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十佳纪录片推荐(八)

2010年代已经过去了,在各平台争相年终盘点时,凹凸镜DOC也推出了“2010年代十佳华语纪录片”的年终策划。未来几天,我们将推送一大波纪录片创作者、影评人、策展人、媒体人的“10年10佳推荐”,并邀请大家一起参与,共同票选出过去10年的十佳华语纪录片。

从第一篇推文开始,你可以在文末留言,写下你的十佳推荐,或者补充别人的推荐,最后我们将会把所有被提及的影片做一个投票榜单,获得票数最多的前十部影片,即“2010年代十佳华语纪录片”。等票选结束,我们将对影片进行公布,并邀请部分导演和嘉宾在凹凸镜DOC的”线上共阅计划“进行讨论。

过去10年纪录片是什么形态?它和2000年代有什么差异?未来10年我们的华语纪录片将向哪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次”非官方,不正规“的票选寻找一些答案,并告诉大家,过去10年,有这样一些纪录片,不应该被忘记。

《有一种静叫庄严》海报

朱靖江:影视人类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1. 《犴达罕》2013年 顾桃

2. 《大河唱》2019年 柯永权,杨植淳,和渊

3. 《跳大神》2017年 于广义

4. 《芭雅》2019年 季丹

5. 《卡瓦格博传奇:登山物语》2019年 郭净

6. 《阿希克:最后的游吟》2010年 刘湘晨

7. 《寻羌》2019年 高屯子

8. 《喜马拉雅天梯》2015年 梁君健,萧寒

9. 《七圣庙》2016年 鬼叔中,朱靖江

10.《诗之一生—轮回情》2019年 康世伟

《大合唱》海报

魏时煜:导演,《古巴花旦》《金门银光门》等

1. 《危巢》 2011年 季丹

中产阶级对于所谓边缘和下层的想像,在观看这部作品时会遇到双重震撼:一重来自于片中小姊弟“向上游”的积极行动和姿态,另一重来自于摄影机背后导演投向她们的目光中复杂的情感。

2. 《行者》2014年 陈芯宜

我绝对相信这部电影需要十年时间的积淀。特别可贵的是,十年里面一个信念不但没有动摇,还通过舞蹈和拍摄厘清自然、身体、舞蹈、行走,表达自己的同时,又可以传递能量,两个半小时看下来,好比一场冥想与修行。

3. 《争气》2014年 杨紫烨

原本就是一个NGO电影的题材,八间三流的中学和残障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场暑期音乐剧表演,可是到了杨紫烨手裡,居然就排成了一部十分多面的纪录片,还获得了六百万票房的肯定。

4. 《大同》 2015年 周浩

周浩和怀斯曼执著于“体制”的切入点是两个极端,后者在每一个片子里面通过群像呈现“机构”对于个体的影响,前者则跟随个人在“机构”的江河裡看他们如何向上游或者随波逐流。《大同》因为这个游泳者的个性和身份,让我们看到许多平时见不到的景观。

5. 《少年小赵》 2015年 杜海滨

如果一位导演可以让一位少年来见证历史,看历史教育对于他的世界观的影响,那么历史和政治就可以成为生动的故事。小赵代表了生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的这代十分爱国的青少年,有著强烈的表达欲望,也不忌讳身体力行地模仿电视上看来的「爱国」行动。这部纪录片通过一个少年真诚话语、歌声和泪水,展现给我们一个当代中国的画卷。

6. 《我城》 2015年 陈果

这部纪录片备受争议的原因就是,陈果拍摄香港的大作家西西,却没有看完西西的作品。但是我很喜欢,在两个季度的十几部“他们在岛屿写作”纪录片系列中,这一部最有电影感,让我感受到西西其人,以及她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7. 《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6年 范俭

除了展现出诗人余秀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姿态与焦灼,这部电影有效地呈现出她文字中的情境与机智。在拍摄她在公众场合出现时,周围女性投向她的温柔目光,以及男性描述她的学术话语,形成有趣的对比,她本人未必有“政治正确”的性别意识,但是她不断挣脱命运的努力与处境,却足够唤起我们对于性别、阶级、权利的思考。

8. 《水底行走的人》 2017年 陈安琪

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纪录片,因为访谈做得太差,而变成展现导演与被拍摄对象角力的电影。在这过程中,过分自知的被拍摄对象、被不断陷入僵局的导演呈现出来,同时向我们展示了香港一代人,在漂泊中寻找到的身份与艺术。

