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驶入红海区

全球翻拍市场渐热。

当美国翻拍了法国影片《触不可及》,上映了《一个明星的诞生》,印度确定翻拍《阿甘正传》、韩国购买了中国版《七月与安生》的版权并翻拍了日本的《小森林》,全球翻拍市场显然已经不只是一个选择,而更像是一股潮流。

同样,国内的翻拍在这两年也开始起步。

正在热映的《误杀》翻拍自印度的《误杀瞒天记》; 韩国经典影片《阳光姐妹淘》确认将被国内翻拍,重现过往的姐妹情深; 而票房近10亿元的台湾引进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同样翻拍自韩国; 去年年末上映的《来电狂响》,则翻拍意大利的小成本影片《完美陌生人》,成为2018贺岁档的一匹黑马,最终揽获6.4亿元的票房成绩。

由于前期翻拍效果差强人意,很多翻拍影片在上映后折戟市场,给翻拍影片带来了并不积极的负面效果,导致国内市场对翻拍影片存在偏见,甚至还存有一丝戒备和排斥。以至于很多获得较好市场反馈的翻拍片,观众并没有有所意识,反倒是遭遇市场冷遇的翻拍影片,在归因时才被提及,并扣上“翻拍片拍不好”的帽子。

2019年,对于翻拍影片市场虽算不上大年,但仅今年在国内上映的翻拍影片却也着实不少,包括引进的翻拍片在内,累计票房已经达到10亿元。

在全球掀起翻拍浪潮的当下,国内仍处于试水阶段的翻拍市场,迎来翻拍红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1

谁在翻拍?

非头部影视公司。

翻拍片作为市场的一种补充,在整个电影市场它并非主流。 大多时候翻拍影片体量并不大,更倾向于向“小而美”靠拢。 而“小而美”影片一直备受电影市场青睐,更是非头部影视公司追捧的对象。

一般来说,由于非头部影视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所限,他们并不能够轻松投资商业大片,或是成本相对高昂的作品,只能另辟蹊径,去寻找更够被自己驾驭的中小体量影片,而大多数翻拍影片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

纵观2019年上映的翻拍影片,无论是由包贝尔和王千源主演的《“大”人物》,还是由影帝梁家辉担纲主演的《深夜食堂》,亦或是正在上映中的《误杀》,其主出品公司上海喜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福星全亚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以及福建恒业影业有限公司等,它们在影视行业基本皆处非头部影视公司行列。

“现在IP改编不便宜,而翻拍相较于引进片的版权收费低很多,且盈利的想象空间更大,最重要的是它或许更能满足影视公司对低成本制作的诉求,圆一些影视公司向上游即制作端发展的谋略布局。 一位负责海外版权交易的工作人员告诉悦幕。

特别是当前,寒风过境,大多数以联合出品、操作批片入局的影视公司如今已经发展至一定规模,逐渐跻身影视行业的二三梯队,发展待急,摆在它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平稳过渡,既不失“优雅”(原创性)又无需冒太大风险。

虽然翻拍影片在整个电影市场大盘表现上并不亮眼,但从单片商业回报上仍算得上可观,优秀的翻拍影片的商业回报更是超乎想象。 像翻拍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便是“以小博大”的典范。

相较于投资额度巨大的大制作,需要撬动足够的观影人群才能实现盈利,体量较小的翻拍影片只要满足对一定观影受众的有效触达就能够获得相应回报。

不过,翻拍影片要实现对观众的有效触达,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国内市场仍处于摸索阶段。

2

翻拍什么?

适合本土化的类型片。

喜剧、爱情和犯罪悬疑是电影翻拍率最高的三种类型。

回顾在内地上映的翻拍影片,无论是在2019年之前的翻拍之作《我是证人》(犯罪悬疑片)、《英雄本色2018》(动作犯罪片)、《来电狂响》(喜剧类型)等,还是在今年上映的《你是凶手》(犯罪悬疑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爱情片)、《误杀》(犯罪片)等,它们 都属于强类型影片,同时还极具商业属性。

在类型片中,喜剧、爱情和犯罪悬疑这三种类型在市场中的商业回报率非常可观,相较其它类型影片具有更稳定的受众人群和成熟的运作模式。

譬如,在今年上映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爱情影片,显然女性观众对此种类型更为热衷,最终男女观众的占比达到四比六。 反之,像犯罪类型影片则会调动男性观影人群的观看积极性,从而在男女比例上有新的变化。

