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走访|难忘的一天

在这个小镇住了两个晚上。

“六点半了!昨晚忘记调闹钟!”,听见校长这么说,我赶紧蹦起来收拾东西。

我们睡觉前商量好早上要六点起床的,因为我们要去“冲卡”,

途中有一段道路施工只在晚上19时-早上7时、中午12时-13时开放通过,哨卡距离我们大概开车半个小时,过不去我们只能等到中午!很巧的是刚出门,镇上十字路口就在塞车...

当时想的是,小镇上的人怎么都起那么早?“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明显跟诗里说的不一样嘛,冒着热气的小店也不敢去光顾。

堵车过后,心也跟着车颠簸着。安全通过。

今天我们要去干家沟,其实昨天下午我们已经到了朱坝,但听说朱坝往干家沟之间有泥石流,路上过不去。况且似乎还碰上了“任性家长”,孩子在助学申请表上留的唯一电话居然打不通!

晚上的时候才联系上他们村里的干部帮忙传信,让其家里回电,家里说村里与塌方之间可以用摩托来接我们。

我们车子就一直往前开,开呀开,开到了很多车子停放的地方。好家伙!一面山坡发生了位移,山脚公路下面一户人家有一半的房子被砸的稀巴烂(发生泥石流的时候,房子肯定很痛),当时看见的情形就跟下面这图上的一模一样。

本来就只有几度的气温,看着心里更是拔凉拔凉的,围绕着山周围的也不是早餐店的豆浆冒的热气,下车抖了一下就赶紧坐回车上。

这时家长出现了,七点半的样子,他说去镇上拿了户口本回来(开摩托去的吧,冷呐)。

他说塌方有三个多月了,摩托在塌方后面等我们。那我们就是要徒步翻过塌方咯。

等待我们的当然不是这一辆。

到家里火塘边坐下时,孩子爸爸才跟我们说,他的手机前段时间掉了,没有把卡补回来,孩子妈妈是听力二级残疾所以没有用手机。

填助学申请表的是七年级在读的学生,在家里是大姐,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加上父母共7口人。最小的两个弟弟妹妹还在上幼儿园,其余两个妹妹在上小学。

刚坐下我就看见一个小妹妹在火塘边烤火,我就问她几岁了,她说五岁了。

校长跟我说,现在大凉山彝族的幼儿园都要求孩子们要学普通话,让我再试试小妹妹普通话讲的怎么样。

小妹妹后来跟我说,她跟弟弟在上幼儿园,很喜欢去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有她喜欢玩的皮球。

爸爸说每天要送他们穿过塌方的泥泞道路去上幼儿园。这时我才看见爸爸左眼很不一样,问了才知道他以前上山找竹笋意外致瞎。

父母在家务农,家庭年收入约1.7万,加上国家给的残疾人补贴180元每月,这几乎就是这家庭的所有经济来源。家里新房子是今年三月份修完的,共用去约12万,国家补助了2.5万,向亲友借了6万还未还。

在问及月生活开销时,父亲说一袋40斤的大米不到一个星期就吃完了,连上幼儿园的孩子每顿都能吃下两大碗饭。

在我们填表的时候,孩子的妈妈一直在忙碌着煮早午饭(他们一天吃两顿饭),孩子也在帮忙烧菜,及至烧好饭、刚才围坐火塘的四张小矮凳搁上一张木板就成了吃饭的桌子。

学生本人先给弟弟妹妹及我们盛好饭,自己再继续烧了一锅汤才开始吃。开动的时候,五岁的妹妹在我没来得及反应时给我夹了一大块精肉,我眼泪差点就掉了出来。

也许是桌子围坐不下的缘故,母亲一直在各种忙活、父亲一直在旁边烤火,直至我们吃完也没有开动。

父亲开摩托送我们下山的时候,学生领着弟弟妹妹放下在吃饭的碗来到路口给我们送行。

冒着热气的柴灶暖暖的,尽管没有豆浆。

这是我们小组5天走访的9个乡镇37户中的一户。

这并不具代表性,因为每一户都是不同的情况,在这些向我们求助的学生中,家庭收入低、家中上学孩子多或是家中有患重病家属是常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