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宋城新地标——探秘福寿沟博物馆

福寿溯源展区。

厚德路22号福寿沟沟体还原。

福寿沟博物馆一楼展厅。

罕见的并排双沟原址展示。

2019年12月29日上午,随着一块红色幕布徐徐落下,福寿沟博物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整个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外墙采用高级灰清水混凝土板和玻璃幕墙装饰,在体现现代风格的同时,从色彩和质感上与北侧的魏家大院古建筑群遥相呼应,彰显出博物馆的文化气质。

福寿沟博物馆历经一年半建设,它是中国唯一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博物馆,填补了赣州、江西乃至全国文化旅游市场空白。

近日,笔者走进福寿沟博物馆,探寻福寿沟博物馆规划、设计、建设背后的故事。

全面科学的勘探:考古发现罕见并排双沟,选址、规划从头再来

福寿沟博物馆的建设作为福寿沟保护与传承项目的其中一项内容,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2016年9月23日,章贡区福寿沟保护与传承项目正式获批。同年11月17日,项目建设正式启动,福寿沟现有资料整理、全面科学勘探、展示宣传及博物馆建设等相关工作开始全力推进。

对福寿沟的现场勘察工作是所有保护利用工作中最基础、最艰巨的铺垫性工作。据介绍,福寿沟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部分有价值的历史遗存位于地下,传统的建筑勘察测绘手段无法有效获取数据。为此,章贡区根据有关文物考古的要求,在勘探过程中,勘探人员进入到福寿沟内部,通过物探、机器人、人工下井等方式,现场人工采集数据信息,拍摄影像资料,绘制福寿沟全景及结构现状图,并形成了“福寿沟现状勘察报告”,为后期修缮做出指导。经勘探,已找到的现存砖石拱券结构福寿沟约1.8公里,主要分布在5条勾线上,其中建国路—均井巷—姚衙前—桥儿口—景凤山长约880米、西津路—西津门—西津门外水窗长约250米、厚德路中段约130米、罗家巷尾—汽修厂附近约200米、红旗大道约340米。

为真实再现福寿沟历史,恢复福寿沟原真信息,赣州市规划建设部门多次召开相关会议,根据福寿沟勘探和考古成果,对博物馆建设方案进行完善。新建福寿沟博物馆位于河套老城区厚德路22号,在魏家大院附近。而早在2016年11月7日制定的《福寿沟博物馆(陈列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中,确定的建设地点在清水塘公园。考古勘探过程中,在厚德路22号地下新发现一条福寿沟,且品质完好,有铭文砖,更是罕见的并排双沟。此考古成果意义重大,与考古专家讨论后,为更好保护和传承福寿沟,经政府批准,全面推翻前期已基本定稿的博物馆建设方案并重新设计,将福寿沟博物馆选址定于魏家大院旁,即厚德路22号。

精益求精的建设:沟体保护与展示难上加难,千锤百炼破难题

经典,从来都是在千锤百炼中诞生的。从选址到拆迁,从设计到施工,从领导、专家到建筑工人,从基础设施到室内布展……数不清有多少次从头再来,数不清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在迎战严寒酷暑中,在破解施工、设计的难题中,建设者们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将福寿沟博物馆打造成展示千年宋城文化的精品工程。

精品工程,是磨出来、改出来的。大到设计方案,小到单件陈展作品,精益求精的修改从没间断过。专家学者座谈会、论证会、审稿会……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很多;室内布展大纲,易稿数十次,先后邀请省市文物专家多次研讨,在每一个历史细节上反复推敲;陈展设计方案,从设计之初到定稿,仅大的讨论修改就有20多次;建筑外观设计,在市区领导和专家的琢磨指导下,召开了大大小小数十次会议,根据博物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多次大的讨论修改。

郭荣彦有着丰富的工程建造经验,作为福寿沟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他直言:“难,太难啦!”福寿沟现存资料极少,特别是博物馆建设地址又涉及考古新发现,加上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建设方案多次进行大调整,建设难度非常大,除去拆迁、施工、土建、地下管网迁移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大小小难题,福寿沟沟体原址保护与展示是最大难点,也是最大亮点。

郭荣彦介绍说,福寿沟沟体原址保护与展示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最初决定在选址靠近馆址地下室剪力墙外侧福寿沟沟体进行原址展示。后考古成果显示,在博物馆馆址地下新发现罕见的并排双沟,经与各方专家充分讨论,决定将前期已定稿的博物馆建设方案全面推翻,重新设计。在施工图编制中,出于结构考虑,地下室底板要穿越福寿沟沟体底部,要求施工过程中需将整个沟体悬空固定,该方案困难与争议非常大。对于沟的悬空固定保护多次请文物及结构专家进行讨论,未有成熟方案,最后决定以挖掘考古的方式,仅展示部分沟体。

独具匠心的布展:沉浸式虚拟漫游,真实触摸“城市良心”

福寿沟博物馆是章贡区重点文旅项目,在室内布展设计上,通过镜面、投影、结构、艺术装置等互动体验方式,重建虚实关系、模糊虚实边界,带领参观者身临其境,领悟身体与空间的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剖析福寿沟,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样板。设计过程中,为了核实每个历史细节,邀请了省市文物专家,召开了20多次会议,对布展的设计文稿进行了多次论证,对史实资料反复推敲,力求真实还原福寿沟的历史原貌。

福寿沟博物馆总共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大厅色彩明亮,风格雅致,打破了传统的冰冷展陈模式。二楼主要是博物馆的特展区、研学区、办公区,一楼、负一楼是主要的展陈区域。展陈区域由序厅、福寿溯源、福寿智慧、海绵城市、他山之石、传承后记六大部分组成,展陈方式突出采用图片、文字及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系统、真实、有趣地展示福寿沟的修建背景、结构组成、建造技艺、科学原理,让游客充分感受赣州先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充分见证人类古代水利史上不可复制的历史奇迹。在负一楼,利用一段已挖掘的福寿沟,展现福寿沟的原真情景,实现与游客的零距离接触,为游客呈现一座千年不朽的“城市良心”。

博物馆室内布展设计思路是以人引事,以事叙史,通过讲述山、水、城、人之间的关系,阐述福寿沟的渊源。在设计上,采用了360度环幕影院、投影动态演示、大型艺术城楼3D投影秀、手势交互系统等科技手段,突出互动体验。针对福寿沟深埋地下无法深入体验参观的痛点,设计团队利用手势交互系统,探索深埋在地下世界的“宝藏”,这种沉浸式虚拟漫游,带给观者一场逼真的穿越之旅。

历史不应只被陈列,精神应被世代传承。福寿沟留给赣州的,更多的是精神遗产而远非物质遗产,民本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这些都将随着福寿沟博物馆的建成,永留人们心中,这才是福寿沟穿越千年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