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佳缘上的女士,都想找什么样的男士?

世纪佳缘女性用户择偶标准分析报告

宋筱泊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马浩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张艺凡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本报告利用获取的世纪佳缘女性用户信息,从身高、年龄、学历、所在地区、婚恋状况等角度分析女性的择偶标准,同时主要以爱的心理学课程所学习的进化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进行简要分析,分析女性自身状况对于择偶标准的影响。

关键词: 世纪佳缘女性用户、择偶标准、进化心理学

1. 多少男士们面临着找不到配偶的艰难处境?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20:100。现阶段我国男性比女性多近3000万人。也有就是说有近3000万男性面临找不到配偶的艰难处境。

据百度百科介绍,世纪佳缘交友网由北京大学文学学士龚海燕研二期间创办。龚海燕自幼家境清贫,好学上进,曾经因家贫和车祸而辍学打工三年,后重返高中校园,23岁时以县文科状元成绩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录取。本科毕业后被保送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方向为媒介经营管理。研二时经过深刻的市场调查,创办世纪佳缘交友网站,欲为天下单身谋幸福。2005年7月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之荣誉,毕业后放弃诱惑,将全部精力投入于世纪佳缘之幸福事业。2015年3月2日,龚海燕几乎已经清空持股,也不再担任世纪佳缘任何管理职务。

据称,世纪佳缘是一个严肃的婚恋网站,网站规模大、征友效果反响较好,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线下会员见面活动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单身人士提供严肃婚恋交友服务。2011年5月11日晚,世纪佳缘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在美成功上市。因此,选取世纪佳缘网站收集数据,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免费给北大校友创办的世纪佳缘做个广告......)

而且近年来女性择偶标准越来越高,要有房有车,有户口,还可能要高学历,高颜值,高身高。男性择偶的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我们想通过本次研究,判断是否大部分的女性条件都如此之苛刻,分析各种因素对于女性择偶的影响。报告研究的主要数据是爬取的世纪佳缘的女性用户数据,主要理论依据为课上讲授的进化心理学。从年龄、身高、学历、地区、婚恋状况角度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女性在选择配偶时的影响。

2. 数据获取及样本情况

我们本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是利用python爬虫技术爬取的世纪佳缘网站全国范围内的女性用户的信息。数据除重后共计3634条。最后整理的信息有,昵称、年龄、所在地、身高、学历、个人婚恋状况、期望年龄(范围)、期望身高(范围)、期望学历、期望婚恋状况。

以下是数据的描述说明。

图1是样本的年龄分布:最小21岁,最大77岁,以30-50岁的中青年为主要群体。30-40岁占30%,40-50岁占34%,50-60占24%。

图2是地区分布,包含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含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其中:

a.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b.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c.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

d.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e.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f.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

g.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新疆)

图3是样本的学历分布。分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双学士。可以看出高中/中专及以下占23%,大专占36%,本科占37%。

图4是样本的身高分布:最低147cm,最高188cm。

图5是样本的婚姻状况分布情况,离异占58%,丧偶占38%。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婚恋状况因素对配偶婚恋情况要求的影响

图6是不同婚恋状况用户对配偶婚恋状况期望分布图。根据图表分析可得在未婚女性中有近42%可以接受未婚男性,近70%可以接受离异男性,近35%可以接受丧偶男性;在离异女性中有近38%可以接受未婚男性,近65%可以接受离异男性,近38%可以接受丧偶男性;在丧偶女性中有近32%可以接受未婚男性,近70%可以接受离异男性,近40%可以接受丧偶男性。

重点强调一下:相同点是未婚、丧偶、离异三种用户最倾向的都是离异男性。不同点是未婚和离异的男性相较于丧偶与未婚的男性更倾向于未婚,丧偶的女性更倾向于丧偶的男性。比较意外的是世纪佳缘的女性用户对于离异男性更加倾向,对于未婚男性的倾向不如预想中强。

