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投全球CEO王金龙:用金三角模式助力全球资产配置

(本篇作者为华人家族财富汪晓波;内容转载自华人家族财富)

海投全球CEO 王金龙

“海投是谁?”我问王金龙。

这几年,每每与金融圈或商业界人士对话,我都喜欢抛出这个问题,希望受访者能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述自己的事业。

他回答说,海投为华人市场提供全球投资产品,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投资、投顾和投行。

王金龙是海投全球创始人、CEO。

他是那种典型的高材生,1998年就去了美国留学,在圣母大学先后拿过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成立海投全球之前,王金龙曾在圣母大学基金担任投资主管,管理超过1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全球投资组合,囊括了红杉、鼎晖、高瓴和KKR中国等中国最领先的基金。

和王金龙对话是愉悦的。他谈吐从容,思维清晰。

“海投做的事情,除了在成熟市场帮人保值,还要去新兴市场帮人去赚钱”,他说。

1.

冲破天花板

华人家族财富(下称CFW):你之前在圣母大学管理大学基金,为什么后来选择自己创业?

王金龙(下称Jerry):

其实我后来还在Wesleyan大学基金管过投资。我出来创业,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个人发展。在美国,你知道有天花板。我当时是大学基金的助理投资总监,直接向投资总监(CIO)汇报,但感觉这事就没有太多上升的空间了。我们做投资,就希望自己做CIO,独立决策。

二是当时从市场的角度,觉得有机会。因为一直在做中国、美国、亚洲的投资,我们看到了一个大的趋势,是中国机构向海外做资产配置,但少有中国的投资人有海外的配置经验。我感觉有机会发挥过去这些年的积累,想把这块市场做起来。

CFW:你们要面向华人市场做投资、投顾和投行。这个华人人群是在中国国内还是海外,是机构还是家族客户?

Jerry:

我是2013年开始做家族办公室的,我本人就是持牌的投资顾问(IAR)。这块的服务人群,是身在海外的华人新移民,包括美东、美西、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华人,主要是面向高净值客户。

2014年,我们注册了海投全球,一开始定位就是资产管理。我们管理的资产,主要在美国和亚洲,也已经拓展到非洲,包括私募股权、固定收益,还有一些指数产品等。这些,就会跟机构合作。

我们提出了金三角的概念,要把国内的一些做法复制到新兴市场。

所以我们在美国拿牌照,在纽约、北京等地设立办公室,都是服务于这样的目标。

CFW:投行这块呢?

Jerry:

我们的投行,也是做上市辅导、并购、私募融资等,但主要还是服务C端家族客户的企业。家族企业想上市、收购企业,就为他们提供服务。

大家都在讲财富管理。家庭的财富是一部分,更大的是主业的部分,主业如何传承下去,很重要。

如今中国经济下行,企业很大的一块增长可能在海外。我们在海外帮助家族客户拓展业务、拿牌照,开设分公司,去低成本国家生产,占领成熟市场。另外,也在家族财富和家族企业之间帮助做家族信托、风险隔离。

2.

金三角模式本质是套利

CFW:刚才你提到金三角模式,听起来很有概念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Jerry:

因为我们做的是全球资产配置,是做套利的,用中国成熟的技术和模式、美国低成本的资金和成熟的资本市场,到新兴市场去赚取套利的机会。大家组一个团,打包出海,一块到当地去开拓市场。

国内有成熟的技术,但没有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我们有牌照,可以发正规的基金,也可以去申请新兴市场的牌照。

金三角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套利模式。

CFW:那这个模式的难点在哪里?

Jerry:

这个模式,是要把中国技术和人才、美国的资本,以及当地的运营、牌照等整合起来。整合并不容易。

另外的难点是本地化。我们团队对中国和美国市场都比较熟悉,但对于新兴市场,有个学习期。我们都是在当地找合作伙伴,比如找当地华人家族,或是跟在当地的中国公司合作。

这些市场还比较落后,没有经验,没有人才。有的当地银行甚至没建过托管账户。你告诉他要建一个托管账户,银行的人说,我们没弄过,你得教我怎么弄。

所以,这些事情都要有很长时间的积累。

我们愿意做first-mover(先行者)。first-mover当然有先行优势,但也有很高的风险。我们愿意去教育市场、培育市场,以长期受益的态度,最终去建立一个大的全球的生态。

CFW:投资东南亚,主要痛点又在哪里?

