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游戏2》低口碑入市,续集电影为何难出佳作?

IP、续集、重启……回首过去一年内地市场出现的好莱坞电影,绝大部分都与这三个关键词有关,一方面对于IP的过度消费导致市场上的优秀原创电影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剧情套路化严重的续集电影也直接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在2019年最后一个月,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勇敢者游戏2》却没能取得预估成绩,上映近17天后票房仅有2.8亿,这一成绩远低于上一部的内地票房,而作为一部取材自经典IP的续集电影,《勇敢者游戏2》在内地的市场表现实际上也代表了这一类型电影的普遍遭遇。

低成本高回报,索尼影业初尝甜头

与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等家喻户晓的知名系列IP不一样,在2017年的《勇敢者游戏》面世之前,观众对这一IP的了解程度并不太高,甚至不少观众都是带着观看一部“原创电影”的期待走进电影院。实际上,《勇敢者游戏》不仅是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经典IP,在1995年首次推出后,影片更在全球收获了2.62亿美元的票房,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爆款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在1995年,隶属于索尼影业的子公司哥伦比亚影业正式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成为当时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中最先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跨国影视公司,而同年诞生的《勇敢者游戏》便是索尼影业向中国市场推出的首份片单中的一员,片中由CG技术制作而成的画面至今仍让不少观众记忆犹新,而主角罗宾·威廉姆斯与众多动物同框的画面也构成了国内观众最早的银幕记忆。

1995年的第一部《勇敢者游戏》让索尼影业以6000万美元的成本赚回了2.62亿美元的票房,商业嗅觉灵敏的索尼影业当然不会放弃对这一IP的续集打造,在2005年,《勇敢者游戏:太空飞行棋》诞生,不过主创大换血后的《勇敢者游戏》并没能复制前作的成功,在制片成本与上部持平的情况下,影片仅在全球取得了6400万的票房,续集票房失利后,索尼影业只能中断这一IP的打造,将其束之高阁。

随着好莱坞围绕IP打造的续集电影项目越来越多,近年以来各家制片公司都将目光聚焦到自家尘封已久的IP项目上,而这也是12年后《勇敢者游戏》得以重见天日的重要原因。重启后的《勇敢者游戏》成本仅有9000万美元,这一数字放在如今的好莱坞来看并不算高,而索尼影业的制片策略也趋向保守:减少特效场面,重点放在幽默笑料的打造上,杰克·布莱克和凯文·哈特两位好莱坞喜剧演员的加盟也印证了索尼影业的策略。最终重启的《勇敢者游戏》以4.03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索尼影业在北美票房成绩最高的影片,甚至超越了自家的招牌作品《蜘蛛侠》,而全球9.6亿美元的票房也让本片获得了高达10倍的回报率。

续集新瓶装旧酒,中国观众不买账

2017年的《勇敢者游戏》不仅在北美市场成为票房爆款,影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相当可观。在群雄割据的贺岁档,《勇敢者游戏》最终在内地获得了4.9亿的票房,是除北美市场外的最大票仓,此时距离这一IP第一次登陆中国已经过去了22年。

重启后的《勇敢者游戏》的火热程度证明了这一IP的巨大价值,也让索尼影业很快将续集计划提上日程。过去一部续集电影制作周期往往需要3-4年时间,但首部在2018年1月于中国上映后,《勇敢者游戏》续集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便被火速推出。或许是为了充分激发出中国市场的票房势能,《勇敢者游戏2》的中国上映时间比北美地区提前了一周,而影片也是作为接档《冰雪奇缘2》的引进大片进入市场,颇有票房黑马之势,上映前业界对该片的中国票房预估为7-8亿。