9. 《凶年之畔》 2017年 黄文海

冰冷的船体上,电焊火花不能让人感到丝毫温暖,船体里面晃动的灯光和人影有些诡异。但是跟著工人到了宿舍里面,暖光中一套拳法打得煞是好看。而不堪重覆劳动之苦的工人,变成了为其他工人维权的人,从此要面临的是另一个庞然大物,可能比那大船还要冰冷。

10. 《滑板少年》 2018年 刘冰

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你会怎么样?刘冰去玩滑板,并且从此结识了两个好友,三个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挨过打。白人少年令女友怀孕之后,尝试做父亲,但后来逃走。黑人少年爱家人,自己尝试自立而离开家。在刘冰单纯又执著的摄影机前,每个人都自然流露少年心事,他自己也终于鼓足勇气,走出继父带来的阴影。这是一部为了疗愈自身拍摄的真诚的作品。

《摇摇晃晃的人间》海报

查欣佶:丛林BushDefinition负责人

1. 《痴》 2015年 邱炯炯

影棚中的幻象营造的「惊奇」「受限感」,观众体验到的「恐惧」「疑惑」,以及作为放映员「放映这部电影产生的不安全感」的交织,是《痴》需要被持续放映和观看的最必要原因;诚如邱导的陈述“这是一部拍给下一代的电影”。

2. 《偷》 2013年 陈东楠

为打破成见而进行的颇具胆识的人文关怀拍摄,是渴望真实与沟通的人们能对现实做出的最消极抵抗。6年过去,真实每况愈下,却再没多少人有勇气和能力再进行这样的拍摄。

3. 《未完成的生活史》 2010年 丛峰

借费新平老师的评语 “这部影片是对中国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在生活、精神等层面的一个横剖。静水流深的生活下面也是激流暗涌,与《一一》其实是有些异曲同工的,表达的就是我们的生活,让人爱又让人恨、让人向往又让人恐惧。”

4. 《危巢》 2011年 季丹

危巢之下人情紧迫,在季丹导演长时间镜头关注下,呈现极其丰富的关系样态,加之频繁出现的不可测事件,使得这废墟上的故事极为「政治」,然而每一个人的政治筹码都卑微得让人心酸。

5.《有一种静叫庄严》 2011年 张赞波

对魔幻现实的局部猎奇,背《红楼梦》一段是理想主义的地狱悲鸣和潜意识的卑微预言。

6. 《生活而已》 2011年 魏晓波

影像之大胆,把观众惊到在黑暗中错手打碎一只茶杯,是有着赤裸裸勇气的电影。

7. 《我们一家人》 2019年 吴皓

选这部是为向《彩虹爸爸》《柜里孩》《捍路》《日常对话》等LGBTQ题材的纪录片致意,向这十年还在大陆拍摄这类题材的导演致意,还有太多的故事应该被关注被诉说。

8. 《残废科幻》 2013年 薛鉴羌

以纪录片手法拍摄的一部故事片,企图用科幻点化残破现实。粗粝窘迫镜头下,薛导用结构与妙想带领观众完成了对影片类型的想象。

9.《李文漫游东湖》 2015年 李珞

“吃脚皮”的故事,是李珞导演对魔幻现实一次充满洞见的精炼讲述。

10.《鬼节》2012年 沈洁

回忆着生育与历史的母亲在堂屋——神殿中无意识裸的上身,是这十年里看过的最震撼纪录片镜头。

《我们一家人》海报

小潜:纪录片从业者

1. 《悲兮魔兽》2015年 赵亮

开头五分钟就觉得是一件艺术品了,在电脑上看已足够震撼,想象如果是在影院看该是怎样的观影体验。后来觉得这部片子的存在就是丰富纪录片形态的,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做到极致就是本事一件。

2.《德昂》2016年 王兵

越发觉得王兵是一个苦行僧的存在,他把自己置身于和战乱民族不断迁徙的过程中。难民望向可能被炸毁的家园,王兵的镜头望向这些难民。大人们大多焦虑,小孩子却可以开心的学着炮声。看完这部片子后来每当去到云南边境城市,总是会想起这附近的山上有没有还在不断赶路的大人小孩?那简陋的屋棚不知道还能不能避雨?

