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转角”遇见了谁?成都网红街道“玉林四巷”又放大招

打卡《前任3》、《大话西游》、《美女与野兽》等电影场景,和吃蛋烘糕的小黄人、小猪佩奇合影……50余米的玉林四巷曾被誉为成都最美“网红街道”。如今,还是在武侯区玉林,还是在“爱转角”,又增加了一个好去处——既可以喝茶看书、品美食,又可以听民谣,摆成都龙门阵。12月28日,“爱转角”文创街区举行了开街派对。老成都味道与新文化创意完美融合,开启一场关于生活记忆、视听盛宴和城市微更新的对话。

打造邻里社交新空间

玉林四巷有一排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砖红瓦房,墙面斑驳,院落老旧。一年前,借力电影《前任3》热度,这里打造了“爱转角”互动体验特色街区,生动形象的主题墙绘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

玉林四巷“爱转角”街舞

打造一新的“爱转角”文创街区,就依托于玉林四巷六号的老旧房屋进行更新改造,按照现有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其风格的独特性,同时又能完美的融入到整个生活街区之中。前院、后院、露天阳台各有风格,文创区、手工教学区、活动区一应俱全,同时还可以为居民们提供咖啡、饮品以及西式简餐和中式小吃等休闲餐饮服务。

“在玉林四巷,你随处可见居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太阳下享受最惬意的成都慢生活。”玉林北路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居民对文化生活需求很强烈。原有的社区空间只能提供一个基本保证,居民们渴望家门口就能有一个更个性化、精细化的社区空间来提供服务和消费。”

“在社区发展治理中,居民需求就是我们社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针对老年人、年轻人和孩子进行了多次问需服务,希望在场景营造中能兼顾一般性和差异化。”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爱转角”文创街区既具有城市休闲功能区,也有文化展演的活动区,还有相对幽静的阅读区和创意工作区域,在保证正常的运营过程中实现社区文化相融共生,实现功能迭加、相互结合为市民创造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

除了居民可以找到归属感,游客也能在此停下来、走进来、坐下来,品位浓郁的天府文化和成都故事。“我叫典婆婆,今天我给大家摆一摆成都话中最经典的词汇。”陈典是生长在玉林街道的80后青年艺术家,艺名“典婆婆”,她创作的成都市井生活水墨画以幽默的基调展现本土智慧,用绘画结合成都方言,既让游客感受成都人的语言,又可以将成都生活中的人、事、物,活化成文创产品,成为“学说成都话”文创IP。

构建社区消费新场景

在文创工作空间,熊猫文创沙龙同样精彩不断。专攻熊猫文创的川音美院的王曼蓓老师、四川弘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吴泓琏、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许亮、成都小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钟小林等围坐一堂,就熊猫与成都文化展开话题,对熊猫文创IP进行孵化。在音乐互动空间,民谣音乐人、金牌萨克斯手和玉林本土乐队联袂为社区居民奉献了一场精彩演出。

从玉林四巷往西走200米,焕然一新的老院子——和苑也成为了打卡地。不仅居民楼外墙上悄然“新变”,就连原本破旧的中心花园也渐渐充满着生机,无论是闲情逸致的退休居民还是结束忙碌的白领,都会在这里驻足。

从九十年代的酒吧文化到后来的美食店、火锅店林立,小店经济一直都是玉林生活社区一张响亮的名片。每天大街小巷繁忙的景象出现在晚高峰以后,不少成都市民每日下班后均是“直奔”各类特色小店。

“现在,很多年轻人特意从外地飞来成都打卡,但拍完之后,他们非常希望能真正融入玉林的本土生活。”玉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大量青年游客的需求,“爱转角”专门通过场景设置、软装设计打造了一间网红书屋。社区同步推出手绘“玉林美食打卡地图”,在“爱转角”文创街区周围1公里内,串联上玉林串串香、锅盔女王、手撕烤兔、天添饭店等三十余地道成都美食。

作为新型社区文化综合体,“爱转角”文创街区提供了文创与小店经济共融的新型社区消费场景,听评书表演,参与手工皂体验或者开展小型音乐会的同时,玉林街道还整合社区、企业相关资源,以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聚焦社区商业品质提升和功能拓展,提高场景消费触发力,打造出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为居民构建优质生活服务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