受“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离异、丧偶的女性的自我定位有一定的降低倾向,择偶时对配偶的期望值也相应降低;择偶时,与自身经历、状况相一致或者相似的个体更易得到青睐,同为离异或丧偶的双方对彼此的经历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各婚恋状态下的女性可接受对象的婚恋状况中,可接受离异的比例在三个群体中分别为65%,67%,69%,说明各婚恋状况对离异状态的男性比较青睐,某种角度上讲可看出当下我国女性的婚恋观念出现了较大的转变,从原来的保守观念中解放了出来,不再觉得离异或者丧偶的情况下征婚是惭愧的,选择离异男性更多,可能原因是离婚男性更有感情经验,对情感问题有更强的处理能力,离婚男性也意味着年龄较大,预示着有一定的财产积累;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环境下婚恋观念更为自由导致离婚率不断提升,从抽样数据分布看离婚群体征婚达到38%,这也是当下离婚在婚姻选择中分量越来越轻的原因之一。而在未婚群体中倾向未婚多些,丧偶群体中倾向丧偶多些,这也是符合直观感受的,女性在选择时往往倾向于与自己相同处境的男性。一般讲,相同的处境会有更多相同点,更容易相处。

从进化心理学的方面理解,各个群体中对未婚的需求都占到了一定比例,这是由于未婚群体一般也代表着年轻群体,年轻群体有着更好的身体条件,容貌一般来说要更好一些,而从潜意识角度讲,未婚人群意味着对象的情感方面更加“干净”,所以会产生愿意选择未婚群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女性中间表现得不算明显,可以预期到在男性中这个数据比例会更高,因为社会语境下男性对女性的“处女情结”更加看重,未婚女性也往往预示着优越的身体条件,但由于缺乏数据,在此不再做进一步探讨。

而丧偶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上一段感情结束的非自然性,预示着这样的男性有着相对丰富的感情经验,并且有一定的对婚姻的忠诚度,同时丧偶也预示着男性有可能具有相对可观的财富积累,这对女性来说,不仅在物质上能够满足其需求,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往往会更加轻松从容,所以丧偶男性也没有表现出明显被排斥的现象。

3.2 对配偶学历要求的影响因素

3.2.1学历因素对配偶学历要求的影响

图7是不同学历用户对配偶学历期望分布图。由图中数据分布可知,大多数用户对配偶学历的期望是高于或等于自身学历;随着用户自身学历提高,对配偶的学历期望均值也相应提高,而且对配偶学历期望中低于自身学历所占的比例相应降低。

受“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强女弱”等封建传统思想影响,长久以来夫妻双方中男方学历(工资水平、行政地位等同理)高于女方似乎成为一个惯例。另外结合年龄分析,女性用户学历越高一般情况下也就说明年龄越大,结合后文对配偶年龄的期望范围(+7~-3),选择学历更高的配偶的倾向具有其合理性。用户自身的学历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个人、用户家庭、用户成长和生活环境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学历越高的用户对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要求也就越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历相近的夫妻双方比学历相差较大的夫妻双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对后代的教育、人际关系的处理、共同财产的管理等婚后不可避免的事务上也更易达成共识。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女性都希望另一半学历比自己更高,一方面,学历高意味着对象有更好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结合能够给子女提供更好的基因,更有利于繁衍;另一方面,高学历往往和事业成功有一定的联系,学历高的男性一般来说都对应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女性在繁衍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生理资源,因此男性应该表现出具有提供更多物质资源的能力才能更受女性的青睐。而从婚姻状态上来说,过于悬殊的学历差异往往意味着两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处事方法,在某些事情上可能有难以调和的矛盾点,所以女性的择偶普遍表现出学历接近及以上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女博士的婚姻难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热点。女博士由于本身学历已经几乎到了学历最高点,导致男性很难在这方面比女性更优秀,所以学历在硕士及以后,倾向于选比自己学历更高的现象走低,数据表示硕士博士除了接受与自己学历相同的对象之外,也有不小比例的女性认为学历大专,本科等就足够,这也从一方面折射出女博士择偶面窄的困境。当然,提到女博士也就要提到另一个婚姻难群体---农村低学历男性。作为为数不多仍保存农村户口的国家,城镇化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量农村人群向城市迁移,资料显示迁移人群中女性更多,造成农村男性的婚配挤压,选择面更小,加之农村教育理念的落后和教育措施的落后,产生的低学历男青年就成为了另一个婚配难群体。学历歧视链成为婚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还有待婚姻观念的进一步转型,短期内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另外,需要指明的是,当下女性对对方学历的要求在不断走低,而对对方事业的要求成增加趋势,可能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收入的多元化和职业分化的频繁,学历不再直接体现个人收入的高低,相比之下,事业与社会经济地位更相关,对婚后生活更有保证。但本文没有直接的事业数据,用户的信息也缺乏可时序性分析的条件,不能做相关分析,之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3.2.2地区因素对配偶学历要求的影响

