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都市圈战略的“内核”

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未婚妻催他的次数越来越多。90后张涛目前供职于上海的一家科技公司,是辞职回老家嘉善,还是继续留在上海过“双城生活”,他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就在他准备辞职的前两天,收到邮件通知,“公司即将要入驻嘉善产业新城。”他找多个同事确认后,喜出望外。

张涛很早就知道嘉善产业新城的存在。2013年4月,嘉善县政府与华夏幸福签约建设嘉善产业新城的时候,轰动了不少人。虽然知道这些年陆续有企业搬进去,但是张涛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嘉善县位于浙江嘉兴东北部,是浙江唯一同时接壤上海和江苏的县城,高铁更是将嘉善产业新城拉进了上海1小时通勤都市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在成为上海外溢人口的聚集地。

在这些外溢人口中,有不少人都是来自以上海这个超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上海都市圈。

  “产业新城”是载体

2019年,被称为中国的“都市圈元年”。

张涛的故事,是中国进入都市圈时代后的一个缩影。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0个都市圈以4.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32%的人口。过去20年间,城镇化新增人口65%流向了30个核心都市圈。

然而,都市圈发展却存在“大都市病”与中小城市发展相对不足的现象。如何在都市圈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优化要素资源很关键。

从一般规律来说,都市圈产业呈“三二一”逆序化分布。在上海都市圈,中间的核心圈以三产为主,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第二圈层城市圈二产比重较高,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并重;被称为辐射圈的外围圈层,制造业则占据主导地位。越是靠近外围,产业结构越单薄,只有适当的将产业空间结构重构,才能让核心城市外围的区域分享产业经济的红利。

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大都分布在城市圈和辐射圈,成为了助力外圈层与核心圈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一种有效载体。基于片区综合开发的PPP运营模式,在都市圈内的节点城市建设产业园区,然后引进高新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使得都市圈内的产业结构得以合理优化和再分配,这是华夏幸福打造产业新城的逻辑,也是其助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

按照“一小时都市圈”理论,随着公路和地铁、轻轨、高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通勤时间一小时范围内抵达市中心的区域,被认为是都市圈内竞争优势最强的区域。而这些区域,也是华夏幸福布局产业新城的首选之地,据了解,华夏幸福已布局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3个高能都市圈;郑州、武汉、成都3个高潜都市圈和其他潜力都市圈,形成“3+3+X”布局,共覆盖15个核心都市圈。

嘉善产业新城正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助推了许多头部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聚拢。目前,这座“江南”产业新城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2000个,签约企业250家,累计营业总收入超350亿元。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其他都市圈,例如郑州都市圈的武陟产业新城、南京都市圈的溧水产业新城等。

每一个产业新城的落地,华夏幸福都为所在城市导入了先进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产业导入”是核心

如果说产业新城是华夏幸福助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那么,产业导入的能力则是核心所在。

如果产业新城开发主体缺乏相应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培育能力,无法带来并发展先进产业,产业新城则会沦为“空城”和“卧城”,这对于运营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而在这方面,华夏幸福有绝对优势。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华夏幸福就为合肥、南京等区域的产业新城导入了多个百亿级大项目。基于17年专注产业招商的实践经验,华夏幸福已经探索出了创新的模式与工具“产业大数据平台”,拥有约3500万家企业11.5亿条动态数据。

导入产业是华夏幸福的核心能力,也是其独特优势。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十大重点行业,是华夏幸福产业招商重点聚焦的领域。通过建设产业新城,为区域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助力建设高质量都市圈的优势所在。

这也正是张涛能够解决烦恼的关键所在,因为他所在的企业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在中国培育高质量都市圈的进程中,产业导入能力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夏幸福正在以产业新城为载体,以产业导入为内核,助力都市圈协同发展良性格局的早日形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