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沧源║情系松口图书馆

情系松口图书馆

沈沧源

今修葺一新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松口图书馆,仍像饱经风霜的文化长者,默默地承受着人间的沧桑,曾经的创伤仍记忆犹新。

松口图书馆座落于中山公园北面,座北向南,门前有一弯碧湖,湖中一座老旧的水泥建筑“洛阳桥”把图书馆与中山公园连成一体,成为松口古镇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松口图书馆被作为松口中学图书馆。笔者于1954年至1960年,在松口中学就读初、高中。在课余时间,常到图书馆借书,抑或在阅览室看书。当时,只有一个图书管理员(陈正纯老师)。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我脑海中至今仍浮现他清晰的形象。他中等身材,体形偏瘦,花白茬发,神情严肃,却待学生和蔼可亲。他工作认真负责,凡学生借书登记时,他总是严肃告诫:“要爱惜书籍,不要损坏了。”若图书馆购进了新书,他会向常去借书的他又认识的学生推荐。他就曾向我推荐过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当时,松口图书馆的藏书还是比较丰富的,古今中外名著不少。我在那里读了李白、杜甫,读了欧阳修、苏轼,读了鲁迅、茅盾,读了高尔基、普希金等,受到了古今中外文学的熏陶,萌发追梦文学。这使我高考时报考中文系有一定的关系。从此,我对松口图书馆有了深深的情结。她留下了我中学时代美好的记忆。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心中。

松口图书馆有其光荣的历史,但命运多桀,历经沧桑。

松口图书馆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馆址在松口镇金谷街(今火船头附近),是由原公裕源米店改建成的。公裕源米店原是岭东同盟会松口分会的秘密活动据点。辛亥革命后,原同盟会员丘哲、谢良牧、梁鸣九等,筹资将公裕源米店改作图书馆,为梅县最早开办的一间图书馆。当时,全国只有二间镇级图书馆,松口图书馆为其中一间。多威!多么值得松口人骄傲!

诚然,这间以店铺改建的图书馆,不但面积太小,亦不规范,与“松口不认州(嘉应州)”的美名不相称。于是,民国23年(1934年),丘哲、饶一梅、张作新等乡贤,热心筹资在松口中山公园(1933年兴建)的北面建了新的图书馆。新馆占地6000平方米,中间主楼二层。馆周围有铁栅花栏,正门顶上“松口图书馆”五个蓝色大字光彩夺目。因为该馆是民间集资所建,非政府投资,故管理上设董事会。丘哲被推举为首任馆长。

新图书馆建成使用后,成为松口古镇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其中西合璧建筑,像镶在松口大地上一颗闪光的明珠。

梅江照样日夜东流,而松口古镇的社会却风云变幻。1948年春,国民党军进驻松口街,松口图书馆被强占作“闽粤赣边清匪总指挥部”,成了国民党清剿共产党游击队的罪恶指挥机关。可想而知,馆内图书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失。原本清静的图书馆圣地,被弄得乌烟瘴气。图书馆仿佛被恶棍强奸了的美少妇,不惜她不会发出悲鸣••••••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松口镇政府接管了松口图书馆。1954年交给松口中学作为学校图书馆,不断充实图书,开设阅览室,加强管理,成为梅县一个规范的图书馆。

然而,厄运又到来。1958年,全民大闹钢铁,松口镇建起了不少“小高炉”。它不是冶炼矿石,而是回炉那些废铁或铁窗和铁栏杆。松口图书馆精美的铁栅花栏一夜之间被拆,甚至连立于图书馆门前的由丘哲撰写的《松口图书馆新筑落成记》的石碑亦遭破坏。当时,我在松中读高一,看到此情景,非常心痛。幸得图书没遭到损失。

秋雨春风,历史前进到了1971年。这年头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文化教育处于萧杀时期,管理混乱。这年春节,我回故乡探亲。特意去走访松口图书馆。没想到原松口图书馆场地变成了铁木厂,馆门紧闭。顿时,我眼前一片昏暗……

1984年,有一位松口中学校友回乡探亲归来后对我说,松口图书馆楼顶建了广播电视差转台。我听了无话可说,只是笑了笑。但心里想,燕子走了,会再回来;杨柳枯了,会再青;花儿谢了,会再开。而松口图书馆屡遭创伤了,会再有新生吗?