图8是不同地区用户对配偶学历期望分布图。从图中数据可知,华北地区用户对配偶学历期望最高,华东地区次之,华南、西南、华中地区期望相对较低。

图9是不同地区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布图。结合我国受教育程度分布的数据可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用户对配偶学历的期望也相应较高,这一现象与前文用户学历和对配偶学历的期望呈现一定程度正相关的结果是一致的。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观念有所差异,一方面影响用户自身的学历水平,另一方面也影响用户对配偶的评价标准,因此地区因素也会对配偶学历的期望产生影响。

3.3 对配偶年龄要求的影响因素

3.3.1 年龄因素对配偶年龄要求的影响

图10是不同年龄用户对配偶年龄期望分布表。从数据可以得到用户平均年龄为43.2岁。

回归曲线分析:

最高y = 0.9971*x + 7.2275

(代入用户平均年龄可得最大年龄期望=50.3岁)

均值y = 0.9854x + 2.651

(代入用户平均年龄可得年龄期望均值=45.2岁)

最低y = 0.9736x - 1.9256

(代入用户平均年龄可得最小年龄期望=40.1岁)

即用户最期望的年龄差大概为年长7岁、年幼3岁。

女性更加青睐年长的男性,可能的原因如下:

1、随着年龄增长,男性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如金钱、权力、人脉、社会地位等)和控制资源的能力也在随之增长,与年轻男性相比,年长的男性对抚养后代所能提供的物质支持更多,从而更受女性欢迎。

2、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社会阅历也在增加,经历的事情比年轻男性多,与人相处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更丰富,更具责任心和包容心,更能够满足女性被保护的欲望,从而在择偶中更受青睐。

从我国目前的男女比例来看,夫大妻小的年龄模式会持续加重男性的婚姻挤压。在本年龄段难以完成求偶任务的男性选择进入下一年龄段的婚姻市场,凭借相对年轻男性的优势在求偶中取胜,而这又加重了下一年龄段的男性的婚姻挤压状况。从调查数据来看,女性期望的配偶年龄主要仍处于年上,因此可以预见,我国目前的男性婚姻挤压状况在最近时期内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3.3.2 地区因素对配偶年龄要求的影响

图11是不同地区用户对配偶年龄期望分布图。图11是对数据中的用户期望年龄分地区进行的统计,由于用户给出的是个年龄段,所以根据所有用户的期望年龄段进行统计,计算出期望的平均年龄,期望平均的最大年龄,最小年龄。分析可以发现,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六地区的最小、最大、平均都处于相差不多,相对均衡的状态。但是东北省的女性在的期望年龄都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对于东北女性为什么如此倾向于大龄男性,我们进行了以下简单分析。在网上搜集到的2018年全国各个省份的离结比(离婚对数/结婚对数)如右表:

可以看出前五名中,东北三省均在列,可见东北地区整体呈现高离婚状况。这种环境下的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寻求稳定的婚恋关系。年长男性一般会自然会与“成熟”一词相关联,上文也有所提及,年长男性一般在经济基础,工作状况方面都比较稳定,而且思维和处事方式也会比较沉稳,所以追求稳定踏实情感关系的女性更青睐于年长男性。对于东北这种整体离婚率较高的地区,女性对于婚恋关系可能普遍缺乏安全感,所以更青睐于年长的男性。

3.4 对配偶身高要求的影响因素

3.4.1 身高因素对配偶身高要求的影响

图13是用户期望身高分布统计表。用户平均身高为162.4cm。

回归曲线:

最大y=0.6995*X+72.44

(代入平均身高可得最大身高差期望=23.6cm)

均值y=0.5691*X+85.518

(代入用户平均身高可得身高差期望均值=15.5cm)

最小y=0.4387*X+98.596

(代入用户平均身高可得最小身高差期望=7.4cm)

即女性最期望的身高差为+15.5cm,所能接受的最大身高差为+23.6cm,所能接受的最小身高差为+7.4cm。

女性对高个子男性的择偶青睐有几个方面的可能原因:

