用细腻的文字和光影,记录他的点滴成长记忆。“在游客眼中觉得很奇特的重庆地理特点,对我来说,其实是很平常的。我不想表达出作为网红的重庆,而想表达出我自己视角、带有我自己情感痕迹的故乡重庆。”回忆两年前和奶奶各自拿着相机走访故乡的旅途经验,秦昊也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了解故乡和亲人。如今的秦昊也渴望更靠近自己的亲人,尽管那些土路、江岸、山峦已是沧海桑田。

秦昊的摄影和文字,也并没有停留在完全自我私人的记忆描述上,文字中透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深层思考。他也记录下城市高度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选择留在旧时光里的人们。比如在对老夏坝镇的探访中,秦昊看到在工厂“一夜之间”消失后,仍然坚持留在镇上的老人,他感受到:“我们都需要一个能够安葬回忆的“桃花源”,我们的“桃花源”在哪里?我们要回到哪里?这都取决于我们自身。”

在这趟旅程中,秦昊与过去的岁月和自己的伤痕达成了和解,也找到“我要去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便是归乡。秦昊在一幅照片中展示了正在修建的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广场,这是重庆的新地标,象征着时代发展的浪潮,“这个建筑的形状是帆船,意味着朝天扬帆,我觉得这个寓意很美好,让我想起站在那个桥上,看着江水往前流,而我也要往未来去了。”秦昊透露,他近期也将从北京搬回重庆。从漂泊到回到家乡,他也将伴随永不停息的河流忘川,思索人生的下一步。

选择与奶奶“姚女士”一起完成《常客》这本书,秦昊有自己的考虑,“奶奶跟我沟通比较多。但即便如此,还是觉得和奶奶关系既好又不好,我和奶奶在一起会经常吵架,但不在一起时又很想念对方,所以觉得应该跟奶奶一起来做一个摄影创作。希望这个创作对读者来说有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作者本人有意义。奶奶对我来说具有非常的意义,所以直觉地选择和她一起完成这个作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