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在走向成功,也必将成功!

任何新兴事物的成长,都伴随着很多噪声和杂音,有些是因为不了解而困惑,有些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些则是不怀好意的恶意攻击。

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话题,O-RAN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例子。

在O-RAN发展初期,业界是有些困惑,性能、可靠性、效能比到底怎么样,能在商用网络中成功部署吗?这些争论与质疑很正常,对于理清本源,推动产业生态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将O-RAN与美国白宫的“开源5G”划上等号,将O-RAN与x86架构划上等号,将O-RAN植入中美关系的复杂背景下的高科技对抗话题中,这就不是无知,而是有些恶意了。

笔者认为,“开源5G”并不等于O-RAN,O-RAN与x86架构也并非强绑定。作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选择,作为移动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O-RAN在走向成功,也必将成功。任何试图去阻碍移动通信开源、开放、解耦进程的图谋,也终将失败!

开源5G并不等于O-RAN

开源是O-RAN倡导的理念之一,但开源5G绝不就是O-RAN,直接划上等号并不合适。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O-RAN,运营商为何对此青睐有加。

当然,O-RAN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移动在2009年所发布的C-RAN;后来,随着OTT阵营的越界,电信运营商也在不断求变,2016年,德国电信、 AT&T和SK Telecom联合成立了xRAN组织。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条开放解耦的道路上,规模才是根本。

2018年6月,上海MWC世界移动大会期间,来自中国移动、AT&T、德国电信、日本NTT DOCOMO、Orange、Bharti Airtel、中国电信、韩国SKT和KT、Singtel、Telefonica和Telstra等12家运营商的CTO及代表们,共同出席会议并签署文件,宣告O-RAN联盟正式成立。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什么是“开源5G”。这是个“政治词汇”,而非“产业词汇”,是美国政府为了应对5G竞争的产物,但没有太多的响应者。

Open-RAN与O-RAN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产业推动力,O-RAN的主导方是运营商,运营商为什么要主动去改变延续多年的技术路径与采购模式,是因为成本。

5G网络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高到运营商难以承受了。其中“3个3”问题最具代表性:3倍于4G的基站数量,3倍于4G的基站能耗,3倍于4G的基站价格。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依靠传统产业链的自我技术革新,这太慢了,而且也有些不切合CT行业的实际情况。只能是通过外力,借鉴IT行业的成功思路,通过开源、开放、解耦,来赋予网络最大程度的灵活性的同时,丰富采购选择,进而降低成本。

“开源5G”的产业推动力是什么呢?是所谓的“国家安全”,希望打造一条可控供应链和生态链。之所以响应者寥寥,是因为美国现有的产业环境与资本环境已经无法支持。的确,O-RAN与Open-RAN都有O的元素,都强调Open;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需求侧的必然选择,而另一个却是被迫害妄想症的体现。

O-RAN并不等于x86架构

理清了Open-RAN与O-RAN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O-RAN与x86架构的关系。

从O-RAN核心技术特征来看,是将无线系统设备切分为标准子系统组件分层独立研发,可支持硬件加速器、通用硬件平台和RRU子系统的硬件独立解耦采购。

在这个新的架构中,通用硬件平台是非常底层的,也是非常核心的,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以及性能。所以,运营商对于通用硬件平台的选择非常谨慎,不但要看产品的性能,更要看可靠性以及软件完整性。从目前情况来看,x86在各个层面都是要优于ARM、RISC-V等各种架构的,这从O-RAN Plugfest 2019的数据中就能看到。

但是,O-RAN并不等于x86,O-RAN也会同样选择ARM。从OTIC披露的路线图来看,在明年Q2也会对基于ARM架构的数字处理平台硬件子系统进行测试。在O-RAN Plugfest 2019上,Altran、ArrayComm、风河、上海剑桥分别提供协议栈软件、基带处理软件、虚拟化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展示了基于ARM平台的开放架构方案。

在底层开放计算平台上,不能是独角戏,只有争奇斗艳,才能为为打造国内、国际产业共同繁荣的全球O-RAN生态奠定了基础。正如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在OTIC成立大会上所言,O-RAN最终要在实现功能组件间即插即用、灵活组合搭配理想架构的同时,满足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低成本等方面的组网需求。

也就是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也决定了O-RAN不会只采用一种开放计算平台,各种平台都有着自己的舞台。

穿过寒冬迷雾,O-RAN的春天终将来临

曾经有人总结过O-RAN的“问题”,包括标准化滞后、产业生态无吸引力、商业价值不清晰、网络转型很难、开发工作量太大等,并预言O-RAN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比如标准化的问题,观点认为O-RAN要引入多厂家,意味着互联互通,意味着要做标准化。开放的程度越高,要求标准化程度越高,从目前通信领域的开源实际进展来看,玩家不够,成功经验太少,挑战很大。再比如分层解耦再集成,这将给网络带来更大的复杂度,而产业生态越复杂、产业链越长的技术越难成功。

是的,这些问题说的很中肯也很实际。但是,我想说的是,不做永远不会成功,O-RAN发展路阻且长,但行者将至。

O-RAN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找到好的测试和集成模式的能力。所以,O-RAN成立了OTIC,为基于O-RAN架构研发的设备提供了有效的验证平台,促进满足标准的产品可以尽快落地。从O-RAN Plugfest 2019峰会上所展示的成果及最新进展来看,虽然距离最终商用部署的产品需求,还有些许的差距;但却已经充分证明,O-RAN理念是可行的,只要产业链齐心协力,性能、管理、测试和集成等方面的挑战,终将被克服。

这里,我们要由衷的敬佩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虽然有很沉重的历史包袱,不但倡导引领O-RAN的理念,也通过成立OTIC加速异厂商互通集成进程,真正的去解决产业难点;更重要的是,也愿意在现网规模集采中,给予O-RAN试点的机会。

虽然,现在有些寒冷与迷雾,但我们相信,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O-RAN的春天终将会来临。对于传统设备厂商而言,是选择主动变革,还是固执己见,是需要好好思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