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优化营商 南昌县亮剑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记者谈乐炎 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规模,还是从区位优势等方面来看,南昌县并不是江西最好的县区。进入新时代后,南昌县之所以 “一跃而上”,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开明开放的发展理念、不断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在江西省南昌县行政审批局一楼大厅,一个方形透明玻璃箱集中封存着27枚印章,它们原来分别归属在27个审批科室,以前企业主办规划许可证需要花一个月时间一家一家地跑,而在推行“一窗受理”后,只需要短短一天就能全部搞定。

27枚印章告别历史舞台,实则是南昌县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这个具有“千年古县”“首府首县”“县区双百强”之称的江西名城,正在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力破限制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国家信息中心区域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刘波在走访调研南昌县后表示,尽管南昌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前列,但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并没有“高枕无忧”,而是以更“真刀真枪”的魄力投入改革,这充分说明了优化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南昌县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对江西省各县市具有借鉴意义,对于中部乃至全国都有典型的样本价值。

用“四真”换“四心”

尽管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在南昌县委书记胡晓海看来,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规模,还是从区位优势等方面来看,南昌县并不是江西最好的县区。南昌县之所以进入新时代后“一跃而上”,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开明开放的发展理念、不断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用“四真”换“四心”,是南昌县优化营商环境最精准的概括。首先是“真刀真枪”抓改革,便企服务更省心。南昌县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将27个单位的印章“归一”、278项审批“集结”、55名人员“整编”,实行“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一个大厅办成事”。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新设各类企业8441户,较改革前增长34%,设立企业的时间由之前的21个工作日减少为2个工作日,所需时间减少了90%;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平均减少72%;承诺件平均办结时限由改革前的10天减少为3天,减少了70%。

其次是“真金白银”降成本,惠企减负更暖心。南昌县扎实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县域创投基金,以及“财园信贷通”“助保贷”企业还贷周转金等融资载体,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融资服务。2018年以来,共发放非公企业扶持资金4.5亿元、“财园信贷通”11.6亿元,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负16亿元,切实让“白纸黑字”的优惠政策变成“真金白银”的惠企成效。

再次是“真情实意”解难题,联企帮扶更贴心。按照“帮办墙内事、包办墙外事”的原则,南昌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绿色通道及快速反应处置暂行办法》,设立“澄湖e线”政企服务平台和企业投诉热线,健全完善情况收集、问题处理、考核评价三大工作机制以及企业特派人员制度,全面推行“定片、定人、定时、定责”的“四定”工作模式。

最后是“真切关怀”浓氛围,尊企重商更舒心。

打破常规——为优化营商环境探路

“ 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有很多都是我们自己创新的东西。比如说,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这项工作我们一直是走在全省前列。”胡晓海表示。

据了解,南昌县在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创新推行了“六个办”服务模式。“马上办”,即县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内85%左右的日办件都能够实现当场受理、当场办结;“网上办”,就是依托“赣服通南昌县分厅”“县行政审批局微信公众号”,对部分高频事项实行网上查询、网上预约及办理,人们只需动一动手指,就能把事情办好;“重点办”,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四段并联”审批和“容缺后补”审批模式,让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同时成立“工程建设项目代办帮办中心”,为项目报审提供全流程无偿帮办、代办服务;“就近办”,就是对一些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小摊贩、小作坊、动物检疫等事项的办理,将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就近办、就地办;“自助办”,就是在审批局服务大厅增设了企业登记自助服务终端、自助办税服务终端以及自助填单台等一批自助设备,实现了群众自助办理;“随时办”,就是从2018年年底开始,试行政务服务延时错时服务工作制,正常工作日延时服务,周末、节假日“服务在线”,部分事项实行预约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在周末、节假日也能办成事,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

除了从制度上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创新,南昌县还设立“澄湖e线”政企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结对帮扶、上门服务工作。并且每半年开展一次投资发展环境评议评价工作,邀请服务对象评议打分,评议结果与单位年终考核、领导班子评价相挂钩。除此之外还设立“昌南新乡贤”这个县域最高荣誉,对贡献突出的社会人士尤其是企业家进行隆重表彰,力争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情感上有归属。

大数据为优化营商环境“对症下药”

“大数据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打破数据‘烟囱’、信息‘孤岛’,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运用,帮助政府提高服务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在胡晓海看来,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据了解,2019年8月10日“赣服通”南昌县分厅上线运行以来,南昌县首批推出了2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12种县本级电子卡证,不动产、公积金、社保、医疗等百姓日常涉及的高频事项实现“零跑动”。南昌县打造的智慧南昌县平台,已经上线了智慧环保、智慧工地、智慧公厕等项目,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监测空气水质、工地扬尘等数据,即时搜索、查看周边公厕位置、使用等情况。

胡晓海表示,通过大数据来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碎片化、个性化的诉求,可以帮助政府科学决策,为企业提供更多适销对路、量体裁衣的政策,还可以更加精准地找到政务服务中的“堵点”“难点”环节和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焦点”问题,有利于政府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是南昌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优化营商环境绝非搞‘花拳绣腿’,必须要‘真刀真枪’硬碰硬,这来不得半点马虎。”胡晓海如是说。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9年12月下旬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