Jerry:

东南亚特别像中国30年前的情况,百业待兴。当地人民想多赚钱,过好日子,但是他们没有工具,没有经验。

我们把金三角套利模式带过去,跟当地机构共同开发当地市场,这是他们非常欢迎的。因为我们不是去开矿、修码头,不是掠夺式的,而是跟当地共同发展。摸索下来,感觉势头非常好。

当地人积极性也强。他们希望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就像过去中国一样。当然,把中国模式复制到另外一个市场,也有很多本地化的挑战和障碍。

总体来说,实践情况跟我们的判断类似,有前景。

这一块,我们做得比较早,也做得比较扎实,已经进入收获期。东南亚的竞争其实已经比较激烈,也有不断洗牌的过程。

今年我们进入非洲市场,也是做这种手机分期、消费信贷相关的业务,做一些供应链金融。

非洲基础设施更差,但非洲市场可能比东南亚更大。我们也愿意早期介入,去培育市场,慢慢来。

CFW:投资向来跟风险相连。在东南亚和非洲这样的市场,你觉得主要的风险点是什么?又该怎么规避?

Jerry:

最大的风险,我觉得可能还是地缘政治风险。我们是美国公司,是美国持牌机构,当地政府还是支持的。

未来的市场风险,可能是出现下一次的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之类。我们现在投资美国、东南亚、非洲,未来可能去投资加拿大、澳洲,全球做配置,去系统性地规避新兴市场的风险。

规避风险,首先要透明,要跟客户讲清楚。到底是汇率风险,还是政策风险,要透明。要提前做好规划,如果出现了风险该如何处置,这些都需要预案。

3.

“注定了会出事”

CFW:我们来聊聊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吧。这两年,很多机构,很多行业人士包括一些大佬,都出事情了。

Jerry:

我觉得还是贪婪吧。比如做房地产亏了,就去做P2P,P2P亏了又去做现金贷、现金贷亏了又去炒比特币。

有些事情从第一天起就决定了,因为你做的事情跟你讲的不一样,注定了会出事。设资金池,挪用客户资金,本质上还是道德风险。

资金挪用问题,在美国是不存在的。存管资金你根本动不了。

CFW这里边也涉及监管。你熟知中国和美国市场,怎么看两边监管的差异?

Jerry:

美国是成熟市场,都是事前监管,先出一个沙盒。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是有规范,有制度。

中国事后监管多点,有时候还是运动式监管,来了就一窝蜂,去了就一刀切。管得一紧,就死伤一片,甚至一个行业都没了。

中国监管也在进步,未来长期可能跟成熟市场接轨,但现在看,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CFW:你比较过中美两个市场中高净值客户的不同吗?

Jerry:

阶段不一样。美国的客户,有的都不是2代3代了,是5代6代了。这些后代,有的追求艺术,有的喜欢探险,有的希望为社会做贡献,不再是急着赚钱。

美国这边也有科技新贵,但他们对待财富的意识不一样。比如Facebook 做C轮的时候,创始人就已经开始做资产规划了,成立基金会,搭框架,把公司股份放入基金会里,开始做慈善。

另外,美国股东跟企业之间分得比较清晰。但中国企业家舍不得放手,觉得是我的,有比较强的保守、防范心理。这块需要向西方多学习,可能还要交些学费。

中国还是从创富到守富的转折点。很多客户对财富到底是什么没想清楚,赚到钱再说,再想有了钱怎么办。

中国过去很多年一直保持了经济的高增长,一代人分享到了红利。慢下来之后,许多人就不耐烦,没有办法像原来那样赚钱了。

实际上,成熟市场就是这么赚钱的,要靠时间的积累,要靠长期的积累,要靠品牌的积累。

CFW:确实是有阶段性,就像国内的家族办公室也一样,很热闹,但鱼龙混杂。

Jerry:

家族办公室的核心业务,是资产管理和家族传承。国内家办行业潜力很大,但正如你说的,鱼龙混杂。国内做什么的,都叫家族办公室。

在美国,家族办公室有严格定义,要备案,要披露。对美国市场来说,家族办公室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是一个税务上的概念。

但在中国,家族办公室多半是营销、品宣上的概念。要成熟进化,确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