相比于上一作,《勇敢者游戏2》在制作上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一点既可以从制片成本上直观显现,也能从本片的叙事格局上得出。相比于第一部全程在热带雨林中展开叙事(第一部的副标题为“决战丛林”),续集则将背景延伸到了沙漠、森林和雪山等。但是场景上的更多样化并没能掩盖影片故事的羸弱,这一点在影片开场后不久几位主人公进入游戏的情节中便可看出:三位主人公进入游戏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寻找因冲动而进入游戏的另一位主角;而每过一关都能如履平地的主角们,则让这部冒险电影失去了“冒险”的趣味,与此同时,上一部担当主要看点的笑料被主角间无谓的斗嘴取代……在华丽的场景背后,《勇敢者游戏2》所体现的是续集电影创作重心的严重失调。

豆瓣上,《勇敢者游戏2》仅获得6.2分的及格分,在猫眼电影上,《勇敢者游戏2》7.6分的分数相较于前作也足足下降了1分。剧情上的无甚新意导致了口碑的下降,口碑的下降则直接导致了《勇敢者游戏2》票房的失利,2017年重启的第一部《勇敢者游戏》仅用了一周时间票房便突破4亿,但这部续集上映近3周后内地票房仅有2.8亿,在多部国产新片和引进大片的围剿下,《勇敢者游戏2》的票房势能已经严重下降,在猫眼电影专业版上,针对该片最终的预测票房仅有2.9亿。

IP并非摇钱树,好莱坞续集电影普遍“扑街”

从近年开始,好莱坞制片厂之间盛传着一条黄金法则:“迪士尼或者漫威公司在做什么,大家跟着做就好了。”这一说法看似有些荒谬,实则道出了如今好莱坞续集和IP打造的重要性:拥有《星球大战》《冰雪奇缘》《玩具总动员》等多个知名IP的迪士尼,早已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制片公司,围绕上述IP打造的续集电影每年都能让其赚的盆满钵满;而从2008年开始打造漫威电影宇宙至今,漫威旗下的22部电影累积为其带来了超过20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漫威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电影招牌。

然而漫威电影的续集打造战略却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常规续集电影不同,漫威电影之间虽然也有着剧情上的连贯性,但每一部的主角、故事主线乃至时代背景均不相同,并且如果有需要,这些主角还能同时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正如一部电影不可能拥有两个詹姆斯·邦德,但一部漫威电影却可以同时拥有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两个超级英雄。事实证明,对于IP的痴迷最终必将导致不良后果,一方面是诸如《勇敢者游戏2》这类火速赶拍导致的续集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当好莱坞续集电影的比重越来越大,观众的审美疲劳也随之显现。

相比于IP对观众的吸引力,最终推动票房势能不断上升的重要因素实际上仍然来自于影片口碑。以2016年上映的《独立日2》为例,影片在豆瓣和IMBD上分别只获得了5.6和5.2分的分数,口碑的全方位扑街直接影响到了影片的全球票房;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2018年上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2》身上,影片在IMDB、mtc等知名网站上的评分均低于第一部,导致影片全球票房相比第一部下降了2亿美元。从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知名IP续集来看,大部分项目都落得惨淡收场的局面。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评价体系已然成熟的北美电影市场,一部电影的口碑对票房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在商业属性更强的续集电影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口碑也越来越成为票房增长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为什么在各个影片的宣传海报上,通常都会将猫眼、豆瓣、淘票票等平台的高评分放在显眼的位置,而《勇敢者游戏2》《爱宠大机密2》等续集电影之所以内地票房表现乏力,也能从影片的口碑上一探究竟。

结语

一方面随着整个好莱坞原创力的下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围绕IP的续集打造依然是制片厂最稳妥的选择,另一方面,好莱坞制片厂也都深谙续集创作已经陷入瓶颈期,过去被制片厂奉为“摇钱树”的IP,或被漫威和迪士尼这样更受市场青睐的续集模式所取代,或因制片厂本身急于求成的续集打造策略而毁于一旦,在这一现状下,只有不断提升续集电影品质,从既有的大IP中孵化小IP,以支线电影、衍生电影等替代续集电影,才能避开直接开发续集电影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持续激发IP潜能。

— THE END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