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看见值得期待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值得珍惜,我们不能给每位孩子都撑起同样一片天空,但我们应尽力让每个孩子都有条件,都能知道天空和世界无限可能的美好。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能做的,是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现实中看见值得期待的未来。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被称为“事实孤儿”,即名义上存在父母,但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孤儿的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游离于社会救助体系之外,生存环境和条件,甚至比真正的孤儿还要困难。这群孩子,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再过几天,从2020年1月1日起,由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2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将近50万的“事实孤儿”将全面纳入保障范围,享有政府制度性救助,这是我国建立完善儿童福利领域制度的一大进步。

《意见》的出台表明我国注意到需要被救助儿童的差异性。孩子万般可爱,成长环境也千差万别,认识到孤儿群体的差异性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救助措施,使更多孩子摆脱生存困境。虽说我国的儿童保障制度整体一直在进步,但存在救助审核标准过于单一,流程繁琐的问题,难以使更多有需要的孩子获得国家救助。

拿孤儿群体为例,我国在199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到2010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可以体现出我国对改善孤儿生存状况的重视,提出了更加具体的保障。但在对被救助孩童“孤儿”身份的认识和确认上,导致部分孩童符合孤儿救助条件却因为真正监护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向法院提出诉讼,无法出示由法院宣告孩子父母失踪或死亡的判决书或者部分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孤儿,生存条件十分艰苦却无法获得国家补助。其中,“事实孤儿”的救助问题最为突出。

2011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数据统计的通知》:父母没有双亡但家庭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抚养的儿童,均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即通常所说的“事实孤儿”。

“事实孤儿”大部分承受着来自生存与心理两方面的压力。孩子生存条件恶劣,却无法享受孤儿的政策补助;父母尚在,却没有亲自抚养孩子,陪伴他们成长。这需要国家和社会,乃至我们个人去关注,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事实孤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事实孤儿”,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救助在很快就会2020年全面铺开,落实保障。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事实孤儿”的心理问题。在“事实孤儿”当中,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双方重病重残,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等等从而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在父母身上看似“不光彩”的成分使孩子难免遭到议论,加上缺乏父母的关怀,孩子大多数时候沉默寡言,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长久以往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闭的性情,更谈不上健康成长。

值得开心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事实孤儿”这一群体,给予关怀和帮助。每个孩子都值得珍惜,我们不能给每位孩子都撑起同样一片天空,但我们应尽力让每个孩子都有条件,都能知道天空和世界无限可能的美好。

文/伍叶娟(广西大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