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中国画艺术杰出传承人物 献礼全国两会

王平,祖籍南京,出生于常州,江苏句容人。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江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江苏创作基地执行主任,南京邮电大学画院院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并获奖,并分别被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美国佐治亚州肯尼绍州立大学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先后应邀赴美国、法国、俄罗斯、捷克、乌克兰、日本、加拿大等国展览作品、考察交流。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公开出版发表的文字逾200万字。

《春流出峡图》 97x44.5cm 2015

近年主要参展、获奖:

1.2010年12月,中国画线描作品《家园》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合作)。

2.2011年3月4日,中国画《飘动的云》获“第二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金奖(合作)。

3. 2011.5,中国画《茅山抗日根据地建立》入选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合作)。

4. 2011年12月,中国画《大哥回来了》入选第七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5. 2012年9月12日,《茅山抗日根据地建立》,入选“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系列美术作品展览——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展览,在省美术馆新馆展出。

6. 2012年10月,中国画《志愿者》获“2012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7.2013年6月,中国画《霜晨1941》入选“相聚宜兴——2012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8.2014年6月,中国画《祥云》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

9. 2014年9月,中国画《飘动的云》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主办: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共同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承办。

10.2014年9月,中国画《飘动的云》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览(合作)。

11. 2015年5月,中国画《战斗里成长》入选“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

12. 2015年5月,中国画《飘动的云》入选第二届江苏文华美术奖 · 江苏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主办:江苏省文化厅。

13. 2015年5月,中国画《甘南州的平措大爷》、《秦淮花灯》入选“傅抱石双年展•2015

江苏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江苏省文化厅。

14.2015年9月,中国画《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入选“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主办:江苏省文化厅。

15.2015年12月,中国画《战斗里成长》获首届“江苏美术奖”提名奖,主办:江苏省文化厅。

16. 2016年1月,中国画《祥云》入选中国美术馆贺岁大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主办:中国美术馆。

17.2016年10月,中国画《飘动的云》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全国优秀美术作

品展,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18、2017年11月,中国画《听雪》获2017“精彩江苏现代艺术家作品欧洲巡展”入围奖,选送欧洲四国巡展。

19、2018年7月19日,中国画《瞿塘此去峰几重》入选《河山如画图——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成立30周年巡回艺术展暨江苏山水画名家邀请展》,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夔峡两岸皆画屏》 85x180cm

诗意的行走

——王平绘画艺术谈片

吴为山

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画派,受六朝王气与江南气候之影响,苍茫浑脱,成就了一代画家。另一方面,是否因水气重而显阴柔?当年董其昌提出南北宗之论,无疑自然环境对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形成之影响是潜在的,也是必然的。倪云林、沈周、龚贤的山水中无不闪耀着江南山川的灵性。

近现代,由于交通的便利,“南腔北调”者、“见异思迁”者多起来。如刘海粟,中西兼学而融会贯通,虽是南方人却气度恢宏,藉画山水而写乾坤,光怪陆离,气象万千。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美术院校恢复招生,至八十年代新潮美术兴起,中国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批学子将印象派、立体派、构成派及其艺术观点,以及观察思维与表达方式,融入中国绘画,创造了一个个新人耳目的视觉图式。王平便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画家。他自1977年即参加高考,入校后学习中国画。当时的学制是二二分段,即一、二年级学素描、色彩、书法、设计等,三、四年级专攻中国画。

王平早年的作品多为烟云入画的南方景色。1986年去了中国西部,那裸露的山石,苍凉的黄土地,大大地激发了他的构成意识,一下子找到了与其内在审美追求相契合的形式语言。首先在自然结构中找到构成的因素,组成具有震撼力的视觉形式,或者说带着构成的意念去寻找自然中的“象”,他的《沙海行舟图》是这一阶段以特有的勾勒法表现奇险山崖的一例。其实,中国山水画自古以来重形式,只是那被总结提炼出来的山石皴法一旦成为程式并被反复使用,便走向了它原创的反面而僵死了。

《甘南州的平措大爷》 82.5X66cm

《听雪》 68cmX68cm

其次以现代构成的眼光整合自然,使得画面洋溢着真、朴之趣,洋溢着作者对时空、对大地诗一般沉静的抒怀。《山静月更明》采取组合、排列法,将座座青山自然而有序地耸立云间;它们的存在似乎是一个个具有人格精神的独行者。再次,王平作品中的构成赋予点、线、面以浪漫想象,悠游的水流常常是贯穿于画面的纽带。

《小雪》82.5X61cm

《神游青海湖》是赴敦煌考察途径青海湖所作,梦幻般红色的草原,群山互拥,与幽远的青海湖成高亢激越之势;其《高原之春》,俨然绿色畅想,层层推进,高远、平远、深远,具有《溪山行旅》的气势,恰是今人对土地的赞颂。

此外,王平喜用重彩。碧空、红浪、黄色的树木,渲染、平涂、渐变,不择手段,只为表达胸中之象和对宇宙自然的感悟。

王平山水画的构成基于自然,源于心灵。他负笈金陵,画室与龚半千的清凉山扫叶楼遥相对应。毕业后执教于京口,与北宋大家米芾共享“江南烟云”,又攻读博士于姑苏,常有机缘感受虞山画派、明四家笔下曾描绘过的山山水水。

新世纪以来,王平奉调金陵,执掌高校艺术学院。他壮游西北与长江、黄河沿线,南北景致或雄浑、或灵秀,形成总的气象,化为自己的作品。从他的画中,不难感受到南师大美术教育文脉的涵泳和悲鸿先生“致广大而尽精微”艺术精神的影响,有着自觉的文化责任感。当然,王平也认为,所谓“构成”是他在传统程式与自然结构之间找到的一种关联,是中国画现代语言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自身画面视觉的途径。但它的理性容易削弱那种呼之欲出的才情,倘能予这种“构成”以更为奔放的彰显,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符号,是否更具感性,更有感染力?!

《飘动的云》 190x190cm

近年他更致力于艺术理论的研究,并多有专著和论文出版、发表,可望使其在更高层面上感悟艺术的真髓,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中国画作品。极端,是一种义无返顾的选择。看了王平的画,我想到了这些。

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祥云》210x170cm

《江上听春风》68x68cm

《瞿塘此去峰几重》197X97cm

《舟行江上听村歌》 68x68c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