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琴歌和他斫的琴一样出色|斫琴师王可逊

"琴歌于我,是工作,也是情怀。

史记有记载,“诗有三百,皆以弦歌。” 可见琴歌在古代的普遍性。

琴歌是中国古代文人抒发自己情怀的方式。现在的歌曲演奏者,更多是表达了舞台表演的形式。一个是自娱,一个则是娱人,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我来说,比起在舞台上演出,更多是运用在生活当中,表达自由、和抒发情怀的一种生活方式。"

——王可逊

1.弦而歌之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记载古琴,他说:“诗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早在千年前,孔夫子就时常操弄琴弦,并且抚琴而歌,《诗经》上的诗他都用古琴来弹唱。这就是古琴最早的形式:“弦歌”。

后来,明代朱长文在《琴史·声歌》中记载:“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

“弦歌”亦称之为“琴歌”,其历史悠久,虽几经失传,所幸至今仍有琴人抚琴而歌,延续着这古老文化的根脉,斫琴师王可逊便是琴歌的传承者。

2.王可逊的“琴歌”

缦学堂2周年缦乐会上,可逊老师为大家弹奏了一曲琴歌《将进酒》,一边抚琴,一边吟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巫娜老师如此介绍她心中的琴人可逊:“顶级的斫琴师,琴必然也弹得很好,如此才能斫出良琴。可逊是斫琴师,但他的琴歌和他斫的琴一样出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缦学堂3周年,可逊老师演奏了一首《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眼前这位琴人,与过去的文人一样,将才气化为了温良敦厚的品质,谦逊、内敛,正如其名。

3.善斫者必善弹

良材、善斫,方成良琴;

施以妙指,始出正音。

古人早已总结出“善斫者必善弹”,斫琴与弹琴是一体两面,互为其根,相辅相成的。

可逊曾说:“光阴逝去,良琴却能够经久流传。”他用时光打磨了一张张良琴。

其琴,亦如其人……

同为琴人,因琴相知,可逊老师为缦客斫制的每一张琴,巫娜老师都会亲自试弹,用心聆听每一张琴音,并给予最真实的建议。

因着彼此的共同认知,对于琴道的追求,方能同声相和,结此善缘。

可逊老师说,

每一张琴,都是一个生命,

你得用生命去聆听,才能听到它的声音。

他力图做到完美,查遍所有的资料,

他说他不是在斫琴,而是在和琴交流。

可逊老师最善斫的是“蕉叶式断纹丝弦琴”。

蕉叶琴边缘呈连续翻卷状,既要展现出蕉叶自然的形态,又要传达文人的精神气韵,所以它的形制应是轻盈、灵动、俊秀的,声音应是通透、圆润、均匀。

可逊老师说,他喜欢高古、苍劲、拙朴的琴风,而要达到如此风韵,古琴的丝弦与断纹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漆的断裂恰恰让琴的音色愈加松透,彰显韵味。丝弦声是柔在外,刚在内,细细品味才知高古气韵。

可逊老师说:“我其实不想说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多么的大,我就是愿意用这样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家人,对待琴。我拿这件事情是当真的,是要一直做下去的。

斫琴师王可逊,他让人想起电影《一代宗师》里的一句话,“功夫是什么?就是时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