1、进化心理学解释:较高的身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良好的遗传基因。从进化角度来看,身材高大的男性相对而言健康问题较少,在领地、食物、配偶争夺等生存竞争中更易取得胜利,因此女性倾向于选择高大的男性以使自己和未来的后代免受其他同类的伤害。另外研究表明,身高略高于平均身高的男性和身高略低于平均身高的女性有最大的繁殖优势。

2、社会学习理论解释:

(1)较高的身高与较高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相关性。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高个子的男性更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比矮个子男性更多地被赋予管理责任,从而比矮个子男性拥有更高的收入潜力和社会地位,在求偶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较高的身高与较好的家庭环境有相关性。一方面,较高的身高很可能代表着青少年时期充足的营养摄入和完备的医疗卫生条件;另一方面,较高的身高暗示着其母亲较好的育儿能力,一个优秀的婆婆在养育下一代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也可能是择偶偏好的原因之一。

(3)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也会影响女性在身高方面的择偶标准。在前文所述的几点原因——尤其是身高与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的相关关系——的综合影响之下,择偶的身高偏好经过长时间跨度的代际传递形成了某种社会共识,并且在不同文化中保持一定的普遍性,影响女性在身高方面择偶标准的形成。

那么对于身材较矮的男性群体而言,要想在求偶竞争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首先自身要摒除“身高即原罪”的思想,调整心态,充分认识自身优点,并通过其他渠道学习扬长避短的方法,在众多求偶竞争者中展示出自己的加分项。

3.4.2 地区因素对配偶身高要求的影响

图14是不同地区对配偶身高期望统计图。由图中数据可知,不同地区用户对配偶身高期望有所差异,华北、东北地区对配偶身高期望均值较高,而西南、华南地区用户对配偶身高期望均值较低。

而图15则反映不同地区男女平均身高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得到华北、东北地区女性平均身高较高,西南、华南地区女性平均身高较低,结合前文分析的女性身高和期望配偶身高基本是呈线性相关的可以得出,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饮食规律等原因对个体的身高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地区女性择偶的身高标准。

所以如果南方女性对配偶身高要求较高的话可以考虑北方男性,北方的矮个男性在择偶时也可以多考虑一下南方的姑娘。

4. 结论:择偶标准受多因素共同影响

4.1 主要结论

择偶标准是一个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变量,存在个体差异,但在大数据下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样本数据分析可得,在学历方面,随着女性学历的增高,高学历男性在期望男性中比重也逐渐增加,即女性更倾向于和自己学历相差不是很大的男性,同时女性的普遍倾向学历要略高于自身学历,即高中学历女性相较于博士学历、本科学历与高中学历,更倾向于本科学历;身高方面,女性普遍认为配偶身高要高于自己,至少高7cm,最为期望的身高差为高于自己15cm。

婚恋状况方面,并不是预想中的那样,选择未婚男性会比较多,选择丧偶男性的会比较少,事实是离异男性最受青睐;年龄方面,女性最为期望的男性年龄是年长2岁,可接受的范围是最小不能小自己两岁或是最大不能超过自己7岁。地区因素也对择偶有一定影响,大多数女性倾向于选择本地的配偶,而各地区的女性对配偶身高年龄的要求也略有不同。

4.2 缺点及不足

①东北地区女性倾向于大龄男性特征明显,但是在数据搜集时并未着重考虑各地区年龄分布的均衡性,所以对于实验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②由于爬取时,想要获得工资数据就必须进入用户主页,难度较大所以没有爬取工资数据,导致很重要的经济因素无法分析。

③由于是全国各地区爬取,而且本组在分析时也确实是以全国范围分析,但总数据3000条,细分到各地区则不是很多,所以对于各地区的分析可能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差距。

5、主要参考文献

[1]吴琼. 权力观视角下的择偶身高偏好研究[J]. 理论界, 2013(09):87-89.

[2]巫金根, 黄永华. 年龄对青年择偶行为的影响——来自网络择偶启事的数据[J]. 心理研究, 2015, 8(5):73-77.

[3]石燕,SHIYan. 夫妇年龄差与生育率对婚姻挤压的影响[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 9(5):42-46.

[4]田芊,张雷,孙时进.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经济压力对女性择偶偏好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19,42(03):681-687.

[5]钱铭怡,王易平,章晓云,朱松.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121-128

[6]吴要武.高学历女性:城市婚姻市场上的弱者?[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6(03):20-34

[7]李银河.当代中国人的择偶标准[J].中国社会科学,1989(04):61-74

[8] 全国各省份离结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