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29日)推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解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开篇立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具有显著优势,是基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事实。它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对立,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在体制上为有效协调微观与宏观经济目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了基础,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有问必答

任何科学制度体系都是基于相应的社会实践,培育、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如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它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改革开放一直发展到今天,不断在实践中形成的经济制度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存在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放在今天看这种比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关键在哪里呢?

刘伟:资本主义为什么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它会束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一边是资本财富的积累,生产的无限扩张;那一边是什么呢?相对贫困也好,甚至绝对贫困也好,整个社会的消费和购买的能力相对萎缩,那就一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人民分享这个成果,同时人民是现代化的创造者,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局限,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优越性。优越性带来的一个经济调控和运行方面的优势是什么呢?我们可能比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至少能够避免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社会主义能否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理论难题和实践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讲过,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二者互不兼容。中国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到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刘伟:我理解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就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里边资源配置要是充分竞争的、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来发挥作用,由它来支配。一个工作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它主要是两方面的制度建设,一个方面是企业制度,(就是)市场主体,企业制度要它的权、责、利要一致。然后市场化的第二方面是什么?价格制度。但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光有市场化本身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一定还有第二个东西——法治化。它要求法治,对企业独立的权责利的法律保护,否则的话它就没有积极性;然后要对公平的市场秩序、竞争秩序,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要给予维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高要求,强调“更高水平开放”意义何在呢?

刘伟:让市场发挥它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国际化的这种构建背景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的,它不可能是封闭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的理念,用“一带一路”作为路径,依赖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中国的竞争,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这种市场化才是真正开放性的市场化,也是当代国际竞争所要求的市场化。

我们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显然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强调“市场”作用之后,紧接着就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去发挥它在协调“市场与政府作用关系”时的独特优势呢?

刘伟:在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遇到了这个问题,潜在增长率持续下降,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政府和美国的里根政府,他们就推出了所谓供给革命,但是他没有搞成。为什么失败?其实它有很深的制度原因就是,供给侧所有的东西出台,它影响的是企业、生产者。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企业它排斥政府对它的直接干预。我们国家不一样,国家干预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制度的改革,它的利益上不是根本对立,它就有可能在中国改革更加深入。从目前看,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结合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我们概括成4个字——稳中求进。

数说优势

恩格尔系数也就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60%以上即为贫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恩格尔系数远高于这一水平,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仍高达63%。而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了27%左右。在消除贫困方面,中国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4.4个百分点。反贫困奇迹的取得和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质量改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追求。(记者柴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