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第十集 混沌的局面

改稻为桑弄到这步田地,总算是闹到嘉靖头上了。

随着杨金水的密奏到宫里,嘉靖总算知道了郑何二人打着织造局牌子贱卖灾民田地的事情。

嘉靖这一气,真是非同小可。

改稻为桑的本质就是要弥补国库亏空。国库的亏空本质上就是因为嘉靖挥霍无度。因此嘉靖才找来严嵩当白手套。

严嵩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嘉靖问的时候,就总是一副有功归皇上,有错归自己。这样的人嘉靖才用的放心。

但是严嵩只是一个人的严嵩,整个严党可就未必都有这样的觉悟了,比如他的亲儿子严世蕃,就不这么认为。

严世蕃就觉得,既然是大家都是分赃,嘉靖分大头,我们严党分小头,那脏名自然得大家共同担,只不过你是皇上,我们争不过你,所以不会是,嘉靖抗大头,严党抗小头。但再怎么着,嘉靖总的抗一点,不能一点担子都不担吧。

实际上,嘉靖就是一点担子都不担。

这一点认知差别,差点害死整个严党。这是后话。

就在嘉靖准备找严嵩算账的时候,吕芳已经先一步跟冯保接上头了。

这件事情很明显,因为谭论在浙江,所以裕王立刻知道了此事,他知道千载难逢的倒严机会来,只要死死抓住通倭和打着宫里田地买田,尤其是后者,把事情闹大,严党肯定要倒大霉。

因此立刻派冯保跟吕芳接头,一方面是看看宫里的风向,另一方面是看看严党该怎么处理。

于是整个事情最奇妙的地方来了,打着宫里牌子买田的事情,明明是郑何二人干的,但嘉靖知道了,裕王也知道了,偏偏是严党的核心成员,严嵩,严世蕃都不知道。

不过也幸亏他俩是真不知道,否则严党倒台的日子就在此刻了。

就在朝廷上层陷入一片表面上寂静,但实际上暗潮汹涌的时候,海瑞这里该过坎了。

海瑞知道,牢里的犯人一死,自己就浑身张嘴都说不清楚了。

因为犯人一死,淳安灾民就不会再相信海瑞,郑何二人也可以诬陷海瑞,说是因为通倭,害怕事情败露,所以才杀人灭口的。就算没有这条,看押重要人犯死亡,县令也是罪责难逃。

海瑞知道自己干系重大,偏偏自己只有一个人,因此,什么事情都不敢干,只能死守牢房,等待转机。

他所能等的就只有谭论。但谭论此刻还远在杭州,能不能得到消息都未必。

因此看上海瑞稳如泰山,实际上已经无路可退了。

等县丞田有禄告诉他,沈大老板打着织造局灯笼来买粮的时候,海瑞一下子就明白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因为打着织造局灯笼,那就是把脏水往皇上脸上泼,郑何杨三人肯定都不会来,否则将来查起来,三人必然是死罪,因为玷污圣名。

既然他们都不敢来,那来的人官肯定比海瑞小,海瑞可以以此为由,直接把船扣下,一方面可以用这批粮食,救济灾民,另一方面用织造局的灯笼深挖特挖,郑何二人肯定深陷其中。

虽然转机来了,但海瑞还是有点麻烦,就是难以分身,他此刻如果只身前往码头扣粮,那肯定有人把牢里的犯人杀了。

因此海瑞只能死守牢里,等到援兵。

这时候主角光环就发挥作用了,县丞田有禄的投诚。

田有禄实在是被逼无奈,蒋千户要杀牢犯,必须进入牢里,这就要过田有禄和牢头这一关,但这俩人并不同意。因为人犯死亡,海瑞肯定是主责,但这俩人肯定难逃其咎。

于是这俩人又向海瑞靠拢,这样海瑞才能把织造局的人,其实就是沈大老板的贴身管家也弄到牢里。

这一下可是把蒋千户给逼住了。蒋千户谁都能杀,但有两个人不能杀,一个是海瑞,另一个就是织造局的人。

不能杀海瑞,是因为郑何二人要将通倭的罪名嫁祸到他头上。这样海瑞背后的裕王党才无话可说。

倘若海瑞也死了,那就是一县之长死了,于公,这是震惊朝廷的大案,必须彻查,于私,这正好给裕王党插手的机会。毕竟哪有通倭的人,自己被倭寇杀死的道理。

另一个织造局的人也不能杀。因为杀了杨金水肯定不同意,这是连他的人都杀了,另一方面织造局的人也死了,说明也有通倭的嫌疑,还是被冤枉死的,无论是哪种,杨金水都不会善罢甘休,就算是为了把自己摘出来,杨金水也会彻查。

于是局面开始向有利海瑞的方向前进。

这时候,郑何二人布置的另一路人马,正压着高翰文前进。

高翰文觉得自己能力挽狂澜了,其实还是任人摆布。就他的权谋水平最差,所以就他最倒霉。

这时候谭论出现了,带着胡宗宪的命令来了。

胡宗宪尽管不是裕王党,但这次却选择了站在裕王这一边。如果不是他来,光凭谭论是对付不了郑何二人的。

这就是事情的另一层诡异之处,想不到裕王党这次的胜利,居然是靠严党的人帮忙才行的。否则海瑞是打不赢这次牢房中间看护犯人的。

但虽然胡宗宪这次帮了裕王党,本质上确实为了严党,否则一旦打着织造局牌子买田的事情真的办成了,嘉靖派出的锦衣卫岂有不查明之理。那时候郑何二人为了脱罪,肯定把事情往阁老小阁老身上牵扯,就算这事儿没关系,郑何二人把毁堤淹田的事情暴露出来,严世蕃必死无疑,那严党实际上也垮台了。

所以说政治是复杂的,很难说谁到底是为谁好。同样也很难说,谁到底对谁有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