政通人和,文化复苏。1985年,松口图书馆将重现昔日的容貌。其主楼被梅县县政府收回并复馆,由梅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初步重新修葺。但空地仍被铁木厂占用,整个环境仍脏乱差。

1991年,梅县人民政府收回被铁木厂所占空地,由热心支持乡梓文化教育事业的香港裕华国货集团捐资,在老图书馆背后两侧兴建了藏书楼和青少年图书馆,与老图书馆形成“品”字形格局。于是,老图书馆有了新伙伴,新老互相辉映,相得益彰。1993年,我回乡祭祖时,又一次特意去拜访松口图书馆,看到此新面貌,心里无不由衷高兴!

作者沈沧源近照(摄于2016年冬)

1995年,在老图书馆右侧新建了一座电视站楼房。于是原设在老松口图书馆楼顶的电视差转台撤迁走了。此时,松口图书馆才恢复了原貌,但仍伤痕累累,有待“医治”,而且还没利用与开放,仍是一座空楼。

2016年3月,我随松口中学广州校友会几位校友回松口为《松口乡情》组稿,又去拜访了松口图书馆,受到正在上班的梁馆长热情接待。我看见老图书馆仍馆门紧闭,便问他为什么不开放?他说,梅县县政府已把原松口图书馆列为文物保护建筑,正准备拨款修葺。

我听了其言,满怀欣喜,甚赞赏县政府重视文化建设的意识及举措。

鄙人才粗学浅,但是这几年来还是陆陆续续出了多部“拙著”,且基本上都有赠送给松口图书馆。因此,与该馆有了颇为密切的联系。2017年春,我又将新出版的《古镇松口三部曲》托回乡的余焱昌先生转交给松口图书馆。此后的一天,梁馆长给我打电话,说老松口图书馆已修葺一新。我问他如何利用?他说,楼上右边一间作展览室,左边一间作讲座室;楼下左边一间作报刊阅览室,右边一间做什么还没确定。然后,他突然问我,你出版了那么多书,腾出给你展出手稿及作品之用,可以吗?我说,可考虑考虑。

沈沧源著的《松口古镇三部曲》

对于梁馆长的善意建言,先是觉得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没什么卓越成就,甚为愧疚,不敢弦耀;后来又觉得,本来自己亦有想为乡梓文化事业做点好事,此亦不矢为机会。于是,我决定除了把400多万字的手稿及作品捐赠给松口图书馆外,还将1000多册藏书亦随之捐赠。我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梁馆长。梁馆长很高兴,表示将积极支持。

于是,今年春暖花开、惠风和畅、阳光灿烂的一天,我兴致勃勃回到可爱的故乡松口,与梁馆长商量捐赠书籍事宜。我除了捐赠手稿及藏书外,再新购一批文史、科技、医疗保健之类的书;阅览室内的橱柜、桌凳及环境布置,亦由我负责出资。“××捐赠图书阅览室”建成后,由图书馆负责管理。

于是,我忙了一阵子,既打包托运所捐赠的手稿及藏书,又在广州购书中心、梅州市新华书店及网上购了数百册书;既购置桌凳,又请装饰公司前来图书馆设计制作牌扁等。吾将近80岁矣,精力有限,但乐此不疲。

如今,沈沧源捐赠图书阅览室”终于就绪。室内正上方墙壁上挂着的“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的牌扁特别引人注目;玻璃柜内陈列着鄙人400多万字的手稿及部分作品;两列书架置于室中间,陈列着鄙人所捐赠的藏书及新购的书;书架旁置摆着两张长方形的阅览台及8张意单座靠背凳;室内还有茶几及坐凳,可供读者茶叙。

鄙人之手稿及藏书,终于有了“安身之所”。此亦吾之心愿。既是对故乡文化事业做了一件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实事,亦表达了吾对松口图书馆的一份情结。

如今,修葺一新的松口图书馆,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像百岁老人,重新焕发了青春;像百年古树,重新萌发了新枝。它又像一本图书史专著,记载着松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兴衰。

如今,松口图书馆已被梅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建筑,但愿它千年万载闪光辉!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沈沧源,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1964年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中专和大学任教,后从事宣传、新闻工作,退休前任广州《天河日报》社长。1976年开始业余创作,作品涉及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散文,上世纪90年代后写长篇小说。主要论著有:散文集《山野食街》(广州出版社)、《墨乐斋随笔》(中国华侨出版社)、《山水履痕》(香港天马出版公司);长篇小说《苦涩的爱》(中国作家出版社);《松口古镇三部曲》《兰花飘香》(香港天马出版公司);文学知识专著《中外文学名著百五题》(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学生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赏析》(广州出版社)《大埔红色交通站》(作家出版社)等,共计400多万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