3. 《大同》2015年 周浩

题材的难得和深入的程度,再加上导演是记者出身敏锐的观察,让这部不足90分钟的影像足以呈现一个混沌的当代中国,那是之前少有的呈现出了“生活”一面的官员,以及对他有着不同态度的老百姓。第二次看的时候发现了诸多细节,是主创团队们埋下的“彩蛋”。

4. 《囚》2017年 马莉

第一次看《囚》的时候是某一年冬天,四个多小时并不觉得长,但看完后觉得那天更冷了。去纪录一群可能在外人看来最“特殊”的人群,却可以做到不去展示奇情奇观而是尝试去刺穿偏见,让复杂的人性赤裸裸的发生在眼前,继而引发对人、对事、对物的思考,心中对于这种创作者有难以言表的钦佩。

5. 《塑料王国》2014年 王久亮

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故事,凭着要改变什么的导演初衷,整个片子结构饱满,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组家庭,虽然各家有各家的困局,但是在整个大产业下不堪一击。最牵动人的永远是小孩子的生存环境,不说影响政策改变这么大的话题,光是可以让一个观众少用一点塑料都是功德一件。

6. 《少年小赵》2015年 杜海滨

一个年轻人的身上竟然可以在这么短短几年的时间,经历了这么些人生中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外部环境的,还是内心深处的。小赵的故事何尝不是每一个人的故事呢?

7. 《四个春天》2019年 陆庆屹

足够温柔和善良的一家人,怎么不被这归巢的燕子所打动呢?即便是看了好几遍,仍然会在某个段落掉眼泪,也仍然会在看到腊货的时候掉口水。

8. 《土制没药》2017年 张苹

一部看之前没有太多期待但在观影过程中有很多惊喜的作品,属于“民间计划”系列,导演张萍拍摄了和父母的日常相处(特别是和母亲),那种自在自得的生活态度和母女之间的亲密隔着大屏幕都能感受到,有的段落甚至忍不住跟着一起笑起来。

9. 《驯马》2017年 古涛

冬冬可能会让所有观众又爱又恨吧,他看似像一个垂直下滑不受任何阻力的石头,感觉生活像是黑洞扯住了他,但偏偏也是因为这份所谓不符合社会规则的“堕落”,让这个人身上的复杂性甚至产生了一点诗意。有一次看到四五点的天空,还真是冬冬所描述的青色,再加上那个他所讲述的故事让本来是普通的天色都变得浪漫了一点。

10. 《生活而已》2011年 魏晓波

两天看完了这套系列,一方面惊讶于如此私密的隐私生活被记录下来,一方面有一种窥探别人生活的罪恶感。名字是说生活而已,而生活确实包含了太多细枝末节,而导演呈现出来的足够真诚。最近几年身边做母亲的人越来越多,总是也会想起片子里的谢芳。

《德昂》海报

黄依琳:编剧、自由撰稿人

1. 《京生》2011年 马莉

恐怕只有四个小时或者更长的片长,方可阐述如此深刻的议题,它的广度与深度是单纯讨论事件本身的《上访》所无法企及的。最后一个镜头墙角鲁迅的字“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人之困境,是社会给的,也是自己给的。有另外力量或者情感牵制的幸运儿,尚可逃脱,可是,生无可恋的人,永远也无法逃脱。

2. 《入戏》2018年 董雪莹

后文革时代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触目惊心。

3. 《日常对话》2016年 黄慧侦

导演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审视与同性母亲的关系,在镜头面前完成了对原生家庭的哭诉,在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纪录片的职能发挥了现实作用。

4. 《痴》 2015年 邱炯炯

对文革历史的再度创作,驴的意象,百万雄师过大江毛与蒋在江两岸的对话,解放军军歌与国民党靡靡之音交错,大清洗舞台上的多个毛主席,以及放在水边的相片,都令人印象深刻。

5. 《龙滚》2015年 李会

导演是个天文学博士,最原生态的景象配以简单的粗线条,把南洋传说以浪漫的形式表达出来。

6.《知天命》2014年 李鹏飞

一部真正的“玄”学电影,人们对于死亡的敬畏与恐惧完全在气氛中。

7.《三十二》2014年 郭柯

奔着慰安妇题材去,却收获了人生的最深层的苦难和最复杂的达观,个体埋怨历史,还是我们替她去埋怨历史,都是最无用的情绪。

8.《生门》2016年 陈为军

小小的病房发生着无数选择问题,签字不签字,就是生还是死。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秒起,就在面对时时刻刻的两难。

《日常对话》海报

图片来源:豆瓣

——影评人:徐若风、汪金卫

——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宋远程@堤、资深纪录片爱好者中

——豆瓣@晚不安的2010年代华语纪录片十佳

——导演:吴文光、章梦奇

——影评人:纠结的茶、纪录片导演蒋春华

——自由撰稿人:海老鼠、佟珊

——推荐人:肥罗、王杨、李铁成、王申、危凯、小郭、杨侑、谢佳锦、何阿岚、沙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