不过,类型影片具有稳定市场和大批忠实拥趸者不假, 但翻拍影片想要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翻拍影片对原作的本土化程度是否足够,以及原作是否适合翻拍。

像在今年上映的翻拍自日本同名影片的《深夜食堂》,虽然有影帝梁家辉担纲主演,但影片最终还是未获得观众的认可。 这是因为,影片看似进行了本土化,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但文化内核却并未发生变化。 《深夜食堂》体现的是日本居酒屋文化,而中国本土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文化土壤,导致观众在观看时由于内容和内核的无法贴合而无法融入其中,观感体验并不顺畅。

同样的问题,翻拍韩国影片《伟大的愿望》的《小小的愿望》,内容涉及到性喜剧,这在国内想要过审并不容易。 因此,为了能够获得上映资格,它们将本应该直接传达的有关于性的笑点进行了含蓄化处理,使影片表达大打折扣。

成功的翻拍影片,不仅内容上进行本土化,更重要的是内核上与本土的契合。 像《误杀》之所以能够破圈,便是因为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处理,谭卓饰演的母亲与原作中的印度母亲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为母则刚让本身软弱的她可以与强权者对抗,而故事中的人际关系也从印式转向中国式。 使观众全程观看下来,并不会产生滞感和对内容的怀疑。

其实,无论是什么类型影片,它们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动观众,最重要的就是让观众在当下信以为真,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够融入情节,对故事和人物有所认同。

所以,选择翻拍内容一定要有的放矢,适合本土的文化土壤,否则得不偿失。

3

如何翻拍?

正视。

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在完善的同时却也面临着创意枯竭的问题,这是全世界的难题。 由此,翻拍,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 像美国、印度等影片高产地,翻拍早已经成为市场的一部分,且观众对翻拍具有成熟的认知,给予很大的包容性。

然而, 在国内,无论是观众还是行业对于翻拍的认知还存有偏见。 所以,想要让翻拍获得认可,走得更远更顺畅,首先要撕掉国内对翻拍影片的刻板印象。

“转译”、“拿来主义”一直是翻拍影片难以摆脱的标签,这也是翻拍影片1.0时代给观众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由于完全copy原作,还养成了观众对翻拍影片和原作进行比较的习惯。 由此,“难以超越原作”成为大多数翻拍影片通过豆瓣评分与原作进行对比得出的定论。

其实,当影片被翻拍时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脱离原作的独立个体,真正的翻拍片,它有自成逻辑的故事和架构,还有足够动人的表演,这时的翻拍片只是选择了原作的一个创意点进行了本土化再创作,而非对原作的完全模仿和重复,如若只是单纯对影片进行复制,显然不足以称之谓翻拍片,也不是翻拍片应该有的样子。

旧瓶装新酒,是翻拍片的特点和选择。 但如前文提及,无法扎根于本土的核心故事是无法打动观众的,只有进行了本土化处理的内容、与当下主流价值观和时代主题相契合的翻拍影片才能够让观众接受。

像将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版《阿甘正传》,讲述的是印度版的国家进化史,这已与原版讲述美国成长史的《阿甘正传》有着明显的不同。 而且,在此之前阿米尔·汗在《印度往事》中便已经尝试过这样的题材和类型,如何找到讲述此类故事的新切入口,这对于创作者而言并非易事,所以选择翻拍,借原作的创意点然后注入新的内容是当前影视行业找到的解决方法。

再譬如,即将在国内上映的《小妇人》,以及去年获得国际多项大奖和提名的《一个明星的诞生》都曾被翻拍过不止一次,但每一次都能够给人以新的惊喜和期待,这恰是它们给观众不拘泥于原作并进行符合时代主题的创作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全球创意减弱的现实境况下,翻拍已然成了市场的必需品。

但回看国内翻拍市场,规模还十分有限,处于培育阶段,翻拍效果参差不齐,好坏参半。 如何释放自己的潜力,这对于内地电影市场来说还在不断摸索之中。

不过,随着《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票房突破,以及《误杀》的口碑突围,翻拍影片正在为自己正名,逐渐找到支撑自己的着力点,迎来红海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