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笔记小说集,该小说不但记录了地方鬼怪、人物等,其中第十三卷还记录了很多反盗墓的一些材料。

段成式,山东临淄邹平人,生于公元803年,死于公元863年,先祖段志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父亲段文昌官至宰相,所以段成式能够获得荫封,官至太常卿。

段成式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就博学多才,看了很多奇书秘籍,后来因为党争解官归家,后来常住襄阳,写书渡过余生,因此才有了他的《酉阳杂俎》,享誉后世。

在他的《酉阳杂俎》中内容非常庞杂,有婚丧嫁娶,也有饮食类的,还有鬼神传说,民间轶事等,可谓宗教文化,历史史料无所不包,所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他的《酉阳杂俎·尸穸》中详细记述了盗墓和反盗墓的一些史料。

《尸穸》中的盗墓现象

盗墓从古至今都屡禁不止,不但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和各个朝代厚葬的风气、社会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盗墓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追求财富,有些则是为了打击报复。

盗墓的规模也不大相同,有民间的小规模盗墓比如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台”,可见盗墓在先秦时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然也有大规模的盗墓,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而且还专设了“发丘中朗将”与“摸金校尉”这两个职位。当然曹操盗墓,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养兵,所以得到袁绍檄文的讨伐:“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盗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认为曹操出生卑微,尽行一些苟且之事。

毕竟死者为大,盗墓是属于一种不义的行为。但是中国历史上,反盗墓一直没有停止过,汉代法律就有处置盗墓者的规定,《淮南子·汜论训》:“天下(悬)官法口:发墓者诛”,认为盗墓和杀人是同罪的。但是严峻的法律依然抵挡不了利益的诱惑,如果遇到乱世,这些法律如同一张废纸,大小墓地都会被偷盗一空。

《尸穸》中的反盗墓

反盗墓是为了保护陵墓,让死者能够长眠于地下,最普通的反盗墓的方式,就是把墓地给隐蔽起来,让盗墓不知道在哪儿,所以很多陵墓不封土,也不种树,不在地面上设置突出的标志物。但是低调又不符合帝王将相的风格,因此才有了曹操七十二疑冢。

毒气是反盗墓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

“齐桓公墓在临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堈,一所二坟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得金蚕数十薄,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

齐桓公的墓地当中利用水银来反盗墓,水银具有挥发性,所散发的汞,让盗墓者中毒而死,通常盗墓者进入墓穴之后,会让水银挥发几天,然后再牵着一条狗进入,用狗的嗅觉,侦测墓中的水银含量。在我上一篇《秦始皇地宫当中到底有多少水银,目前探测数量惊人,或以百吨计》中,记载了秦始皇陵墓当中的水银,可能有近百吨,这么大的数量除了制作山川湖海,还有防腐、防盗等实用功能。

在《尸穸》中记载“近世有人开之,下入三丈,石函得一鹅,鹅同转翅以拨石。复下入一丈,便有青气上腾,望之如陶烟,飞鸟过之。辄坠死,遂不敢入”

石棺当中会有一只鹅,当鹅煽动动翅膀的时候,就会让墓地当中石头下落,看似非常玄虚,这其实古代反盗墓的一种手段。让大小不同的石料堆积到盖椁室的顶部,当有盗墓者进入墓地中的时候,石料就会从上落下来,这种墓地确实非常棘手。

《尸穸》中还记载: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一曰后)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这段可谓反盗墓的经典案例了,为了防止被盗墓,墓主人选择了偏僻的地方,石门用铁水来封住,而且还用,剑矢、木人运剑、飞沙等防盗机关接踵而至。反盗墓手段对盗墓者造成了极大杀伤,死者数人,以致盗者“誓不发冢”,达到了墓主人防盗的预期。

关于机关还有越王勾践的记载,越王勾践打算把他父亲的墓地迁到山东胶南,但是他父亲的墓地机关中有飞沙,最后不得不放弃。《汉旧仪》中记载汉武帝墓地当中也有“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等机关。

其实盗墓之所以屡禁不止,还要归咎于厚葬的奢靡之风,诸多财富藏于地下,对社会财富是极大的浪费。只要在墓葬当中不用财宝诱惑那些盗墓者,盗墓的风气也不会兴起。段成式的这本《酉阳杂俎·尸穸》本是为了告诫人们不要盗墓,但是却成为盗墓者的手册,很多盗墓者依照书中的方法,对墓地进行挖崛,比如用狗测毒气等。盗墓还和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比如民国时期,由于政府管控能力减弱,一时盗墓之风盛行,所以只要社会稳定,有一定监管,盗墓活动还是能够有效减少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