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际80年代博物馆,看看平行时空里的“双城记”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改革开放伊始,上海和东欧名城萨格勒布缔结了友好城市,在网络尚未联通的时代,两地如同两个平行的时空,各自上演着变迁的历史和精彩的生活。

人们不会想到,40年后的今天,会有一座博物馆,来讲述这段时空里的双城故事,为这段友情献上珍贵的纪念礼。

这座位于上海老码头的博物馆名为“国际80年代博物馆”,入口处的黄色汽车鲜明地亮出了时代特征。在1955至1986年里,这款借鉴了菲亚特车设计的Zastava 750,是当时克罗地亚的国民车,它还有个以那时候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命名的昵称“Fićo”。听工作人员介绍,有不少复古车迷特地来一睹名车风采。

老码头“国际80年代博物馆”入口,黄色Fićo车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摄

进入正式展览前,得先通过一条“时光隧道”,左右两面墙上分别展示了1980年代和新时代下萨格勒布和上海的城市风貌和生活场景,巧合的是,竟然有2张几乎一样的照片,描绘着同时期两地时髦女郎烫头发的画面。

“时光隧道”里两地时髦女郎烫头发的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摄

博物馆第一部分被设计成了一个公寓,依照萨格勒布的“80年代博物馆”原样打造,有客厅、书房、餐厅、卧室等,观众所见的所有物件都是经过克罗地亚学者考证过的历史实物。观展时,人们就像走入那时的克罗地亚的普通人家一样,看到许许多多典型的生活用品。

(从上至下)客厅、餐厅和卧室 国际80年代博物馆官方图

比如散落在茶几、餐桌、滑动式酒柜等各处的水晶餐具。二战后,克罗地亚曾隶属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那时候,水晶是一个家庭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收藏水晶餐具的习俗。南斯拉夫于1992年解体,不过直到如今,水晶餐具仍是萨格勒布每家每户必备的用品。还有数个墙面上悬挂的手工挂毯。以前大多数家庭主妇都会制作挂毯,小学家政教育课程里还有挂毯课程,如今这项传统不复存在,这些饰品更像是对手工艺的追忆。

展厅里无处不在的水晶餐具和墙面挂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让记者颇感震撼的是整个书房,随意摆在书桌上的小部件都是“各有乾坤”。进门右侧的书桌上有两台机器,一个是由欧洲第一台袖珍计算器制造商——Digitron电子公司制造的计算器,另一个则是1980年代人们常用的奥林匹亚打字机;对面一个书桌上,则是当时克罗地亚自主研发和制造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书房 国际80年代博物馆官方图

书房最醒目的当属角落里的一个戴着放毒面具的人偶。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核战产生了强烈的恐慌,当时有专门的应对核战的课程,这些就是当时政府向平民提供的预防装备。它们应该是整个公寓里最具警示性的展品,提醒人们珍惜和平。

中克经济文化合作协会执行会长、策展人白晓婷在采访中表示,198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意义,那是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是经济文化繁荣复苏与发展的十年,对于克罗地亚来说,也是内战开始前的辉煌幸福的十年。

人们都忍不住缅怀那段美好的时光,但这座博物馆的作用并不止步于此。她说:“那时我住在萨格勒布市中心广场(Ban Jelacic Square),每天都会经过80年代博物馆,一天,我忍不住走进去看看,发现观众里有很多年轻人在了解自己不曾经历的历史,他们好奇的表情和专注思考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和馆长阿纳斯塔西娅•克内泽维奇曾探讨的博物馆承载的社会责任和教育意义,以及当下我们如何有效地、积极地来讲述历史”。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她带领团队设计出了此次展区第二个部分——中国的80年代,遵循以真实的、珍贵的历史物件来还原当时的生活现场,以细节和环境来重现气氛的原则,他们制作了三个外壳印有大白兔糖果、樱花美容霜、健康饼干等各式老包装图样的大盒子,里面分别展示“80年代艺术生活”、“80年代的童年”和“80年代的设计”。

和萨格勒布展区一样,这里所有展品也都可碰、可坐、可穿、可戴、可玩。

老包装图样的大盒子 国际80年代博物馆官方图

策展团队用5个小电视,同时播放1980年代人们日常生活、文学诗歌作品介绍、《西游记》和《红楼梦》经典电视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港台片的影像资料,展示蓬勃的文艺生活。

“80年代艺术生活”展区里的电视机 国际80年代博物馆官方图

团队用饼干筒、挂历、画报、指甲钳等日常物件,给观众梳理了“80年代设计”所使用5大元素:曼妙女郎、可爱孩童、经典名著、运动场景和花鸟图案。

“比起简单的展示老物件,整理归纳出当时设计的概念和思路应该更能让人清晰地明白究竟我们如今所说的复古设计有哪些奇招本领”,白晓婷带着记者边参观边解释。

“80年代设计”展区 国际80年代博物馆官方图

设计区的角落是由无数录音机叠加成的墙壁,两侧摆放有录音磁带和唱片,出口处还有个用回收旧物再造的音响,可以通过手机链接蓝牙,现场收听1980年代流行的乐曲。“追忆固然美好,但我们还有更美好的未来”,白晓婷微笑着解释了“旧物新生”的深意。

录音机墙和收旧物再造的音响 国际80年代博物馆官方图

“80年代的童年”是展区最惊喜的一处,它打破了人们的常规期待,而是播放着一段1980年代克罗地亚孩子们嬉戏玩闹的视频。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1980年代克罗地亚孩子们在嬉戏玩闹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00:25)

他们跳橡皮筋、跳长绳,跳格子……和中国“80后”孩子玩一样的游戏,一位观众难言兴奋,“这就是科幻小说里平行时空啊,不就是在另一个外国世界里的我吗?”在场的人听完都哈哈大笑。

三个大盒子之间的公共区域被设计成了学习区和音乐角,展示着当时的课本、教材、飞行棋、毛毽子、手风琴、乐谱等物件。“80后”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从前,“90后”和“00后”们则看到了手机发明前的时髦玩具。

音乐角 国际80年代博物馆官方图

热心的导览员还会将观众引入“How to dress 80's”和 80年代迪斯科舞厅,观众可体验换上喇叭裤、大垫肩的80年代时装在复刻的迪厅里跳个痛快舞。

出口处的墙面上贴着密密麻麻的留言,字里行间透露着留言人真挚的心声和美好的祝福。

留言墙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当然,离开前去专门设计的打卡点拍照留念,顺路再看看文创纪念品,作为“My Best Wishes——欧洲百年贺卡明信片历史特展”的同期姐妹展,在“国际80年代博物馆”也能看到获得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工艺美术博物馆授权的特质古老明信片和茶杯等精美礼品。

文创产品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摄

“国际80年代博物馆”是被克罗地亚国家旅游部选定的中克文化旅游年闭幕式项目,也是2020年纪念上海和萨格勒布缔结友好关系40周年的标志项目,全部展示将持续至2月29日,为春节长假期间来沪游客和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游的好去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