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休无止的高田气囊事件

高田公司曾是全球三大安全气囊制造商之一,产品运用在包括本田、丰田、通用、福特、BMW等知名品牌,为了降低成本,高田公司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了硝酸铵,该原料在变质受潮后,极易引起充气发生器爆炸,迸射的碎片将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此前高田气囊导致全球至少2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也是导致高田气囊被称为死亡气囊,并最终不堪重负倒闭的原因。为此,高田气囊已经经过多次召回,并支付巨额罚款。可是,前不久高田安全气囊被发现了一个新的明显质量问题,又导致至少一人死亡,因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全美将再次召回140万辆使用高田气囊的汽车。

召回事件回放

2004年5月:美国阿拉巴马州一辆本田雅阁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发生爆炸

2007年:本田向高田告知三起安全气囊爆炸事件

2008年11月:本田召回4000辆存安全气囊隐患的车辆

2009年5月27日:由于安全气囊爆炸,一位美国本田雅阁车主在事故中丧生

2009年:本田召回50万辆汽车修复安全气囊隐患

2014年6月11日:NHTSA正式对高田安全气囊进行调查

2015年2月20日:由于未能及时对隐患事件进行回应,高田被NHTSA勒令支付每天14,000美元的罚款。

2015年5月18日:高田承认其生产的部分气体发生器存隐患,并同意和NHTSA签订认罪条款且支付2亿美元处罚金。同时,高田同意接受独立的合规监测,并计划召回包括宝马、菲亚特克莱斯勒、戴姆勒、福特、通用、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斯巴鲁和丰田多家车企旗下约3200万辆车辆的气体发生器,

2016年1月:因高田安全气囊隐患死亡人数上涨至10人

2016年5月4日:高田同意召回另外3500万辆到4000万辆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成为美国史上最大召回事件。

2017年2月27日:高田在美国法庭认罪,同意支付10亿美元的处罚金。

2017年5月18日:丰田、马自达、斯巴鲁和宝马同意与车主达成协议,支付高田安全气囊隐患带来的经济损失,四家车企此次赔偿的金额约为5.53亿美元。

2017年6月26日:因为承受不了各种索赔,负债高达2万亿日元的情况之下最终还是宣布破产倒闭了,并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

截至到2018年12月,因涉及"高田气囊"而召回的汽车已达4000万辆之多。

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高田气囊出现的最新质量故障为"含有非叠氮推进剂的增压泵",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要求高田必须在12月31日之前证明,多达1亿个含有化学干燥剂的安全气囊增压泵从长期来看是安全的。如果证明不了,那么这将引发自"高田气囊"事件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召回,召回成本或高达数百亿美元。讽刺的是,高田申请破产保护后,最终的召回成本或将由各大汽车制造商来承担。

高田气囊事件堪比汽车业灾难,波及到全球19家汽车企业,估计问题车总计超过了1亿辆以上,不仅有日本车,还包括了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现代、福特等等。而对于美国来说,受牵连的车辆接近他们注册车辆总数的13%以上。再来到中国,高田气囊事件在华涉及至少接近40家汽车企业,涉及的车型也是超过了一百多款,数量达到了1800多万辆!2019年上半年,中国因为高田气囊一共发布了九次召回,大约占了上半年因为各种原因召回汽车总量的25%。

带给汽车产业的启示

除了高田气囊事件,无独有偶,斯巴鲁汽车排放造假、日产汽车质检丑闻、神户钢铁数据造假等事件层出不穷,日系汽车品牌近几年"丑闻"不断,日系车高品质形象渐渐走下神坛。其实,这也反映出了日系制造业急于求成的集体焦虑,日系制造业的业绩下滑及转型期震动或已成为日系丑闻的根源。这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拉响了警钟,汽车厂家对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标准要更加严格把关,这对整个汽车行业还有消费者而言,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编后语

高田气囊事件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汽车生产企业肯定知情,为什么还使用高田气囊,其根本原因在于应该在于成本控制。可竞争再激烈,汽车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再严格,也不应压榨零部件采购环节,这样当然会有安全隐患。有了高田气囊前车之鉴,车企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于产品质量、生命安全更是要时刻心存敬畏,这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不容突破的底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